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困境及突破策略

2017-06-13陈昌芸侯长林

职教论坛 2017年13期

陈昌芸 侯长林

摘 要:生态位理论视角下,当前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中存在办学生态位重叠、办学生态位宽度失衡以及办学生态位态势分离的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错位办学与精准定位并重、有限办学和恰当宽度融合、特色办学与协调包容的共存策略,以期突破生态位困境,明确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困境

作者简介:陈昌芸(1992-),女,贵州威宁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侯长林(1963-),男,贵州铜仁人,教育学博士,铜仁学院校长,梵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和高等教育学。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应用型学科生态化发展研究”(编号:DJAI60284),主持人:罗静。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3-0082-06

2015年10月教育部發布《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变的指导意见》,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建设成为应用型大学;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应用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被明确确定。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在应用型大学行列中,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职责、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如何办?本文运用生态位理论,从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宽度、生态位态势三方面深入分析目前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中存在的问题,试图突破现存的办学定位困境,为实现办学定位合理适宜目标,提供相应策略。

一、生态位理论的内涵解读

生态位一词,英语为Niche,含有“位置、适合的位子”之意[1]。这一概念最先由美国学者R.H.约翰逊(1910)提出,之后其内涵不断地扩充。在国外,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生态位概念具体包括:格林内尔1917年发表的《加州鸫的生态位关系》,从种群的空间分布和对环境适应的角度,阐述了“生态位”指“每一物种由自身结构上的功能上的限制被约束在其内的最后分布单位”[2];英国动物学家埃尔顿(C.Ehon)1927年出版的《动物生态学》,从生物功能角度出发,指出每一个物种在生物社群中处于特定地位和功能[3];哈奇金森(Hutchinson GE)1957年从生物种群的环境资源视角,提出生态位是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和[4]。在国内,对生态位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如1997年朱春全在其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中,明确认为生态位应该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生物单元的态(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状态)和势(对外在环境的现实影响力或支配力)[5]。

从中可以看出,所谓生态位反映的是该物种在某一时期、某一环境范围内所占据的空间位置,受到两方面的影响,第一,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状况;第二,主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发展状况。

二、生态位理论视角下教学服务型大学面临的办学定位困境

所谓办学定位,学者们各抒己见,如眭依凡(2001)从理念层面,指出大学办学定位是一种关于办成什么样大学的理念,具体包括了大学的方向、角色和特色[6]。郭桂英和姚琳(2002)从办学依据层面,提出办学定位要从社会需要、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及现状出发[7]。而牛金成(2012)在此基础上,认为高校办学定位还要对自身在社会与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进行愿景构思[8]。刘文锴(2016)进一步阐明了高校办学定位需要确定服务面向、发展目标及任务的一系列规划活动[9]。不管内涵如何,办学定位受到高校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目前学校在所处的位置;另一个是学校将来发展的方向。

当前黑龙江科技大学、江汉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宁波大红鹰学院、常熟理工学院、铜仁学院等已经明确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10]。其办学定位的相关表述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当前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高校办学定位意识强,已经对办学定位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深入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高校办学定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从生态位理论视角来看,教学服务型大学要实现办学定位的恰如其分,要实现其办学“生态位”合理,适宜发展,在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宽度、生态位态势三方面,面临了如下生态困境,亟待突破。

(一)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的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重叠”反映的是在生态系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生物个体或种群生态位相似性的量度,用来描述生态位[11]。因为生态位重叠度越高,说明在其功能和其他物种的关系方面就具有较高程度的相似性,那么对同种资源的争夺性越强,竞争也就会越激烈,最终导致该物种要么被淘汰,要么实现生态位分离(完全分离、部分分离)而形成共存[12]。这就表明,在生态环境下,每一个物种都需要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能够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发挥一定的功能,同时通过一定程度的竞争,促进生态物种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在《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明确将我国的高等教育学校大体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三种类型[13],教学服务型大学归属于应用型大学行列,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在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发展思路等一系列问题上都要与社会、市场等保持具有高度匹配性的应用型大学,既不能继续维持原有的办学定位模式,也不能照搬照抄研究型大学亦或职业技能高校的办学定位模式,所以在办学定位结构中,对内,需要建立各种制度机制,借以明确规范高校内部各部分的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创设一种适合教学服务型大学生长的内在土壤。对外,需要在保障其生存发展条件的过程中,依托地方政府、地方市场资源,保持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的外在活力。但是一些高校办学存在着生态位重叠的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一些教学服务型大学内部各要素(學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办学定位不全面,缺乏具体可行的规划。所谓的高校办学定位应该是一个包括了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特色定位、学科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多个方面的体系[14],而非简单意义上的高校整体宏观层面的发展目标亦或微观层面某一部分的发展定位。但从上述相关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表述来看,一些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不太全面,着重于总体目标、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等方面,而在办学特色、学科发展定位以及服务面向等方面缺乏细致的发展规划。

