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养鸡业中的应用
2017-06-15平天峰
平天峰
(荥阳市崔庙镇农业服务中心,河南 荥阳 450100)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养鸡业中的应用
平天峰
(荥阳市崔庙镇农业服务中心,河南 荥阳 450100)
1 中草药的主要功能
1.1 营养作用
从营养学角度分析,中草药添加剂能提高蛋鸡生产性能,与其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中草药中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多糖、苷类、生物碱、挥发油类有机酸类等,起着调节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多糖是免疫活动的主要物质,能促进胸腺反应,刺激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苷类能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还能促进抗体生成,促进抗原抗体反应和淋巴细胞转化;中草药中的有机酸能调节胃肠内的pH,防止有害细菌的繁殖和提高酶的活性,促进动物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促进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同时,有些中草药还含有一定的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机体的生产性能。
1.2 免疫作用
中草药中的多糖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类等能增强免疫作用,而且可避免西药类免疫预防剂对动物机体组织有交叉反应及副作用等弊端;据资料显示,中草药免疫增效剂能显著提高动物机体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苦参素的两种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体内可相互转化,且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抑制,可阻断肝细胞凋亡,稳定细胞膜,激活细胞等功能。
1.3 激素样作用
中草药本身不是激素,但可以起到激素相似的作用,并能减轻或防止及消除外激素的毒副作用,故被认为是胜似激素的激素样作用物。
1.4 抗应激作用
在防治畜禽应激综合征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中草药如人参、黄芪、党参、柴胡、延胡索等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和调节缓和应激。
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提高鸡生产性能上的作用
2.1 改善饲料适口性
中草药本身具有芳香气味,既能矫正饲料味道,又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许多动物都喜食带甜味的饲料,可将具有香甜味的中草药加工调制后加到饲料中,如马钱子、槟榔子、茴香油、芥子等均可作为家禽的开胃剂。
2.2 使鸡肉和蛋黄着色
对鸡肉和蛋黄着色,叶黄素是最好的着色剂。一般添加量为每千克饲料添加10~20mg,但成本较高。松针粉、金盏花粉、红辣椒粉、紫菜等都可达到着色的目的,添加2%紫菜或0.24%红辣椒饲喂10d左右即可见效,添加松针粉活性物质0.05%,也可使蛋黄颜色加深、无异味,苍术也有效果。
2.3 清热解毒,杀菌抗菌
为加强机体抗病能力,许多添加剂中都搭配数味抗菌解毒的中草药,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荆芥、柴胡、苍术、野菊花等。近年来,将中草药添加剂应用于养鸡业,效果显著。如把苦参、仙鹤草、地榆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入饲料中,作为防治鸡球虫病的添加剂,临床效果好,且每只鸡可节省药费88%。
2.4 促进家禽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中草药中除含有蛋白质、糖、脂肪外,还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这可弥补饲料中一些营养成分的不足,刘根新以健胃消食、补肾助阳为原则组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
2.5 中草药添加剂中加入少量微量元素,制成复方饲料添加剂效果更好
用穿心莲、黄柏、苍术、蒲公英、绿豆芽,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锰、硫酸铁等化学药品,制成复方饲料添加剂用于肉鸡和蛋鸡,肉鸡成活率可提高43.1%,同时,使用中草药添加剂不会产生药物反应、抗药性等不良反应,克服了抗生素添加剂的缺点。但由于中草药添加剂配方没有固定标准,因此需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规律来不断改善和完善。
3 中药在家禽保健中的妙用
3.1 用于家禽抗应激的中药
3.1.1 成鸡抗应激 将酸枣仁研成末,按饲量的0.5%~1%混拌入,连用3~5d,也可长期使用。该药剂有抗应激和安神、养心等作用,还可提高饲料报酬率5%~7%。
3.1.2 仔鸡抗应激 将黄芪研成末,混拌于饲料中,每羽仔鸡每天用药1次,每次1g,连用4~5d,也可长期使用。此药剂有增强仔鸡抗应激、提高免疫力和成活率等作用。
3.2 用于家禽增重的中药
3.2.1 健鸡散 此剂可治疗鸡食欲不振和生长缓慢等,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和增重等功效。其配方为:党参、黄芪、茯苓各20g,六神曲、麦芽、山楂各10g,甘草、炒槟榔各5g,共研为末,按饲料量的2%混拌其中,供正常饲喂,连用5~6d,也可长期使用。
3.2.2 蜂花粉 此剂对肉鸡增重效果显著,又能提高鸡肉品质。1~30日龄的雏鸡,日粮中按0.1%~0.3%混拌入蜂花粉;30~60日龄仔鸡按0.5%~1%拌入,让仔鸡自由采食,肉鸡增重可提高4%~7%。
