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唑来膦酸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代谢影响

2017-06-14张家友

中外医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

张家友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11.160

[摘要] 目的 对比曲马多与唑来磷酸钠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对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2年1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唑来磷酸钠)与对照组(曲马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血钙水平正常率、疼痛发生率、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结果 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40.00%,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血钙水平正常率分别为80.00%、40.00%,观察组血钙水平正常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0度疼痛发生率为分别为50.00%、10.00%,观察组无痛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现影响治疗效果的不良反应。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采用唑来磷酸钠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安全性较高,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降低疼痛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唑来磷酸钠;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4(b)-0160-03

Effect of Sodium Zoledronic Acid in Treatment of Bone Metabolic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ZHANG Jia-you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and Rheumatism, CNNC No. 416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05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ramadol and sodium zoledronic acid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on the bone metabolism.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2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sodium zoledronic aci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madol for treatment, and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normal rate of blood calcium level, incidence rate of pain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ata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5.00% vs 40.00%)(P<0.05), and the normal rate of blood calcium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0.00% vs 40.00%)(P<0.05),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ainl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0.00% vs 10.00%)(P<0.05), and 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affecting the treatment effect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sodium zoledronic acid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is ideal, and the safety is high, which is of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reducing the pains degree.

[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 Sodium zoledronic acid; Treatment effect

多發性骨髓瘤主要是由于浆细胞异常增生同时出现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恶性浆细胞疾病,而骨骼病变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该文为了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效果,对该院2012年12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唑来磷酸钠、曲马多进行治疗,结果证明唑来磷酸钠在改善骨代谢、治疗预后方面获得更为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患者11例,女患者9例,年龄区间为41~80岁,中位年龄为(62.33±5.85)岁;观察组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10例,年龄区间为40~78岁,中位年龄为(61.26±6.17)岁。入组标准:①病理性骨折,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无骨骼X线改变表现以及骨质硬化类型的则不入组;②局灶性溶骨性损害;③广泛骨质疏松;所有患者在入组之前均通过不同方案多疗程实施化疗治疗,但是经过治疗后复发或者从未缓解,通过X线检查发现骨骼损害改变以不同程度呈现,8例病理性骨折,20例溶骨性损害,12例骨质疏松;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疾病,且与国内通用诊断标准互相符合。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知情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入院时间、性别、年龄、入组标准、疾病类型、诊断标准、分组依据等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进入医院后,均通过TMP方案进行治疗,用药方案如下:①选择沙利度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186)给予临床治疗,用药剂量为50 mg/d,每周调整增加的药物剂量为50 mg,直到100~200 mg/d时停止调整,维持当前药物给予临床治疗;②选择马法兰(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040125)给予临床治疗,用药剂量为6 mg/d,分别在治疗的第1天到第7天实施药物治疗;③选择波尼松(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3021207)给予临床治疗,60 mg/d,分别在第一天到第七天实施药物治疗后,停止7 d。对照组研究对象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曲马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146)给予临床治疗,口服1~2片/次,如疾病需要可重复给药,但是每天使用的药物剂量不能超过8片。观察组在TMP方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唑来磷酸钠(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40335)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混合稀释后给予静脉点滴治疗,静脉滴注时间超过15 min,每隔4周进行1次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还需要对症治疗。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通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等3个级别对该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2],主要体现如下:①完全缓解:经过治疗后,患者骨痛等症状全部消失,能够自如的进行活动;②部分缓解:经过治疗后,患者骨痛症状减轻大于Ⅰ度,或者仍然存在骨痛的症状;③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骨痛症状明显减轻,或者往越来越严重方向发展。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痛标准进行分组,分成0度~Ⅲ度进行判定,其中0度为无痛,Ⅰ度为轻度疼痛,在患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对睡眠活动不产生任何影响;Ⅱ度为中度疼痛,患者时而感觉酸痛的感觉,对活动以及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患者要求采用镇痛药物进行治疗;Ⅲ度为重度疼痛,对患者的活动以及睡眠产生严重的影响,以强迫体位进行休息,常常需要通过吗啡类镇痛药物实施临床治疗。分别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血钙水平的改变情况,以血钙≦2.5 mmol/L作为完全有效的判定标准。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用于对比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30.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分析,通过率(%)表示计数数据,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血钙水平

