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培养策略,提优小班幼儿美术教育效能
2017-06-14姚雪丹
姚雪丹
摘要:幼儿阶段,正是孩子模仿学习、创造学习的黄金时期。小班幼儿美术教育,旨在引导幼儿发现美、展现美,并激活孩子的创造能力。情境化培养策略的应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创造能力。本文就简要分析和介绍了小班幼儿美术教育的情境创设和应用效能。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情境化培养;教育效能
幼儿教育更注重教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偏重于借助典型环境和真挚情感对幼儿进行感染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教学为主体,作为美术教育资源,情境的充分运用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兴趣,还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班幼儿美术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一)挥洒色彩,强化视觉冲击
幼儿心中充满童趣,在为幼儿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多使用粉嫩、明亮的色彩,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时使幼儿产生喜爱、愉悦的情感共鸣,进而迸发出潜藏内心创作热情。保持明丽色彩的同时还要注意用色的简洁、当方,一方面增强色彩对幼儿感官的冲击力,另一方面也给幼儿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使幼儿能够充分的沉浸于情境中,并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画板进行自我涂画和渲染。
(二)鼓动音乐,营造温馨氛围
作为艺术,美术和音乐必然拥有着共同之处。幼儿懵懂,面对各类事物感觉为先,眼睛和耳朵都是心灵的窗户,以悠扬、欢快的旋律来渲染气氛,必然能够达到更好的触动心灵的效果,使幼儿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共鸣,进而更好的投入到美术学习和绘画创作之中。同时音乐的播放,也可以更好的打破美术绘画单调、沉闷的气氛,使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好的调动。视觉、听觉的双重体验,帮助幼儿打开心灵窗户,感知外界美好的情感和事物,激发幼儿创作激情,使幼儿的美术作品更具灵性,审美水平和感知情感能力得以双重提升。
(三)角色扮演,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角色扮演,要求扮演者呈现出与角色相符合的语言、行为和情感。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此过程中,幼儿亲身扮演角色,然后尝试与互换角色进行沟通磨合,这时幼儿的思维和情感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调动,临床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均会得到一定的锻炼。特定情境中的角色扮演,让幼儿站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看事物、想问题,自然能够激发幼儿心中的情感,促使幼儿去感触周围的世界和日常的生活。情感是创作的源泉,情境创设搭建故事结构,角色扮演触动内心情感,自然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并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到美术作品的学习和创作之中。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情境教学的效能
(一)激发幼儿思维活力
幼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稳定现象,这无疑会使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需要寻找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他们。在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时,教师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教材特点,另一方面则需全面关注幼儿的兴趣点,两相结合,尽可能为幼儿创设有趣的情境,而这些有趣的情境最终会成为外在推动力,提起幼儿的兴趣使之主动去思考探索。
(二)激活幼儿的创造力
作为一门艺术,美术的生命力在于创造。幼儿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而并不是要将他们培养成专业画家。幼儿的想法多是不成熟和不完美的,但正是这种不成熟和不完美给他们留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情境创设,为幼儿营造了外在的良好氛围,虽然设置了特定的情境,但并不限制幼儿去想象,去创造。相反,这些情境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引導作用,使之有方向,更拥有无限的感知想象空间,在情境的启发下,幼儿的创造能力也会逐步激活,创作出童趣满满的美术作品。
(三)展现幼儿的个性张力
教育,最终目标是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幼儿虽然懵懂,但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不同的个性和想法。传统的美术教育,教育步骤呆板单调,更多的是教师展示讲解,幼儿很难集中注意力去理解和学习,更不要谈产生情感共鸣,进行创作和自我表达。而情境创设可有效的打破这种僵局,教师创设的情境符合童趣,音乐、故事情节的融入能够极大的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使之愉悦的接受相应的知识,感知科学,体验生活,并在创作中进行自我表达,符合幼儿的天性,对于幼儿个性的培养也大有助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