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方式对肥胖青少年减肥效果的比较*
2017-06-12费加明
邵 威, 费加明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不同运动方式对肥胖青少年减肥效果的比较*
邵 威△, 费加明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目的:比较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对肥胖青少年的减肥效果。方法:将40名受试者平均分成两组(n=20):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和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组,分别进行9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试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血液指标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后两组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明显下降(P<0.05),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在运动后腹部内脏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明显低于有氧运动组(P<0.05);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试验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有氧运动组TC明显低于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实验后值(P<0.05);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FIN、LDL-C与试验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9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均能起到良好的减肥效果,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内脏的减脂效果更好,但在胆固醇降低方面不如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
肥胖青少年;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减肥
obese adolescents;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lose weight
目前肥胖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过度的肥胖不仅导致患者行动受限、运动能力下降,且易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运动作为科学的减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肥胖患者的减肥,尤其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备受关注。虽然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对患者体重的控制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但有氧运动引起机体脂肪的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之一些现实因素的制约(如工作忙、运动枯燥等),很难长期坚持。而近年来研究发现短时间的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同样可起到良好的减肥效果,且依从性更好[1,2]。本研究通过对两组肥胖青少年分别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观察两种运动方式下的减肥效果,以期为肥胖青少年运动减肥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招募40名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年龄(18.1±3.1)岁,体脂百分率均超过35%,且近几个月体重较为稳定。所有的研究对象在试验开始前均进行了严格的身体检查(尤其是心脏功能),并根据个体体质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靶心率范围,同时所有的研究对象在明白本试验目的后都签订了相应知情同意书。所有的研究对象均无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病史。
将研究对象按照相同的男女比例(1.5∶1)分成两组(n=20):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和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组,分别进行9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两组受试者在运动干预前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运动干预过程中,有氧运动组有4人因各种原因未能按照目标完成运动计划,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有1人未能按照目标完成运动计划,故有氧运动组最终有效数据为16人,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为19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各组具体的饮食结构和运动处方 所有的研究对象同意住宿,统一管理。在饮食方面由专门的营养师根据受试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食谱,以保证受试者的饮食科学合理。此外,非训练时间严格禁止受试者外出就食,并由专门人员监督管理。运动过程中所有的饮料补充均由公司统一提供,受试者一律不得饮用其他饮料。所有的研究对象在进行各项指标测试后进行7 d的预实验干预,预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受试者能在在接下来的正式试验开始后可快速的适应相关运动负荷,并熟知实验的注意事项。有氧运动训练组(group of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GMIAE)主要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主要运动方式为以大肌群参与为主的跑步机上跑步,并结合一定的游泳、有氧操运动等。运动的强度依据减肥开始前根据个人体质状况所制定的靶心率,在此靶心率范围内受试者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最高,减肥效果最好。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有心率监控,以确保受试者在运动过程中心率始终保持在靶心率范围或附近。每周运动5 d(周三、周日休息教练统一带领受试者进行15~20 min的热身活动,运动结束后进行10~15 min的整理活动)。大强度间歇性训练组(group of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GHIIE)肥胖青少年以跑台跑步为主要的运动方式。首先以80%~90%最大心率运动3 min,然后50%~60%最大心率运动7 min,运动6组,每组间隔6~8 min(完全休息)。每周运动5 d,每天运动1次。最大心率的计算方式为220-年龄。1.2.2 测试指标 血液指标包括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lisulin,FIN)、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测试仪器为Healife(海力孚)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晨起空腹状态下静脉抽血。身体形态指标包括体重(body weight)、体脂率(body fat rate)、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腹部内脏脂肪面积(abdominal
visceral fat area, AVF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abdominal subcutaneous fat area, ASFA)、腰围(waistline)、臀围(hips)等,其中体重、体脂率测试采用由日本COMBI WELLNESS公司生产的Combi Fitness Station身体成分测试仪,腹部内脏和皮下脂肪面积由德国西门子炫速双源CT机测试。腰围和臀围使用无弹性的卷尺进行测量,腰围测量时将卷尺平置于肚脐处,并在受试者平静呼气后进行测量。臀围测量时将卷尺置于臀部最大周长处,连续测量两次,然后取平均值。分别在运动干预前及9周运动结束后对受试者进行各项指标测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运动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
经过9周的运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身体形态指标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除了腹部内脏脂肪面积与实验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均具显著下降(P<0.05);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各项指标与试验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组间比较可知,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在运动后腹部内脏脂肪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明显低于有氧运动组(P<0.05,表1、表2)。
2.2 运动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经过9周的运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胰岛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试验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有氧运动组总胆固醇明显低于高强度间歇性运动试验后值(P<0.05);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与实验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表3、表4)。
Tab.
