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研究

2017-06-13刘再春金冰洁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生需求双师型教师

刘再春+金冰洁

摘 要 调查发现,以往“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存在局限,集中表现在素质标准缺乏服务精神和心理素质考核、专业标准缺失专业贡献考核与对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培养的指标、资格标准缺失学生与企业对“双师型”教师认可的衡量。基于学生需求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刻不容缓。必须进一步拓展素质标准的内涵,加强服务精神和心理素质的考核;深化专业标准的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贡献和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培养的考核;建立双资格标准,以此来引导、规范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持续建设,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双资格标准;专业贡献;服务精神;学生需求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0-0065-04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业职业界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服务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

“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许多地方院校因为没有一套比较科学、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制约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地方院校多是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文件制定适合自己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办法。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众多困难,这需要地方院校回到“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这个原点上来,探索完善核心标准和量化指标,为“双师型”教师选拔、考核、开发探寻新的依据。

地方院校的教师队伍相对数量大、分类细、专业杂,这需要厘清其中的关系,对教师进行认定,确定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让这些“双师型”教师提高服务精神,完善各项素质,满足学生需求,及时获取社会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和知识,掌握专业创新理论和技巧,从而进行专业开发创新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推动学校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效性和市场适应性。因此,基于学生需求的视角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进行研究,有利于国家以及地方本科院校在政策层面和职业素质培养上对“双师型”教师做出正确的引导和规范,有效地选聘人才,优化高等教育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管理的水平,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一、“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地方院校本科生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笔者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梧州学院、南昌大学、广西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汕头大学五所地方院校本科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每所学校200份问卷。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885份。另外,对五所高校的学生干部进行了访谈,作为调查的补充。调查发现,“双师型”认定标准存在如下问题。

(一)素质标准: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可

素质标准是衡量“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双师型”教师素质标准主要包括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思想素质、职业素质等。现行的“双师型”教师素质标准只在宏观上强调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并没有把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服务精神这些核心指标纳入“双师型”教师素质标准中。调查显示,当前学生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需求排序,排名第一的是服务精神(满意率仅为15.65%),排名第二的是心理素质(满意率为25.14%),排名第三的是专业素质(满意率为27.46%),具体见表1。可见,当前双师素质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可。

为了验证调查结论,进一步了解“双师型”教师素质标准,分别对A、B、C学院和 D、E大学的学生干部进行典型访谈。问题1:动手操作能力强、应用能力强的教师能否成为你们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访谈结果见表2。

以上访谈,反映出当前学生普遍关注“双师型”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服务精神。显而易见,“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中心理素质和服务精神指标的缺失,已经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认可。而出现的原因:一是政策不完善;二是学校缺失正确引导;三是教师压力过大,双师选拔考核制度不健全。在校学生一方面要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论文写作、科学研究、参加学生组织、自主创业、实践实习等方式增强自身能力,这些活动急需教师的实践指导和帮助。但现实情况是有些教师由于心理素质不强,服务精神不够,导致服务供给小于学生需求。反观当前“双师型”教师素质标准,很少把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服务精神纳入其中,这是有局限的。

(二)专业标准:缺失“双师型”教师对学生的专业贡献考核

专业标准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依据,体现的是“双师型”教师的核心能力。调查显示,学生对“双师型”教師专业能力需求排序,排名第一的是对学生专业实践创新指导能力(满意率为16.63%),排名第二的是实践教材编写能力(满意率为21.46%),排名第三的是专业操作能力(满意率为35.53%),具体见表3。

目前地方高校基本上没有把教师实际操作、实践教材编写、对企业理论指导、对学生专业实践创新指导的能力纳入到“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标准中这些能力缺失是否会影响“双师型”教师质量,笔者分别对A、B、C学院和 D、E大学的学生干部进行访谈。问题2:拥有专业能力的教师能否成为你们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访谈结果表4。

以上访谈,反映出当今学生普遍担心教师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教师是否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以及能否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创新。显而易见,教师实际操作、对学生专业实践创新指导的能力缺失,导致了教师对学生专业贡献过低,这已经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在校学生一方面要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专业实践创新来增强自身能力,而这些活动急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现实情况是地方院校的专业标准缺失对“双师型”教师专业贡献的考核,导致教师对学生专业贡献过低。“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没有把教师实际操作、教材编写、对企业理论指导、对学生专业实践创新指导的能力纳入其中,必然会降低学生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可度。

