APP下载

运用“5W2H分析法”提高小学生读图能力的案例分析

2017-06-15刘丽媚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读图案例教材

刘丽媚

【摘 要】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思维发展水平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常常会出现学生对数学主题图的理解浮于表面的问题。本文尝试采用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的“5W2H分析法”,通过行动研究,实施两次研究的跟踪与改进,探索提高低年级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读图能力;提高策略;5W2H分析法;案例分析

一、研究的对象(Who)

本案例研究的是读图能力的培养。读图能力是从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转化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学生会看图、读图,能从图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答问题。

二、做此项研究可以达到的目的(What)

第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材中的主题图,尤其是习题的配图,实际上都是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而设计的。学生能把它们读懂,也就相当于理解了蕴含在图中的数学原理和知识。

第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适时给予有效的提示和暗示,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促使孩子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学生读图能力低下的原因(Why)

从笔者多年从教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当前学生的读图仍存在不少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读图的信心

一、二年级的孩子,思维发展水平以形象思维为主,面对蕴含数学信息的主题图,往往会出现畏难情绪。学生在无自信的基础上读图解题,容易“打退堂鼓”,产生一种“被动阅读”的心理,很难对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就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2. 缺乏严谨的读图态度

数学语言具有精确性,教材或习题中的每个数字、符号、数量基本都有明确的含义和作用。学生的读图要求针对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领会出题者的意图,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进行解答。然而,部分学生在读图时,缺乏严谨踏实的态度,在读图过程中未能理解图中的数学含义,更不能体会蕴含在主题图中的数学思想。

3. 缺乏读图的经验和方法

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际以及平时的听课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对主题图作用的理解有偏差,片面地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成教学媒体中的一种,往往只是单纯地让孩子读出主题图中的数据,然后计算。由于教师理解的偏差,导致没有充分有效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进而忽视对学生识图、读图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策略(How)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的范式为主,同时,在具体的实施中,根据需要和条件,采用了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读图情感的培养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力。主题图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中的场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图的过程中,要用生动的语言充分挖掘主题图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看图,轻松地从主题图中走进数学的王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1)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上所包含的数学知识,还要善于挖掘课本中主题图的故事情节,突显主题图中的趣味性、对称性、思想性等美育因素,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入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案例1】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9页第20题(如下图所示)。教师通过创设在娱乐场中游玩学数学的情境,在进入情境时,先让学生说说在游乐场玩过什么好玩的项目,学生将变得兴趣盎然,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的数学计算。这样既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语言激励

由于年龄的特点,部分学生在读图时未能用语言准确描述,或者读图不够准确。这时老师不能简单地用“你错了”、“不对”等语言来评价学生,而应该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孩子认真、细致地观察主题图,分析图中的数量关系,让孩子们面对主题图的时候,要有读和说的信心。

【案例2】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6页第8题(如下图所示)。学生必须要看图,才能明白其中的隐含信息,同时要数一数,才能得出“飞出了8只鸽子”。因此,教师要通过语言鼓励去引导学生读图,并用语言去说出图中表达的意思。当孩子对图的理解有误时,切忌批评指责,要循循善诱,并给予鼓励。

2. 注重读图方法的培养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结合低年级数学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读图的方法教给孩子。

(1)引导学生按顺序读图

在阅读主题图的时候,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孩子进行有顺序的读图,如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内向外、顺时针等的顺序;已经数的可以做好标记,从而避免“漏数”或“重复数”;有序地观察,有序地思考,帮助学生养成有序读图的习惯。

【案例3】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0页第3题(如下图所示)。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然后要引导学生分类和按顺序观察每一种类,最后得出每一类的准确数量。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特征,使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图

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孩子,虽然会看图,但观察往往没有针对性,随意性较大,目的性不强。而教材中的主题图又有别于语文学科中的看图说话。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从数学的角度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解答。

【案例4】教材一年級上册第一单元第6页教学“比多少”(如下图所示)。教师要引导孩子有目的地读图。可以先整体观察画面,完整地说出画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提问:图中有几只兔子?图中有几只小猪……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

五、成效与反思(However)

读图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读图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读图能力是数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图来引导学生,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读图思维。

第二,读图能力的培养因人而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有区别,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先了解学生已有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探索适合学生差异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打好读图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厘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图表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读图案例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