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牛肾虚病的辨证论治
2017-06-15邓晓峰
邓晓峰
(唐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唐河 473400)
浅谈黄牛肾虚病的辨证论治
邓晓峰
(唐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唐河 473400)
黄牛肾经病在中兽医临床上占有相当比重,对畜体健康损害甚大,却常被临床兽医所忽视或误诊。多年来,笔者对黄牛肾虚的诊断和治疗作了一些较为细致的观察分析。现将粗浅体会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
1 临床资料
肾虚多发生于公牛,尤其是种公牛,母畜亦有发生。经诊治的78例中,公牛60例(其中种公牛49例),占81.6%。母牛18例,占19.4%。
1.1 病因
长期饲喂不当,营养不足,尤其是脾胃疾病长期失于治疗,或劳役不节,劳伤肾气。公畜配种过早或过频,母畜罹患生殖系统疾病等。
1.2 症状
黄牛肾虚临床表现有肾阳虚和肾阴虚之分。
1.21 肾阳虚 精神萎顿,被毛焦燥,四肢不温,多卧少立。站立时后肢频频提举,弓背晃腰,腰脊板硬或冷痛感,活动不灵。食欲不振,长期半吃半倒,大便稀软,排粪次数多而量少。公牛性欲减退,甚者阳萎,母畜久配不孕。口色淡白,脉象沉细,严重者食欲、反刍废绝,肢体浮肿或卧地不起,脉象衰微。
1.22 肾阴虚 精神沉郁或烦躁不安,形体虚弱,被毛逆立,四肢无力,肾区触诊敏感,动则易汗,低热不退,食欲降低,粪便干燥,尿液短赤。公畜性欲亢进,阴茎频频勃起,遗精滑精,母畜不易受孕。口色红绛少津,齿龈红肿,脉细数。
1.3 治法与效果
1.3.1 肾阳虚 用荜澄茄散加减(茴香、桂心、木通、牵牛各130g,荜澄茄、补骨脂各40g,胡芦巴35g,川楝子25g,青皮、陈皮各20g,细辛10g),腹泻纳差者,加益智仁、肉豆蔻,四肢浮肿较甚者,重用木通,加茯苓、牛膝;兼有喘咳者,加桔梗、紫苑。共治疗56例,除1例重症无效外,余均痊愈。
1.3.2 肾阴虚 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山药50g,熟地、山萸肉、茯苓各50g,丹皮、泽泻各30g),低热不退者,加知母、黄柏;遗精、滑精者加金樱子、芡实,食欲降低者,加砂仁、山楂。共治疗32侧,均获痊愈。
2 典型病例
2.1 病例一
2015年3月12日,唐河县李某的2岁公牛。主诉:1月来半吃半倒,有时不吃不倒,后肢拖行,运步拘挛,治疗数次无效。见症:精神沉郁,好卧少立,起立困难,站立时两后肢不时轮换负重,且站立不稳,后躯晃动不安,尾不时来回摆动。食欲不振,瘤胃蠕动弱,粪便稀软,腰部触诊敏感,小便次数多而尿量少。口色淡白,体温39.2℃,心跳75次。诊为肾阳虚。药用荜澄茄40g,补骨脂、木通、桂心各30g,葫芦巴25g、川楝子、益智仁、陈皮、茴香、青皮各20g,甘草10g,研末开水冲,候温灌服,每日1剂,连服3剂而愈。
2.2 病例二
2013年2月15日,唐河县王某的1.5岁公牛。主诉:去年冬季使役较重,两月前配种后就半吃半涮,治疗数次无效。症见形体瘦削,精神不振,被毛逆立,肌肉震颤发抖,四肢无力,动则出汗,食欲降低,粪便干燥,阴茎频频外露,尿液短赤,肾区触诊敏感,口色红绛少津,眼结膜充血,体温39.9℃,心跳72次。药用山药50g,生地、山萸肉、熟地、当归各40g,丹皮、茯苓、泽泻、龙骨、牡粝、炙甘草各30g,没药20g,水煎灌服。服药后当天晚上反刍逐渐恢复正常,第2天早上吃草增多,照上方又服2剂痊愈。
3 讨论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治疗肾病应以“肾精宜秘闭,肾病宜补养”,以滋阴壮阳为宜。
诊疗肾病,判断其病属阴虚、阳虚至为重要。肾主命门火,是脾胃腐熟运化水谷的基础,故肾阳虚者,多见长期食欲不振,粪便稀溏。肾为水脏,膀胱主气化,尿液排泄赖于肾,故肾阳虚者,多见水液潴留,小便不利。阳虚推动气血无力,故色淡白,脉沉细。阴虚则机体失予濡养,故肾阴虚者,多见形体虚弱。动则易汗。阴虚不能制阳,虚阳外越,故常见性欲虚亢、低热不退。阴虚不能制火,故见色红绛、脉细数。
采用《元亨疗马集》古方荜澄茄散治疗黄牛肾阳虚具有补阳而不燥、行气而利水的效果,确为治疗肾虚的优良古方;采用经典方六味地黄汤治疗肾阴虚亦每获良效。值得在兽医临床上推广应用。
S858.23
B
1004-5090(2017)05-0024-01
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