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17-06-14张晓天
民间有句耳熟能详的养生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可能有人会疑惑:春夏之际,气候温热,阳气旺盛,不是应该消暑降温吗,为何食温性的姜?秋冬季节,寒冷阴气凝聚,不是应该温补抗寒吗,为何食用寒凉的萝卜?其实这句俗语正是《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绝妙体现。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说的是顺从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像古之圣人一样在春夏之时养护阳气,于秋冬之际顾护阴液,这样才能做到未病先防,益寿延年。
顺时而养
“春夏”并非是传统意义的从立春开始到立秋,《黄帝内经》言:“冬至一阳生”,指从冬至开始就要注意顾护阳气的生长升发。同理,“夏至一阴生”,夏至日之后,阴气开始旺盛,阳气开始消减,故严格说来,“秋冬养阴”是指夏至日到冬至日之间,要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
人体像大自然一样要经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更,养生也应该“法天则地,随应而动”,顾四时而适寒暑。从冬至起适当食用温补之品,注意衣被保暖,免伤阳气。虽然气温较低,也要尽量避免久居室内,要挑选阳光充足的日子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有助阳气升发,为来年春天做准备。同样,从夏至起要注意顾护人体阴液,避免过度汗出,伤津耗气。秋冬气候干燥,宜食用润燥生津之品以养阴液。
顺势而养
凡具生长、向上、运动特性的称为阳,而具收敛、向下、静止特性的称为阴。顺其性则为养,逆其性则为伐。因此“养阳”并非简单地进以温补药食,而是顺应“阳”的特性,即温煦、升散,当升则升,以护养阳气;“养阴”亦是顺应“阴”的特性,即收敛、安静、滋润,当降则降,并注重保护精血津液等物质基础。
春夏之时,万物生发,宜早起多动,此时机体代谢旺盛,如长期处于空调房内,则汗孔闭合,将阳气郁闭于内,逆其升散之性。如过食寒凉,则易损伤脾胃阳气,出现疲乏无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时可适当喝一点生姜汤,以散寒助阳。秋冬气候寒冷干燥之时,切忌取暖過度,过食肥甘,易内生痰热,助阳伤阴。萝卜性平微寒,入肺、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等功能。此时食用,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使阴平阳和。
作者简介
张晓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主任委员,老年病分会常务委员,膏方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擅长治疗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种慢性疾病、亚健康及延缓衰老调理。
专家门诊:周一、周三、周四上午(东院),周四下午(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