观察组中16例血钙水平恢复正常,正常率为80.00%;对照组中8例血钙水平恢复正常,正常率为40.00%;观察组血钙水平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7,P<0.05)。

2.3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程度

观察组0度疼痛发生率为50.00%,而对照组仅为10.00%,观察组无痛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2例发热,1例恶心,1例食欲下降,通过针对性的治疗方式进行处理后可自行痊愈,未出现肾、肝、心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显著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浆细胞异常增生恶性肿瘤中多发性骨髓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可造成骨骼病变并发症。骨骼病变会造成病理性骨折、疼痛、高钙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3]。目前,通过X线射片进行检查可以常见病理性骨折、溶骨性骨折、广泛性疏松等3种类型,病理性骨折容易在脊柱压缩性性骨折位置并发,最常见是收到重力负荷的情况下出现腰骶部疼痛症状,行走时疼痛情况较为明显;溶骨性骨折主要是盆骨、颅骨等位置发病[4]。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治疗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对于骨骼病变的进程无法起到阻止的作用。而双磷酸盐类药物可以在骨基质羟磷灰石晶体中进入[5],对破骨细胞冲吸收、吸附骨质的情况能全面干扰,对于破骨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凋亡可以起到直接诱导的作用。双磷酸盐类药物中唑来磷酸钠是第三代的药物,其可发挥更强的抗骨质吸收效果,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对于肿瘤相关的高钙血症还能有效治疗[6]。据分析相关研究数据得知,多发性骨髓瘤通过唑来磷酸钠进行治疗的药物机制主要体现如下:①对乳酸、前列腺素等致痛介质的产生可有效抑制,还可促进TNF-a、IL-6水平明显降低,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效果[6];②可促进循环中MMP-2、bFGF、VEGF等水平明显降低,使抗血管因子活性有效发挥,对肿瘤细胞细胞侵犯可有效抑制;③对破骨细胞发育成熟与活性有效抑制;④可在骨小梁表面牢固的吸附构成保护膜,并通过选择性的方式对破骨细胞产生的股溶解效果有效阻止。研究中唑来膦酸钠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85.00%,血钙水平恢复正常率为80.00%。且在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0度疼痛发生率为50.00%。对比之下,对照组在各项数据对比上明显处于劣势,证实了唑来膦酸钠的优越性。该次研究结果与王景等人[7]结论相似,该研究选择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4例,唑来膦酸+沙利度胺+MP方案治疗下骨痛显效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唑来膦酸钠对骨痛控制的有效性。但该次研究中所选样本数量偏少,且在远期随访方面略显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加大样本量并延长研究时间。

综上所述,唑来磷酸钠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中具有治疗效果明显、疼痛程度轻、血钙水平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盖灿,孙伟,韩慧杰,等.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0):1690-1691.

[2] 夏祖耀,杨惠娟,陈宝安.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6(1):275-278.

[3] 黄祝林,黄光浩,吴文强.唑来膦酸联合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47-48.

[4] 黃婷.PCD方案单用或与唑来膦酸联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对比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220-2221.

[5] 李增怀.硼替佐米结合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4):138-140,143.

[6] 闫春平,朱云霞,闫群.唑来膦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骨病18例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9):937-938.

[7] 王景,刘桂玲,李静.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9(6):909,946.

(收稿日期:2017-01-16)

猜你喜欢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效果
自拟补肾化瘀方联合P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
沙利度胺、雷那度胺、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环磷酰胺联合 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
DCEP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三氧化二砷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