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需求与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对接性研究
2017-06-15张世龙姚继蔚
张世龙+姚继蔚
摘 要:通过对59所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对机械专业教师的需求;通过对6所高等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查,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需求与机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情况。为保障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出设置针对性课程、建立有效培训机制等有利于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生顺利过渡到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的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1-0005-0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实现产业升级调整,不仅需要大批科研领军人才,更加迫切需要的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大批服务生产一线、能够快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1]。但是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还存在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和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职教师资不足的现状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影响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而使得职业教育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需求[2]。为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有机衔接,畅通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职教育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3]。其中,《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队伍是关键[4]。建設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是保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以机械专业为例,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的来源主体为本科院校。因此,通过了解现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对机械专业教师的需求;通过研究机械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了解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生已具备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而将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需求与机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对接,探索本科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合格师资的过渡形式,对于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更好服务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搭建一座新的桥梁。
一、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需求调查内容概述
机械专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专业之一,是传统的专业设置。抽样调查59所中等职业学校80名机械专业中职教师,回收有效问卷74份,有效率为92.5%。
将被调查中职学校按地区划分进行统计,华北地区42.3%、华东地区33.9%、中南地区11.9%、西南地区5.1%、东北地区3.4%、西北地区3.4%。调查覆盖面较广,基本实现了区域的全覆盖。参与调查的80名中职教师,绝大部分年龄在26至45岁之间,教龄大都在5至20年,年龄与教龄符合正向增长。中级职称居多,占44.6%,高级职称占25.7%,初级职称占29.3%。被调查的教师中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毕业生各占一半,男教师比女教师的比重稍大一些,其中77%为本科生,13.5%为研究生,9.46%为专科生,没有技校生源。
据调查统计,目前机械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涵盖钢铁装备运行与维护、有色装备运行与维护、建材装备运行与维护、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电子技术应用、船舶制造与修理、船舶机械装置安装与维修、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医疗设备安装与维护等十四个专业,而机械类本科专业主要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成型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机械工艺技术等六个大专业方向。为充分了解和分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教师人才需求,并为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培养中职师资类机械专业本科人才提供定向参考,分别从专业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力四个维度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教师进行了需求性调查。
(一)专业知识与能力
作为机械专业专任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相关必要的机械专业知识,继而形成一定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水平的高低是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74份有效调查问卷中,非常了解机械专业知识相关行业的人数为13人,了解的人数为38人,基本了解的为21人,一点点的为2人,没有完全不了解的,分别占调查人数的17.6%,51.4%,28.3%,2.7%和0%。对于了解机械专业相关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这一问题,18.9%的人非常了解,50%的人了解,基本了解的人为18.9%,12.2%的人只了解一点点。在紧跟时代脉搏,熟悉所任教的专业培养目标方面,达到熟悉及以上水平的占到了83.7%,基本熟悉的为14.9%,熟悉一点点的只有1人,占1.4%。在掌握所任教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全体被调查人员均达到基本掌握及以上层次,其中精通达到18.9%。在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实训技能方面,精通为11人占14.9%,掌握39人占52.7%,基本掌握为17人占23.0%,掌握一点点的为7人占到9.4%。
综合整个专业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基本掌握(了解)及以上的人数占100%,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明显的是青年教师,他们对专业前沿信息有所了解,但非常了解的人数比例很小,而且从调查的结果看,中职教师对国家资格职业标准的熟知度比相关行业的熟知度稍微逊色些,有必要在入职前或入职后进行必要的教师培训,使之能够与时俱进。
(二)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能力。本次问卷对教学设计能力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在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来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方面,精通的人数为12人,熟练的人数为35人,熟悉的人数为24人,只有一点点的人数为3人。在学情分析能力方面,精通的人数为12人,具有的人数为41人,基本可以的共22人。在教学内容整合与教材处理能力方面,精通的为10人,具有的为35人,基本具有的为22人,一点点的为6人,完全不具有的1人。对于教材的选用,精通的有5人,具有的38人,基本具有的为24人,一点点和完全不具有的分别为6人和1人。相对理论知识而言,中职教师的实验实训环节相对薄弱,调查结果显示,12.2%的专业教师精通制定实验实训设备标准、36.5%的教师可以制定、33.8%的教师基本可以制定、13.5%的教师只能制定一点点。
综合整个教学设计能力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中职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但是在实验实训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在今后的中职教师入职前有必要增加教学能力设计方面的考核,尤其增加一些实验实训环节的考核。另一方面,在中职院校内应该鼓励教师进行创新设计,尤其是对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设计。
(三)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是在专业教学组织与实施方面所应具有的能力,包括组织开展教学、整合资源、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具制作、教学管理、课堂应变、板书设计、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作业的处理、辅导答疑的策略、合理运用教育技术、调控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工作等方面。根据上述内容,问卷中设计了14个教学实施方面的问题。表1是教学能力调查结果的频数统计表。
表1的教学能力调查表中,每一项具体要素均达到具有及以上层次的教师占到总人数66.6%,一般水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7.4%,只有一点点的人数占5.5%,完全不具有的占0.5%。这些数据表明,切实提高教学实施能力已经深入中职教师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在课堂管理方面,中职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对较高,能做到真正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能真正选择适合学情的教法和学法;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能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教育教学活动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但在教具制作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故在中职教师培养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相关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
(四)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学生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数据统计与分析、具有正确的评价观、自我评价、教学反思与总结这五方面的内容。其中这五方面精通的人数分别为8人,7人,6人,7人和6人;分别占到总人数的10.8%,9.5%,8.1%,9.5%和8.1%。具有此项能力的教师人数分别为43人,35人,41人,43人,4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58.1%,47.3%,55.4%,58.1%和55.4%,基本具有此项能力的教师人数分别为20,
22,22,23,25,分别占总人数的27.0%,29.7%,29.7%,31.1%和33.8%。一点点和完全不具有此项能力的人数分别为3,8,5,1,2和0,2,0,0,0。
该项调查结果说明中职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评价能力,能够从教与学统一的角度出发,多角度,全方位来进行评价,从而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化,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的特点
1.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对机械行业现状比较了解,绝大部分机械专业教师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而且熟悉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掌握机械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解决機械专业的相关问题。
2.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由于中职学生一般具有文化基础稍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等特点,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能够根据所教的学生因材施教,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