第二,要达成“同类型高等学校之间有序竞争、争创一流的发展格局”的目标[15],一方面教学服务型大学与同行列的应用型高校之间,需要展现教学服务型大学特征,实现各自高校的有序发展;另外一方面教学服务型大学培养出来的满足地方需求的应用性人才数量和层次需要根据地方市场需求适当调整,需要发挥地方政府、地方市场主体(如地方企业、行业)的作用,实现同类高校的一流发展。但综观教学服务型大学当前的关于办学定位的表述,存在着定位空泛的情况,高频率出现的“高水平”一词,在传递一些教学服务型大学宏伟的发展目标时,也间接折射办学定位的内容空洞,办学水平中的“高水平”高在何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都必须追问并加以回答,所以教学服务型大学在办学定位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及地方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特点、趋势和要求,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总结高校的优劣势。

(二)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的生态位宽度失衡

所谓“生态位宽度”本质上反映了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适应状况,用来衡量生态位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如果该物种在综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利用资源多样化的程度和竞争水平三方面都比较弱,表明了其生态位较窄;与之相对,则说明其生态位较宽[16]。同理,教学服务型大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涉及到自身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利用资源的综合能力,利用资源多元化的程度及竞争水平。由地方本科院校发展而成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其办学定位合理化、适宜化的实现,回避不了办学生态位宽度问题,必须明晰在办学体系中,各办学参与主体(政府、地方市场和高校自身)各自占有的资源限度。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相关政策文本中(如国家层面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地方层面的《四川省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等等)高频出现的“企业”“行业”“学校”充分说明了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外部主体的参与[17]。即高校要向应用型方向发展已经不是高校单一个体的内部事务,而是在充分发挥高校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需要外部政府部门、行业部门、企业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合作。同理,教学服务型大学作为应用型大学中的一类高校,亦然。政府、地方行业、企业与身处地方的教学服务型大学之间本应息息相关,应参与到对地方高校办学定位活动中,共同探讨确定符合地方实情,适合高校发展的办学定位内容。但反观当下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相关表述(如表1所示),政府、地方行业和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到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活动中,在办学过程中,参与主体之间处于相对失衡的状况,三者之间并没有建立起相互平衡、相互联系、共同参与学校发展的实施、协商、监督、评估等制度机制[18],即一定程度上,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中涉及的参与主体尚未达成一致协商的现状,特别是当前严重缺乏地方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办学定位体系建设的机制,没有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及制度保障。地方市场主体的生存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办学生态位宽度较窄,必然无法发挥其市场具备的特有功能,无法达成三方参与主体保持各自参与办学的生态位宽度的平衡的目标。

(三)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的生态位“态”“势”分离

从某种意义来说,所谓“生态位”即是“态”(物种过去生长发育、学习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积累的结果)和“势”(物种对环境的现实支配力或影响力)的综合反映[19],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亦然。既具有“态”,办学定位需要考虑原有的大学内外部办学结构特征;同时又具有“势”,办学定位需要考虑现有的政策、资金、人力、环境等变化,明确现有办学结构的功能发挥情况。即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的良性发展,需要将“态”“势”两方面的内容结合一起,既要考虑过去,又要立足现在,而不是与之割裂。

在当前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体系中,其办学定位却面临着“态”“势”分离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体系的生态平衡。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原先的地方高校在建设成为教学服务型大学之前,有着各自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办学优势及劣势等,在引导地方院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变的现实背景下,一些高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定位于应用型大学体系中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并不是对过去高校自身所有一切的全盘否定,需要考虑到原先高校的内部办学状况、外部发展状况、与其他地方高校相比发展现存优势、劣势等涉及办学定位中生态位“态”内容的诸多问题。只有在充分全面了解高校自身处境的基础上,结合大学发展逻辑和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特征[20],才有可能实现其办学定位的合理、适宜化,做到办学定位合乎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逻辑,适宜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方向。但在相关的办学定位的表述中(如表1所示),一些高校办学定位没有很好地凸显出原有办学定位与现有办学定位的联系,没有很好地反映出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劣势的有效弥补。

