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关注学生 营造生命课堂
2017-06-12沈冬梅
沈冬梅
教师的教育生命在课堂,学生生命的充实与升华也在课堂。在对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完整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应促进教师和学生这对“学习共同体”的共同发展。教师应该用数学的魅力去感召和熏陶学生,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因此,在数学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不拘一格巧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培养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美国心理学界在智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情商理论,这是人们对情感在人际交往、合作中的重要性关注的结果。近期研究结果又表明,情感和智力也有一定的关系,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要爱护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让学生主动投入数学活动。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巧妙而快速的分清钟面上的三根针,把它们编成了儿歌:矮个子大哥叫——时针:高个子弟弟叫——分针:细腰妹妹叫——秒针。再请小朋友们边观察边领悟:老师为什么会这样编?分别请左右的学生观察时针是怎么转的?分针怎么转?学生发现: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1圉,即:60分。再请他们交换观察。此时,有个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说道:时针大哥平时不爱运动,所以长得又矮又胖。用同样的方法,请他们分别观察分针和秒针的转动情况:分针走l小格,秒针要走1圈:分针走1大格,秒针要走5圉。另一学生说道:“秒针平时最注意锻炼身体,而且最为勤快,所以她长得最苗条,我们可以叫她细腰妹妹。”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时针、分针、秒针给区分开来了。儿歌贴近学生生活,这种民主的、快乐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可忽视。情感是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中介,是教学效果的制约因素。如果师生间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情感,学生没有培养起积极学习的情感,教学是无法成功的。“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只有情感相通,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处于最佳状态,达到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的目的。“高兴的记忆永不忘”这是至理名言,教师应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感染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掌握知识,训练技能,教师要学会微笑,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以你的真心换得学生的真情。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也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学生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如:我在教学十一册数学中“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的数学活动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自主的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三、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要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口头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这样才能为课堂画龙点睛。
(一)指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
(二)啟迪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启发点拨的最佳契机。教师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三)互动性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口头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总之“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必须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课堂还给学生,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让学生走进学习、走进生活、经历过程、尝试失败、体验成功,在亲历中建构知识、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最终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三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