3.具有一定的教学实施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开展教学,有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并能够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掌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此外,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服务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应再是再现知识,而应是在具体情境中完成职业任务,因此所教授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4.具有一定的教学评价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有一定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有正确的评价观。在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不断反思个人教学行为并总结经验。
(二)中等职业学校对机械专业教师的需求
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中77%为本科生,13.5%为研究生,9.5%为专科生,没有技校生源。这一调查结果也验证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的来源主体为本科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不仅应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且还应是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故在以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为导向的机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需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均衡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从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突出能力教育,使机械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自我表现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较好的心理素质。
1.在教学内容需求方面,机械专业本科教育应在学科化、系统化的理性知识形态基础上,以应用性课程(项目)为主体,以实用、适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岗位技能需求相一致的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和职业革新的认知诀窍和掌握解决技术难题的基本技能纳入学习,为提高学生的教师岗位技能奠定基础。
2.在教学方式需求方面,机械专业本科教育应将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做、多练、多实践,使学生将主干课程的知识与专业技能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或真实岗位实习,强调现实职场情境的体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其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
三、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调查及对接性分析
本文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天津大学(“985工程”)、河北工业大学(“211工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和西安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支持与配合,通过对比分析这六所高等院校机械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发现机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及实践实训环节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
在综合素质对接方面,通识课程设置各高校基本相同,这些课程的设置从根本上使得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
本科院校机械专业专业课程设置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面宽、专业课程容量大,基本涵盖了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所需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需求,虽然各高校侧重点不同,风格也有所不同,但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主要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测试技术、理论力学、工程机械、机械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生具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了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了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了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流程;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从专业知识和技能角度出发,本科院校培养的机械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了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
调查同时发现,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对接性需求,目前的机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注重学术研究,轻视师范教育。在被调查的六所高校中,无论是培养目标、学术取向与标准,还是课程设置与组织,都是以精英教育为主导,非师范类的高校全部未设置教育教学类课程,更没有教育教学类实训,只有师范类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才有此项设置,实行三选一制度,总学时达到92课时。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故非师范类综合性高等院校机械专业本科人才只有通过有效的职前培训才能达到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的教育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要求。
二是注重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教育。在被调查的六所高校中,均设置了实践教育,但实践教育环节相比理论教育所占比例明显偏低。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调研的高校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陕西理工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实践性教学的名称与教学周数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专业实践课包括工程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数控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还设置了技能训练和强化训练两部分,分别为12周和9周。教育实践仍然只存在师范类高校,包括师范技能训练(2周)、实训课程微格教学(2周)、教育实习(6周),主要分布在第二、第五、第六共三个学期完成。
各校的理论课时与实训实践类对比图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高校的理论课时设置比较充裕,实训实践课时相对都比较少。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理论教学周数为104周,实训实践周为7周,毕业设计为15周,理论教学周数与实训实践周数之比为14.86:1。这种课程设置结构,致使综合性本科高校的毕业生知识层次和深度掌握的比较全面,但动手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而职业技术师范类高校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会相对有优势,但知识层次和深度会相对薄弱些;这一点与调研中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实验实训设备使用操作能力欠缺以及制作教具等能力欠缺相印证。
四、思考与建议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对机械专业教师的需求,结合高等院校机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为保障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使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生顺利过渡成为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发挥本科院校思路开阔优势,强化高校培养中职教师的功能,有针对性地设置前沿课程和教育类课程。
二是中职教师入职之前,必须严格准入制度和录取制度。目前我國中小学教育都已有成熟的教师准入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准入制度还没有系统化,为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促进教师专业化是必然趋势。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相关要求,进行机械专业教师资格标准、认证办法、考试大纲及题库开发研究,确定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专业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制定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水平的考试大纲和面试大纲,并根据大纲的要求命制出考试试题样卷和面试试题样卷,可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准入制度提供依据和标准。首先,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专业教师需求进行调研,提炼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际需求。结合本科院校机械专业类本科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制定中等职业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其次,考试、面试大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入职资格考试的标准和纲领性文件,也是本科高等院校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指挥棒。大纲应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进行编写,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需求的真实表现。大纲的制定主要包含每门科目的考试目标、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试卷结构,并给出题型示例。最后,紧扣大纲的要求,命制机械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样卷和面试样卷。试题与大纲相符、试题数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题型结构合理,使试卷能够真实有效衡量应试者的基本水平。
三是中职教师入职后,要改变原有单一的培训模式,采用学校自主进行培养和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积极有效的培训机制(校内、校外、校企合作等),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和课程开发能力为培训重点,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实现全员培训。
参考文献:
[1]贾国峰,倪斯雯.从教师职业准入看中美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23):83-86.
[2]孙菲菲.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秦皇岛市工科专业教师为例[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
[3]于志晶,刘海,岳金凤,等.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10-24.
[4]提升职业院校“双师”素质 助推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答记者问[EB/OL].www.shaanxijky.com/article/policy/file_2544.html.
责任编辑 秦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