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06-12李惠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4期

李惠芳

【摘 要】从对线性思维的拓展入手,介绍给学生一种高效、实用的思维模式,即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应用在作文的拟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积累等阶段。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生;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72-02

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线性思维,是一种简单、单向的思维方式。一旦陷入这种定式,很容易一条道走到黑,即进入死胡同,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缺陷,造成了学生写作的瓶颈。我们可以从对线性思维的拓展入手,介绍给学生一种高效、实用的思维模式,即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应用在作文的联想、想象、立意选材、构思、详略等阶段。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被称为“大脑先生”的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其在《思维导图》一书中的定义为: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

在《思维导图 放射性思维》这本书中,托尼·巴赞概括了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特征:

①人的注意力在看到思维导图的时候,就会将整个精神放在处于中央的图形上。②将整个主题从中央向四周进行图形放射性的分散,将主干变为各个不同的枝干。③分支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它由关键词和关键性的图形构成,关键词即是文件卸载后会产生联想的线条,而关键词就是附着在线条之上。另外,分支也可以将一些不重要的话题通过一些形式展现出来,随后这些普通的分支会与高级的分支联系起来,并且附着在上面。④节点结构由各个分支拼接而成。在英国小学的必修课程中已经将这种成果作为思维导图运用其中,并于1971年被广泛地应用到一些教学和商业领域。

本研究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应用在作文的拟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积累等阶段。

二、学生的培训——思维导图的绘制

绘制思维导图并不复杂, 学生只需准备好A3白纸一张、尽可能多色彩的彩色水笔和签字笔、大脑以及想象!

绘制步骤:

第一,主题。最大的主题(好比“野营”)要以图形的形式放在白纸的中心,周围要留出空白。从中心开始,你的大脑可以在任意方向将思维通过一定的方式发散出去,并且以最自由、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二,我们对分支也要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至少以三个以上为一级,并且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别,为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区别,在分级时应该较多地使用不同的颜色,通过不同颜色和图片的刺激作用,将自身的思维雀跃起来,从而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变得具有活力与具有较大的能量可以激发。

第三,依次将各个分支和中心图像逐渐连接起来,之后大脑通过联想进行工作,通过这些链接,轻而易举地发现、理解,并且记住更多有用的知识以及更多可以充分想象的东西。

三、最终成文的修订

最终成文的修订需要结合作文中的联想想象与立意选材和一定的思维导图。发散性题目是结合导图写作文的第一步。首先,我们应该在纸上写下所要写作的作文题目,之后结合与题目有关的各种词汇与句子发散思维进行联想,我们应该忽略一切的联想,不断写出想到的东西而无关其他,当写到一定程度,我们应该停下来思考,之后再根据刚刚的发散内容再次在新纸上写下新的题目并进行思考。最后,根据自身的思路,根据所要表达的题目理清要写的内容,并对经过发散思维所写出的内容进行排序增减整理。之后,根据整理出的导图进行属于自己的写作,经过这些,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写出新颖的作文。比如,以“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 想象与联想

面对“灯”这个话题,你能想到哪些材料?要求学生根据话题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边联想与想象,边绘制思维导图:①提炼作文题目的中心词(主题词),并把主题词写在白纸的中心并圈画起来;②由中心出发,围绕主题,写出3—7个次主题。把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中心发散出来的线条上;③再以每一个次主题为中心,写出3—7个次次主题。也把次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次主题发散出来的线条上;④依此发散下去 ……

2. 立意与选材

立意就是确立一篇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我们之前的训练不加任何限制,想让学生思维充分放射开去,但是往往画出的思维导图很乱,有的分支是离题千里的,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稍稍引导,使学生画出的图和作文更切题。如黑格尔所说,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画出有意义的分支,是正确立意的前提。

(1)在学生交流中,如果学生画得层次分明,思路能拓宽,可以总结出每一层次从哪些角度想,但是如果学生层次比较乱,老师可以稍加引导,如:①看到“灯”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与之相关的哪些具体的人和事?妈妈、老师、同学、花、某个陌生人等。②身边的这些事都蕴含在哪些情境中?③这件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方法推荐:以“人(物)、事、情、理、言”五字分析法来建立基本思考方向,从这5方面发散思维,想深、想透、想开去。

即:“5W2H提问法”,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y(何因),How do(怎样做),How much(做得怎样)等七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分析:首先,如“Who”的角度,从这一词一连串的联想和想象就由它喷发出来——亲人、朋友、名著里的人物、甚至包括外星人!之后经过大脑的联想随着思维的快速跃进,以极快的速度想到另一个词——“When”,之后通过思维中火花的闪耀与想象在大脑中闪现出——在早上会想出“晨曦初露”,在陽光明媚的中午我们脑海中可以闪现出“烈日当空”,在浪漫的黄昏我们会想到“夕阳西下”,在晴空下的夜晚看见皎洁的月光“明月朗照”会主动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以及看见身边的环境我们还会想到一些其他的词语,比如“春光明媚”与“秋风萧瑟”等这些环境性的词语。

其次,我们也可以在思维导图上,适当地添加一些位置和时间名词以及他们的英文形式。比如Where、What、Why这些表示方向和原因的问号词,再次适当地将一些How do、How much这些问候语放到我们所形成的思维导图中。此外,我们应该换一个其他的思考方向将对应的内容添加到思维导图中。最后,根据以上分析修改自己的思维导图,留下有意义的分支。

(2)对作文的立意和选材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将不同的思维导图合并成一个小组,并进行分析,通过讨论,我们要确定这篇文章“可不可以写”“成功的概率大不大”“感不感兴趣”,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可不可以写”是要从读者的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所写文章的价值性,以及会不会与读者产生相应的共鸣;

“成功的概率大不大”是指是否有能力去写,是否对文章内容了解够深,或者是否具有这方面的知识经历;

“感不感兴趣”是指自己對这篇文章的重视度有多高,对这篇文章的兴趣度有多高。

因此,一个好的立意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清晰,不仅可以解决素材问题,而且可以很好地将文章的要素以及目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积累的自己与他人都喜欢的话题进行分支写作,从而写出新颖的文章。

3. 沉思与修订

第一次重构和修正:将意念(关键词)组织合并、归类建立起层次,画出思维导图。

沉思:脑科学研究表明,灵感经常出现在大脑处于松弛、祥和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会让放射性思维扩大到整个大脑,有利于产生新的想法。

第二次重构和修正:可能会产生一些想法,全面考虑先前得到的所有信息,然后将思维导图重新修正。

完成:整理思路,将各种元素合并起来,以期新的发现和突破。

示例1:我会选用黑夜中路灯照耀下发生的故事来写。比如有一次,我在朋友家玩到深夜,回家的路上看到母亲在路口焦急等待。母亲等待的外貌、神态可以写一个细节描写。

示例2:这个灯光就像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我们要去发现他,他就会像星星、月亮和太阳那样照亮整个世界。比如,我以前成绩不好,老师常叫我妈妈回去批评我,但妈妈回家后并没有责备我,而是发现我身上的闪光点,鼓励我,我也越来越喜欢学习了。我可以想象一下妈妈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后的心理斗争,写一个心理描写的细节。

四、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写作,学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逼迫学生由集中思维转换为放射性思维,可以使学生在作文之前根据已有信息(作文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作品不管是立意、构思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

同时,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升。教师改变了以往面向少数、忽视多数、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思维导图开启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可画,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话说的局面,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有效缩小了差距,促使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提升。

(编辑:张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