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在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06-15朱成芳淮阴区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彩超科江苏淮安223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朱成芳 淮阴区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彩超科 (江苏 淮安 223300)

超声在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朱成芳 淮阴区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彩超科 (江苏 淮安 223300)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130例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对照组颈动脉及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与IMT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超声在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以清晰显示出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斑块情况,可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措施,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 高血压 颈动脉 下肢动脉硬化 应用价值

高血压在临床中属常见慢性病,随着血压持续升高,可伴有心、脑、血管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1]。普通人血压会随着内外环境变化而呈现出一定范围内的波动,随着年龄逐渐升高,血压水平也呈同比增长趋势,其中以收缩压最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若不及时预防诊治,血压升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如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此类并发症具有较长潜伏期,不易察觉,对临床治疗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对于治疗此类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旨意通过观察分析超声在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建议,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1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130例中,男77例,女53例,年龄40~89岁,平均年龄(67.4±6.3)岁,患者入院均行体检确诊为高血压;观察组130例中,男69例,女61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9±6.5)岁。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彩超仪(型号:Premier,德国西门子,探头频率最大10MHz)进行检查,取平躺位,对颈椎部静脉进行检查,观察并记录动脉内与血流动力学情况,常规步骤为:沿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外及颈总动脉位置实施纵横切面检查;检查下肢动脉,患者依旧保持平躺位,对股动脉位置检查诊断;对胫腓干检查时,患者取背朝上,面部朝下,进行检查;患者取坐姿,膝关节弯曲,进行检查足背动脉。

1.3 观察指标

(1)斑块检查率;(2)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1.5mm>IMT≥0.85mm,分叉处,IMT>1.0mm。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通过对两组各项纪录数据整理统计得出,对照组颈动脉与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与IMT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与IMT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与结构饮食,与之伴随的是高血压患者同样呈逐步上升趋势[2]。而此类慢性病较长的潜伏期对于患者重视程度与治疗时机有密切关系,血压的逐步升高,并发症也相继多了起来,颈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下肢动脉硬化相对较为常见,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属动脉壁变厚并失去弹性的几种疾病统称,包括小动脉硬化和动脉中层(monckebrg)动脉硬化[3],主要临床病变特征为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且伴有平滑肌细胞与纤维基质成分增殖,减少或阻断血流,使斑块部位动脉壁增厚、变硬,最终形成粥样物质;而下肢动脉僵硬在临床中也叫下肢动脉僵硬闭塞症,属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局部节段性病变,据相关研究表明[4],此类症状属弥漫性疾病,传统临床焦点集中于冠状动脉疾病,但目前已经延伸到其他动脉中,属全身性疾病。目前,临床对于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评价指标为[5],斑块与IMT,颈动脉斑块与IMT的形成与脑梗死及冠心病发生率有直接影响,因此对于预防高血压出现并发症的关键就在于对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与内膜病变的了解程度,越早发现,越早控制,越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

对于诊断高血压引起的颈动脉及下肢硬化,利用传统诊断方法费用不仅较高,且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创伤性,因此超声检查的出现使得检查此类症状更加便捷、准确、无创伤。在高血压早期,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出现轻微病变,患者无明显察觉,随着病程越来越长,机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几率逐渐增高,而治疗此类疾病,早期治疗减少其治疗费用的同时,安全性与治愈率较高,因此早期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进行有效明确的诊断,起到了提升患者良好预后的效果。超声检查无创伤、检查方便、灵敏度较高等优势成为临床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首选检查方式。

本次研究结果通过对各项纪录数据进行仔细观察、统计与记录后看出,对照组患者颈动脉与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56.15%与83.85%显著高于观察组13.08%与10.77%,对照组患者颈动脉与下肢动脉IMT发生率86.92%与92.31%同样显著高于观察组13.08%与12.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此说明对高血压患者使用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出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斑块情况变化,从而及时采取对应治疗手段,对于健康体检患者来说,更是具有检查预防的功效,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此类疾病治愈率,杜绝粥样硬化发生引发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颈动脉与下肢动脉硬化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潜伏期较长,早期日常生活中无明显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隐蔽性较高,不易被检测出;尽早通过超声进行准确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避免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笔者认为超声在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中应用价值显著,检查结果更加准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苏进.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32(6):4-4.

[2] 薛俊芳.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16,28(12):55-57.

[3] 夏彩凤.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的超声特征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20(25):3534-3536.

[4] 韩红军. 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炎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8(34):35-36.

[5] 宋倩. 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和颈动脉硬化的价值[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16(11):22-23.

1006-6586(2017)08-0037-02

R544.1

A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