GMIAE: Group of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GHIIE: Group of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BMI: Body mass index
*P<0.05vsbefore the experiment group
Tab. 2 Change of body shape indexs of two subjects before and after ±s, n=20)
GMIAE: Group of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GHIIE: Group of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AVFA: Abdominal visceral fat area; ASFA: Abdominal subcutaneous fat area
*P<0.05vsbefore the experiment group
Tab. 3 Change of body blood indexs of two subjects before and after ±s, n=20)
GMIAE: Group of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GHIIE: Group of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P<0.05vsbefore the experiment group
Tab. 4 Change of body blood indexs of two subjects before and after ±s, n=20)
GMIAE: Group of moderate-intensity aerobic exercise; GHIIE: Group of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P<0.05vsbefore the experiment group
3 讨论
对于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减肥效果对比的报道并不多,但学者研究结果的较为一致,即两种运动均能有效的降低肥胖患者的脂肪率[3,4]。但也有学者研究得出,高强度间歇性减肥效果不如传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Keating 等人对肥胖患者分别进行相同时间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后,发现有氧运动组体脂降低的指数高于有氧运动组[5]。
在本研究中,经过9周的运动后两组患者的体脂率都明显下降,但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试验前后的变化率略高于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这可能与两组患者的体重基数及运动量有关。但在本研究中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腹部脂肪的变化率明显大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组,这与吴京京[6]、Trapp[7]等人研究结果相符,二者研究都发现相比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降低腹部脂肪含量的效果更好。此外,两组患者经过运动后腰围和臀围也都明显降低,这与Whyte等人研究结果较为一致。Whyte研究发现,青少年肥胖患者经过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后后腰围和臀围都明显降低[8]。
关于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减重减脂的机制,研究认为可能和较高运动强度后机体过氧耗量处于较高水平有关,较高的过氧耗量水平有利于提高游离脂肪酸的代谢水平,动员脂肪代谢。虽然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主要以磷酸原或糖酵解功能系统为主,但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强度过大将会出现大量的氧亏,在运动结束后为了偿还运动中欠下来的氧亏,机体将会通过消耗脂肪供能,从而使机体的机能得到恢复。
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动脉血压、降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的含量。同时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还可使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募集发生适应性变化、增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蛋白4的含量、提高安静时肌糖原的含量及骨骼肌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等,而这些骨骼肌生理机能的变化对提高骨骼肌对糖原的摄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经过运动干预后两组受试者血液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两组患者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浓度都明显的下降,同时有氧运动组总胆固醇浓度也明显下降,但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却未出现显著性变化,这与王京京等人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出入,其中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虽然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和短时间的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均能起到良好的减肥效果,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较快,日常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运动,同时单一的运动方式导致患者不易坚持。在本试验过程中,高强度间歇性训练组基本都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了运动,但有氧运动组部分患者却因运动困难等没有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相关的运动方案。因此相比于长时间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的依从性更好。Bartlett研究后也得出相似结论[9]。在同等的减肥效果上,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却能让患者花更少的时间取得同样好的减肥效果,是一种省时有效的健身方式,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肥胖患者可以循序前进的进行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进行减肥。
[1] Guiraud T, Nigam A, Juneau M,etal. Acute responses to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in CHD patients[J].MedSciSportsExerc, 2011, 43(2): 211-217.
[2] Normandin E, Nigam A, Meyer P,etal. Acute responses to intermittent and conti-nuous exercise in heart failure patients[J].CanJCardiol, 2013, 29(4): 466-471.
[3] Westgarth-Taylor C, Hawley JA, Rickard S,etal. Metabolic and performance adaptations to interval training in endurance trained cyclists[J].EurJApplPhysiol, 1997, 75(4): 298-304.
[4] Tjφnna AE, Lee SJ, Rognmo φ,etal.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 versus continuous moderate exercise as a treatmen for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pilotstudy[J].Circu-lation, 2008, 118(4): 346-354.
[5] Keating SE, Machan EA, O'Connor HT,etal. Continuous exercise but not high inte- nsity interval training improves fat distribution in overweight adults [J].JObes, 2014 : 834865-834876.
[6] 王京京, 韩 涵, 张海峰. 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青年肥胖女性腹部脂肪含量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5, 34(1): 15-20.
[7] Trapp EG, Chisholm DJ, Freund J,etal. The effects of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training on fat loss and fasting insulin levels of young women[J].IntJObes(Lond), 2008, 32(4): 684-691.
[8] Whyte LJ, Gill JM, Cathcart AJ. Effect of 2 weeks of sprint intervaltraining on health'related outcomes in sedentary overweight/obese men[J].Metabolism, 2010, 59 (10): 1421-1428.
[9] Bartlett JD, Close GL, Maclaren DP,etal. High-intensity interval running is per-ceived to be more enjoyable than 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exercise: implicat ions for exercise adherence[J].JSportsSci, 2011, 29 (6): 547-553.
2016-08-16
2017-02-09
G804.5
A
1000-6834(2017)03-211-03
10.12047/j.cjap.5486.2017.052
△【通讯作者】Tel: 13965852170; E-mail: shaowei123456@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