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2017-06-12叶锋
叶锋
【摘 要】赏识教育是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优点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从尊重学生人格、及时鼓励学生、善待个体差异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赏识教育;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41-0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能欣赏自己。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是对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而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师生间的交流只停留在表面,缺乏真正的内在沟通。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过程和能力培养往往被忽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时,更多的是受到批评和指责,而不是安慰和鼓励。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丧失上进心和自我认同感,缺乏起码的自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其实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的需求和成年人一样,那就是人性中最基本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信成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赏识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 赏识教育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反抗与依赖并存,自信与自卑同在,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而且多数初中学生都会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如果长期得不到教师、家长以及他人的肯定,就会极度缺乏自信,甚至形成怯懦、孤僻的性格,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初中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批评,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减少他们的挫败感,增强自信心。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和优点入手,多与学生谈论他们喜爱的人或事,在交流与沟通中对学生加以赞赏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2. 赏识教育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数学一直是多数学生学习的难点,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因为教学进度要求而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将赏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有乐趣的,自己能够从学习中得到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赏识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教师应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能面对失败,积极地对待自己,能抬起头来走路。如笔者在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请一位学生上来解方程:2x+4=5x+2,他的解法是:2=3x,x=。很明显,他犯了一个错误,正确的解法应该是:2=3x,3x=2,x=。若笔者去批评他的话,那么非但不能让其他学生重视这种错误,还会嘲笑那位同学,无意中也会对那位同学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于是,笔者向同学们解释说,像这种越是简单的错误,越是不容易引起我们的重视,越是不重视,也就越是容易犯,就是老师也不例外,这位同学的数学成绩是不错的,说明他只是觉得题目很简单,所以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步骤进行,跳步导致了这个低级错误,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重视这个题目。这么一来,同学们非但没有一丝嘲笑的迹象,还都严肃地点头赞同老师的看法,表示以后要引起重视,而刚才犯错误的学生先是难为情,后又流露出以后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的决心,接下来上课也就更加专心了。由此可见,在学生出现失误时,教师要宽容学生,不能草率地下结论,更不能随意地批评、讽刺或挖苦学生,要坚信学生能“行”,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潜能,要善于运用语言进行赏识。
2. 及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即使学生做一件事没有马上成功,也不表示他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这时不应指责,而应及时鼓励。如在笔者在上初三几何“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讲解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刚开始按照教材要求,学生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试着加以证明,学生很难理解。后来笔者改变了策略,不再注重形式,提出同学们只要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证明出这个结论,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可以。不一会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在思维不受约束的情况下,先是想到了一种方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后来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得到了异于课本的两种证法,如下:
证明1:连接O1A、O1B、O2A、O2B
∵ O1A=O1B O2A=O2B
∴ 点O1、O2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直线O1O2是AB的垂直平分线
证明2:连接O1A、O1B、O2A、O2B
∵ O1A=O1B O2A=O2B O1O2= O1O2
∴ △O1AO2≌△O1BO2
∴ ∠AO1O2=∠BO1O2
∴ O1O2垂直平分AB
这两种证明方法明显要比教材上的方法简捷,通过对证明过程的探索,同学们更加相信自己的实力了,也就更自信了。
3. 善待个体差异,唤醒学生的自信
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信。人的生命是千姿百态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理解,决不能用单一尺度去衡量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宽松的环境,准备更多的尺度,甚至还可专门为某些学生量身订制一些特定的尺度,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获得属于他们的成功。比如,在上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笔者让学生做了一个自我检测,即在课堂上每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解10个一元二次方程,有的方程还限定了方法。同学们拿到题目后都认真地做了起来,但笔者发现有一个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正在盯着题目咬着笔头发呆,走过去看时,那个学生红着脸说,他“ 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都学会了,就是有两道限定了要用“配方法”,不会解。于是,笔者对他降低了要求,告诉他那两道题可以用别的方法解,不受限制,但课后要到老师这儿把“配方法”学会。他使劲地点了点头,马上认真地做了起来。后来检查的结果是这位学生虽没按要求的方法做,但10个方程全部解对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并及时把“配方法”补上了,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在后来的学习中更加认真了。同样学数学,在班级里总是有的学生学得又快又好,而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等原因则掌握得比较慢,所以,在每次考试后,不仅会表扬成绩好的学生,更会及时表扬进步大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受到表扬。我们必须承认在身心发展上,学生有个性间的差异,我们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尽量个个能找到好孩子的感觉,尝到成功的甜头,从而建立自信。
总之,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它是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和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的点滴可贵之处,不断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巧妙地加以赞赏,帮助他们建立和增强自信,促进更多的学生在自信中走上健康、快乐的成长道路。
参考文献:
[1] 何艳东.浅谈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J].学周刊.2015(21).
[2] 刘东.浅谈赏识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1(02).
[3] 王贵富.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打造高效中学数学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3(06).
(编辑: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