(三)资格标准:缺失学生与企业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可

资格标准是指教师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主要包括教师的经历标准和入行基本通行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资格标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逐步完善。国家从政策上对教师给予认可,教师符合资格标准就能成为“双师型”教师,承担相应的任务,享受相应的待遇。地方院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进步。以教育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为例进行比较,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教育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基本上都是阐述教师要具备哪些经历才能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着重强调的是教师的经历标准。同时也可以看出教育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并没有把教师对企业问题实际解决能力、对教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纳入到“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中。

教师对企业问题实际解决能力、对教学问题实际解决能力、对学生问题实际解决能力没纳入到“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中是否会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为了进一步了解“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分别对A、B、C学院和 D、E大学的学生干部进行访谈。问题3:资格证书多且全的教师能否成为你们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访谈结果见表6。

以上访谈,能反映出当今学生对资格证书反映教师能力持怀疑态度。资格证书更多地是体现教师的经历而不能全面体现出教师对企业问题、教学问题、学生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而教师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缺失的原因:一是社会和学校对资格证书过于看重;二是资格证书制度不健全;三是教师忽视自身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显而易见,教师对企业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对教学问题实际解决能力、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标准的缺失,让企业和学生不能充分认可教师的能力。因此,教师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和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反观如今“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却没有把教师对企业问题实际解决能力、对教学问题实际解决能力、对学生问题实际解决能力纳入其中,这有明显的缺陷。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建议

(一)扩展素质标准的内涵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标准是地方院校转型应用型本科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實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水平是影响整个职业教育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的着力点之一。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标准只宏观上强调“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并没有细化标准以及把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服务精神纳入到“双师型”教师素质标准中,导致学生难以认可“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因此,地方院校应积极扩展素质标准的内涵,把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服务精神纳入到“双师型”教师素质标准中,从而完善“双师型”教师素质标准。建立认定后素质反馈机制,通过细化标准促使教师遵守和落实好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让“双师型”教师自觉完善自身素质,并积极根据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把职业教育办成学生满意的教育。

(二)深化专业标准的内容

专业标准是检验应用型本科“双师型”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是明确“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和终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双师型”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法则。目前我国地方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只强调教师专业能力要达到一定的技术层面就可以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而对于教师实际操作、教材编写、对企业理论指导、对学生专业实践创新指导的能力涉及不多,造成专业标准的内容过于狭窄。为此,应增加对教师专业贡献的考核,增加对教师带领学生专业创新的考核。具体来说,地方院校应该深化“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把教师实际操作、教材编写、对企业理论指导、对学生专业实践创新指导的能力纳入其中。通过深化专业标准的内容,促使教师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教师深入企业,解决企业困难,掌握最新技术;促使教师走近学生,为其搭建好专业实践创新平台。使教师专业能力发挥最大效益。进一步明确和划分好不同级别“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标任务,见表7。

通过明确和划分不同级别的“双师型”教师任务,从制度上完善“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一方面,能够明确“双师”任务;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从而带动地方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建立“双”资格标准

资格证书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理论知识储备或者经历而不能全面体现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地方院校在具有证书资格标准后,还应该建立“双师型”教师能力资格标准,把教师对企业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对教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纳入其中。通过建立“双”资格,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时机成熟时,可以在教师资格证(教师准入)认定方面把行业背景作为必要条件,如要求相关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行业背景。

对于能力资格标准,国家还没有统一要求,而且国家也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因此,对教师能力的考核难度会过大。所以,地方院校在制定“双师型”教师能力资格标准时,应该在宏观上把握,逐步探索能力考核的量化指标,建立适合地方院校且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能力资格标准。

参 考 文 献

[1]胡超.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评述[J]. 职教论坛,2014(25):36-40.

[2]孟庆国.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EB/OL].(2013-09-27)[2017-01-08].http://www.moe.edu.cn.

Research on Recognition Standard for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Needs of Students

Liu Zaichun, Jin Bingjie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re exist limitations in the recognition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which includes the lack of service spirit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in quality standand,lack of professional contribution assessment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of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indicators in professional standards,lack of students and enterprises measuring teachers recognition in qualification standard.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for recognition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to further expand 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y standards and strengthen the service spirit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deepen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apability assessment; to establish the dual-qualification standards,so as to guide,regulate and promote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ally.

Key words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professional standards;dual-qualification standards;professional contributions;service spirit

Author Liu Zaichun,associate professor of Wuzhou College, doctoral candidate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zhou 543002); Jin Bingjie , economist of Wuzhou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学生需求双师型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秋天在哪里
掌握学情,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美育教师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