第二,地方高校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此,不得不思考教学服务型大学在所处地方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未来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现有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应该发挥着什么样的影响力等涉及办学生态位中“势”内容的问题,高校假若缺乏对现有和未来角色认识,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影响力,都不利于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体系的构建。反观现实,一些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表述,并没有明确描述出高校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力、作用力,缺乏对办学生态位中“势”相关问题的回答。

三、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合理、适宜化策略

考量生态位视角下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困境,笔者提出如下策略,力求实现办学定位的合理,合乎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逻辑,体现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特征;实现办学定位适宜,适合教学服务型大学自身发展,起到适合、融入并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错位办学和精准定位并重

正如伯顿·R·克拉克所指出的:高等教育系统本身“单一的结构阻碍变革,唯有多元化的结构才能促进变革”[21],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体系亦不例外,一般而言,大学办学定位体系包括了内部及外部的办学定位结构,这也就意味着,对内,做到精准定位,内部各部分在各自所占的恰当的生态位上,发挥各自的办学效能,实现内部办学定位结构符合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逻辑;对外,做到错位办学,保障各参与办学定位的各主体在各自恰当的生态位上,明确教学服务型大学在地方市场、地方政府及地方高校行列中的办学定位。简单而言,即是通过错位办学定位、精准定位策略,来突破办学定位生态位重叠困境。

第一,对内,面对有限的内部办学资源情形,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办学定位结构,理清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办学定位关系及各自的办学生态位,实现办学定位的精准化,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宏观层面发展目标指导下,明晰微观层面的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特色定位、学科定位、专业定位、学校管理定位、校园文化定位、教师队伍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科学研究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各部分的内容,做到微观和宏观的有机统一。

第二,对外,面对广阔的外部环境,高校一方面需要与其关系密切的政府、地方市场建立良好的外部办学定位结构,与政府、市场保持适度的位置和关系,做到张弛有度,在保持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逻辑的基础上(如以政治论统摄下的人本论、认识论和文化论的有机结合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哲学基础[22]),形成适宜自身发展,适宜、融入并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生态位。另外一方面,需要与同类型高校或周边高校开展有序竞争,共创风格各异的“一流”,依托地方政府、地方市场资源,打造出专属于高校本身的品牌、名片,以此来诠释“一流”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内涵,借此来避免其生态位被同类型高校或周边高校挤占或重叠。最终形成错位办学和精准定位并重的办学定位局面。

(二)有限办学和恰当宽度融合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一种“以服务为宗旨并通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科技、文化艺术服務社会的应用型大学”[23]。要具体落实服务宗旨,就需要多元参与主体,在各自的生态位上,发挥各自的功效,共构办学定位体系。所以针对前文指出的办学生态位宽度失衡困境,需要坚持多元参与,各参与主体之间有限办学,恰当宽度的策略。具体可以从参与主体、参与层次、参与环节三方面来实施。

第一,在参与主体方面,各参与主体在涉及办学定位的权利和责任方面,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持各自的生态位宽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服务型大学、市场、政府之间协商和沟通机制,以此来建构并保障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协商的办学定位格局形成,做到将这些办学定位主体都纳入统一的办学定位框架中,最终实现有限办学和恰当宽度的融合。

第二,在参与层次方面,各参与主体需要在各自的生态位上,在规定权责范围内,明确自身在高校办学定位体系中的边界,有限地、分层次地参与到办学定位活动中。在宏观方面,依据《高等教育法》、《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政策,政府通过对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体系进行宏观层面的规划和指导,为其定位发展提供思想上的指导和制度、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微观层面,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高校、地方市场主体则主要负责具体的办学定位的具体事务,即基于实情,将政府的宏观指导落实到微观层面,具体实施下去。如地方市场主体与高校可以达成合作协议,对其发展前景进行规划。