3.2.3 艾叶 此药对鸡有行气健胃和温中散寒等功效,对肉鸡增重和增加蛋鸡产蛋等有作用。将艾叶研成末,按饲料量的2%~2.5%拌入,供肉鸡自由采食,可长期使用。
3.2.4 麦饭石或沸石 此剂有改善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和加快生长等作用。按饲料量的1%~2%拌入麦饭石粉或2%~3%沸石粉,供肉鸡自由采食,可长期使用。
3.3 用于促进家禽产蛋的中药
①有健脾益气和壮阳补肾的功效,可延长产蛋期和提高产蛋率,其配方为:黄芪200g,党参、茯苓、白术、山楂、六神曲、麦芽、菟丝子、蛇床子、淫羊藿各100g,混合研成末,按饲料量的2%拌入,按日常方法供食,连用3w。②有补肾强体、清热解毒和活血祛瘀等功效,可治蛋鸡产蛋功能下降和输卵管炎等,其配方为:菟丝子、当归、川芎、牡蛎、肉苁蓉各60g,虎杖100g,丹参60g,地榆、白芍各50g,丁香20g,共混研成末,按饲料量的1%混拌,按日常方法供食,连用2~3w。③有暖宫活血和益脾补肾的功效,可治蛋鸡产蛋下降等,还有降低鸡蛋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其配方为:刺五加、仙茅、当归、何首乌、艾叶各50g,党参、白术各80g,松针200g,山楂、麦芽、六神曲各40g,混研成末,鸡每羽每天喂服0.5~1g,连用10~15d,也可混饲使用。
3.4 用于改进禽蛋品相的中药
3.4.1 苍术 此药有健脾燥湿等功效,主要用于鸡蛋蛋黄增色。将苍术研成末,按饲料量的2%混拌入,产蛋期间按日常方式供食。
3.4.2 红辣椒 可使蛋黄增色。将其研末,按饲料量的0.1%拌入,按日常方式供蛋鸡采食。
3.4.3 紫苜蓿 研成末,按饲料量的5%拌入,按日常方式供蛋鸡采食。
3.4.4 玉米花粉 按饲料量0.5%拌入,按日常方式供蛋鸡采食。
3.5 用于防控蛋鸡产软壳蛋的中药
①茯苓30g,当归20g,地龙30g,共研成末,用适量蜂蜜调制成黄豆大小的丸剂,每羽蛋鸡每日喂服1~2次,每次6~8粒,连用6~10d。②地龙粉40g,菟丝子30g,牡蛎30g,共混成末,用适量蜂蜜调制成黄豆大小的药丸,每羽鸡每天喂服3次,每次8~10粒,连用6~10d。③将已经消毒处理的蛋壳炒黄并研成末,按饲料量的2%~3%拌入,产蛋期间按日常方式给蛋鸡供食。
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防病促生长
在养鸡业中,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提高鸡的成活率,增加产蛋量、产肉量,并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4.1 大蒜
大蒜中富含蛋白质、糖类、磷脂及VA等营养成分,其含有的大蒜素有健胃、杀虫、止痢、止咳、驱虫等多种功能。在鸡饲料中添加3%~5%的大蒜渣,能提高雏鸡成活率,增加蛋鸡产蛋量;按10%添加到日粮中,连喂3d,可治疗球虫病和蛲虫病。患雏鸡白痢的病鸡,用生蒜泥灌服,连服5d,病鸡可痊愈。
4.2 艾叶粉
艾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及丰富的叶绿素和未知生长素,能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家禽防病和抵抗能力。在肉鸡饲料中添加2%~2.5%的艾叶粉,可提高增重,节省饲料;蛋鸡日粮中添加1.5%~2.0%的艾叶粉,可提高产蛋率4%~5%,并能加深蛋黄颜色,提高鸡的防病抗病能力。
4.3 松针粉
松针粉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促生长激素、植物杀菌素等。鸡日粮中添加5%松针粉可节省一半禽用维生素;蛋鸡可提高产蛋率13.8%,且能加深蛋黄颜色;肉鸡可提高成活率7%,缩短生长期,减少耗料量,降低饲料成本。
4.4 苍术
苍术味辛、苦,性温,含丰富的VA、VB,其VA含量比鱼肝油多10倍,还含具有镇静作用的挥发油。苍术有燥湿健脾、发汗祛风、利尿明目等作用。鸡饲料中加入2%~5%苍术干粉,并加入适量钙粉,有开胃健脾、预防夜盲症、骨软症、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气管炎等功效,还能加深蛋黄颜色。
4.5 蒲公英
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能,对革兰氏阳性菌、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饲料中添加2%~3%的蒲公英干粉,有健胃、增进食欲、促进生长等功效,并可预防消化道、呼吸道疾病,提高雏鸡成活率。
4.6 陈皮
陈皮为橘类的成熟干燥果皮,含挥发油、橙皮甙、胡萝卜素及VB1、VC和锌、钴、铁等元素,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还可抑制葡萄球菌、溶血性嗜血杆菌。日粮中添加2%~3%陈皮干粉,可增强家禽食欲和消化能力,促进生长,增强鸡体的抗病能力。
4.7 麦芽
麦芽含有淀粉酶、转化糖酶、VB1、卵磷脂等成分,性味甘温,能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家禽唾液、胃液和肠液分泌,可作为消食健胃添加剂。一般日粮中可添加2%~5%麦芽粉。
4.8 黄芪
黄芪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胆碱等,可促进机体蛋白质代谢和新陈代谢,可作为促生长添加剂。在肉鸡日粮中添加0.5%~1%的黄芪粉,可加快肉鸡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5 使用中草药添加剂喂鸡注意事项
注意鸡的生理特点。鸡属阳性之体,体温高,代谢率高,宜选用一些平补消导之类的药物,而不宜用大温大寒药物。根据鸡的育龄和生长发育状态恰当用药。雏鸡应结合补饲消食健胃类药物,产蛋鸡应添加促进代谢的药物,健康不佳的鸡应结合加入清热解毒的药物。根据时令和中药的性能合理用药。春季慎用燥性药物;夏季应适量加入化湿健脾的药物;冬季应用温里滋补的药物;春夏温暖,添加量应相应减少,秋冬寒冷,添加量应相应增加。
S816
B
1004-5090(2017)05-0029-03
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