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初中教师育人方式及改进对策

2017-06-11吴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初中教师改进对策

吴茜

摘 要:初中教育中,教师的育人方式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一名优秀的初中教师应具备掌握学生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的技能,同时还要有一颗关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心。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初中教育的育人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初中教师所要做的是以更加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改善自己的育人方式,争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多出一份力。

关键词:初中教师 育人方式 改进对策

初中教师的育人方式存在多种情况,新教师和老教师的育人方式差别往往非常大,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寻当代初中教师育人方式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对策。[1]

一、初中教师育人方式中的不足

1.新教师育人方式的不足

(1)育人经验不足,常采取粗放式的育人方式:

新教师进入学校后,往往想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自己对学生的权威感,因此在育人过程中,经常采取粗放式的育人方式,包括胡乱揣测学生的心理从而干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盲目自信从而采取错误的育人方式等等,这都是新教师育人经验不足的表现。

(2)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短期低效的育人方式:

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往往是崇尚自由、爱叛逆的,因此教师的苦口婆心换来的往往是学生的鄙视甚至是无视,这种情况下,新教师表现出来的往往是焦躁、烦闷、不安甚至是恐慌,教师为尽快摆脱现状,就会采取短期低效的育人方式,包括故意和学生套近乎、假装自己也很叛逆等等,而这样的育人方式恰恰是完全错误的,学生不仅不会买账,自己的心理压力反而会越来越大。[2]

(3)沟通能力不强,“差别式”的育人方式: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想法在初中教师的育人过程中并不是没有,有一些教师对和自己“投契”的学生往往会特殊照顾,即使他们犯了错误,只要不严重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于“不投契”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种“差别式”的育人方式是对学生极大的不尊重,也是自身沟通能力不强的表现。

2.老教师育人方式的不足:

(1)育人观念落后,固化的育人方式:

老一辈的教师身处于和年轻学生不同的学龄时代,因此,在老教师的育人观念里,“严师出高徒”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学生的叛逆心理越来越严重,老教师对其严格要求,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其固化的育人方式没有更大的发挥和发展空间,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更是选择敬而远之、不闻不问,这对学生来说是不负责任的。

(2)与学生有代沟,低效的育人方式:

老教师和新学生之间存在代沟,这非常正常,但是老教师绝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推脱自己的育人责任,老一辈人的育人方式放到现代化育人过程中显然是格格不入,一些独到的育人方法也无法在现代化育人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初中教师育人方式的改进策略

1.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与学生沟通时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首先,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如今的中国社会更加讲求平等,因此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不应该因自己是老师就对学生颐指气使,要给予学生应对的尊重,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心理认同感。其次,理解学生,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有的学生会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学习成绩变差,不服管教等情况,此时教师应该心平气和的和学生沟通交流,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在沟通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进行针对性教育。最后,鼓励学生,尤其是鼓励那些对学习已经失去信心的学生,面对这类学生,教师不仅要尽力,更要尽心的去鼓励他们,并通过列举他们的优点和禀赋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由此获得学生对自己极大的认同感,促进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沟通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课堂教学中,只有和谐、亲近的沟通关系才能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人格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师生关系,它可以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近感,默然、冰冷的师生关系会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紧张,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因此,教师只有和学生亦师亦友,在和谐的沟通关系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坦诚相见,双方建立了信任感,交流会更加顺畅,育人效果才会更加突出。

3.初中教师的正确育人方式:

(1)建立完善的班级行为准则, 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某些教师在学期初没有制定好完善的班级行为准则,导致学生做出不合理的班级行为,此时如果教师再去强调,效果会大大折扣,有的教师甚至不由分说,直接进行处罚,会让学生心中不服。学生的行为习惯大多会受到教师行为习惯的影响,只有教师未雨绸缪,制定完善的班级行为准则,并能以身作则,才会获得学生的信任,获得班级的权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培养其主人翁意识:

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的体现还在于教师不去管学生,当然,教师的不管理具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管理,只要学生在班级管理上有高度的自觉性,那教师即使不管,班级秩序也会井然有序。为此,教師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用分组管束的方式,让小组组长去统管三到四人的小团队;第二,采用轮岗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4.不能把负面情绪带入育人工作中:

一个快乐的育人者,绝不是没有工作烦恼的,而是他们掌握了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在育人工作中可以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负面情绪不仅会让教师心生烦躁,还会让学生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非常不利于班级管理,也会在无形之中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因此,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是教师改进自身育人方式的必要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在育人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任课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尊重、爱护学生,并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对教师而言,其是初中生的直接管理者和领导者,所承担的育人任务将更加繁重,在学校工作中,既要体现自己的权威性,又要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行使管理权利,这对教师育人工作将是不小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黄燕群. 初中教师育人方式及改进措施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 11(7).

[2]刘琉. 满怀“教书育人”的责任,踏寻“桃李飘香”的芬芳——浅谈初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幸福感[J]. 考试周刊, 2015(62):62-63.

猜你喜欢

初中教师改进对策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与激励机制
初中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策略分析与研究
陕西省初中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如何提高初中教师物理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