第三,在参与环节方面,政府、教学服务型大学、地方市场三方主体之间在参与不同环节,进行分工和协作基础上,最终实现办学参与生态位的相对分离,发挥各自优势,规避各自劣势的效果。以地方市场主体为例,在高校的服务面向环节,可以引入地方市场主体,通过对地方企业或行业的需求进行调研、评估,来知悉明确高校服务侧重点,借以弥补政府、高校的办学定位缺陷,以此来明确生态位宽度。

(三)特色办学和协调包容共存

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体系的建设,绝非“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对原有不恰当办学定位结构的修正基础上,立足于国情、省情、区情及教学服务型大学特征,学校具体情况,在实践和理论中通过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而成。不可否认,其办学定位结构建设都非一日之功,面对办学定位生态位的“态”“势”分离的困境,需要采取特色办学定位、协调包容的策略,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办学定位结构多元,各校各显特色。教学服务型大学内涵丰富,包括民办高校、行业高校、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等,这些高校虽然都定位于教学服务型大学,但在层次水平上参差不齐,各有特色,这就意味着各个大学的办学定位结构也应该在共性基础上,做到多元、特色办学,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学校特征、学校办学优势和劣势、所处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资源等来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富有特色的办学定位思路,构建各有特点的办学定位体系。以铜仁学院为例,结合所处的地缘优势,在学科发展定位方面,围绕“梵净山”核心,正在逐渐形成并壮大发展林业生态、锰钾汞高效利用与治理、文化生态、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

第二,协调包容的办学定位格局,实现“态”“势”统一。教学服务型大学在办学宗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诸多不同,决定了其办学定位格局必然区别于其他高校,需要打破,改革办学定位格局;需要评估,摸清高校自身与周边地域高校及同类型高校的实力、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全面了解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生态位的“态”“势”情况,充分发挥高校办学优势,弥补办学劣势,做到抓住办学机遇,迎接办学挑战,形成定位优势及劣势、发展机遇和挑战协调包容、共存的办学定位局面。上述,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可以通过调整学校内部结构,使其适应现有的办学定位环境。如可以通过原有院系办学定位结构调整,重新组合以此来聚集高校“应用性”资源,借以打造优势应用性专业,更好地改变、拓展地方行业、企业与政府参与办学定位的空间,最终实现特色办学;可以在考虑国情、省情的前提下,设置一些组织机构来了解高校在办学生态位方面“态”“势”,沟通并联系高校外部环境。如可以成立由学校成员、有学术背景的企业家、政府职员等共同参与的高校办学定位委员会,使其成为处理办学定位事宜沟通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明新.媒体竞争分析:架构、方法与实证——一种生态位理论范式的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78.

[2]GrinnellJ.Fieldtestsof theories concerning distributionalcontrol[J]. American Naturalist, 1917(51):602.

[3]林开敏,郭玉硕.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3):283-287.

[4]张光明,谢寿昌.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1997(6):46-51.

[5]朱春全.生態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1997(3):324-332.

[6]眭依凡.大学校长的办学定位理念与治校[J].高等教育研究,2001(4):49-52.

[7]郭桂英,姚琳.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2(1):59-62.

[8]牛金成.高校办学定位研究:内涵、属性与内容[J].现代教育科学,2012(4):18-21.

[9]刘文锴.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6(9)32.

[10]梁国胜.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应是一部分本科高校转型选择[N].中国青年报,2016-05-30.

[11]刘开淼,魏立志.关于高校生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9(2):3-4.

[12]李永峰,等.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88.

[13][15]《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s181/201702/t20170217_296529.html,2017-02-04.

[14]周倩.省部共建高校办学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现代教育科学,2012(6):166-170.

[16]王刚,赵松岭,张鹏云,等.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J].生态学报,1984(2):119-126.

[17]陈昌芸,侯长林.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涵义及出路——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6(22):80-85.

[18]刘振天.谁来给高校办学定位[N].中国教育报,2012-10-01.

[19]马金虎.论高等教育生态位的重叠与矫正[J].教育评论,2010(3):57-59.

[20]陈昌芸.对教学服务型大学服务社会的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7(2):53-57.

[21]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19.

[22]侯长林,罗静.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哲学基础[J].贵州社会科学,2017(1):113.

[23]侯长林,罗静,叶丹.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J].教育研究,2015(4):62.

责任编辑 刘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