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DIO的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构建

2017-06-11曾晓房刘晓静于立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6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曾晓房 刘晓静 于立梅

摘要基于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的国内高校培养情况,借鉴CDIO国内外培养模式的发展情况,从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更新教学模式、提升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来构建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改善了专业人才技能培养效果。

关键词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CDIO;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6-0242-02

The Construction of Master Training Mode in Food Processing and Safety Major Based on CDIO

ZENG Xiaofang,LIU Xiaojing,YU Limei

(College of Light Industry and Food Technology,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

Abstrac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universities in food processing and safety maj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DIO training mod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discussed how to construct food processing from the aspects of clear teaching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updating teaching mode, improvi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sis and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masters degree in safety, so as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ect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Key wordsFood processing and safety;Professional master;CDIO;Training mode

基金項目廣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构建基于CDIO的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食品安全新形势下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近年来,随着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研究生教学的需求。2009年3月教育部对其教育模式提出了改革,发布了一则《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得到全国高校的响应。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具有较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符合国内企业用人单位需求。CDIO是由Conceive、Design、Implement和Operate 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而来,代表着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1],其教育理念是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以致用,适用于专业硕士的培养。由于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重视度的提高,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因此,针对新型应用型人才构建新的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1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国内高校培养情况

我国研究生体系主要分为2类:学术型和专业型。实践证明,按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能达到培养目标与要求,也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2]。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以学术指向性为特点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前者的培养目标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更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更强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国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颇为重视,每年的一号文件必涉及“三农”问题。食品安全与加工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食品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技术推广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并且要求学位获得者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掌握解决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的能力以及独立担负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3]。其学制一般为2~3年,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在课程设置上往往会涉及农业推广、农业传播技术以及农业科技等农业相关知识和食品安全和加工专业知识。

2CDIO培养模式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CDIO培养模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成立的一个国际合作组织,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通过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工程。这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被誉为“工程界的诺贝尔奖”,其创始人Edward Crawley也因此荣获美国工程院2010年“戈登奖”。CDIO的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4个层面,即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能力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包括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以及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能力。大纲要求通过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4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所以CDIO国际组织结合了CDIO计划领导者、校友及产业界合作伙伴的综合意见,采纳了具有可操作性的12条标准。这12条标准分别阐述了CDIO的理念、课程开发、设计构建的经历和工作平台、教与学的新方法、教师培养及能力和计划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使CDIO最大化地实现[4]。

工科教育影响着国家优秀工程师的培养,关系着国家科技进步与发展。目前我国工科在实践教育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如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重视个人学术能力而忽略团体合作精神、学习模仿而忽视培养创新思维等问题,使得我国学生即使拥有强大的理论知识,但几乎没有受到团队工作的实践训练,无疑是纸上谈兵,难以与国际接轨。2005年汕头大学将CDIO引入我国,得到了国内高校的响应,部分高校紧密结合中国工程教育实际,大力促进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CDIO工程教育改革模式,即EIP-CDIO(道德-诚信-职业化-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纵观CDIO中国化的研究成果,国内高校的改革主要侧重于3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等,有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促进改革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3CDIO与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结合

3.1根据市场需求,明确清晰培养目标

明确清晰准确的目标,才能构建出科学的培养体系。根据CDIO的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按照市场需求和教学规律来确定。准确而言,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按照毕业生的就业走向、就业岗位以及用人单位对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求,分析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高校了解就业市场对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生质和量的要求后,结合教学规律,从而准确定位其人才培养目标。

3.2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相结合,更新教学模式

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应该围绕着培养目标而设定,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是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教育是一类应用型的培养模式,遵循CDIO的12条标准,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围绕特定的培养目标把真实的情景典型化,形成一个可以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这是一种让学员通过独立思考研究和团体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方法,在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和培训中均受到了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5]。案例教学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提高学员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巩固,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有机统一,学以致用。

其次,学校需及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对教学实验设备进行定期更新,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学生在中学和大学期间已经对基础的实验性操作有一定的掌握,研究生阶段应该实操一些相关行业的高新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光谱成像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了解食品行業的科技前沿。教师需多参加国内外学术汇报,在课堂上结合先进技术进行教学,如微胶囊技术、膜分离技术、冷冻干燥技术、超高压技术等。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邀请国内外食品行业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学术交流会或者鼓励研究生外出参加学术报告会和到国外学习交流后回校汇报,这样不仅能使研究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不同范围与领域的学术思维,增加其知识面,还能锻炼其筛选知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学校应定期派专职教师到企业了解先进生产设备,与企业合作项目,共同研发。积累的实践经验投放到教学上,使教师工作从传统单一的教学向教学-科研-实践-教学一体化转变。

3.3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育,提升实践能力

CDIO中包含“实现”和“运行”,代表着知识实践化。除了在校内实操和外校交流外,学校还需加强与相关企业间的联系,让研究生有机会亲身参观生产车间,还可以亲自操作体验。企业贴近社会,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设施,对于创新信息的掌握和创新环境的创设等方面较学校有优势。所有知识最终都应该应用于实践,所有的科研成果最终都是服务于社会。因此,高校可以借助企业的优势资源来弥补研究生在校科研环节所缺失的部分,互补式的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事实上,很多研究生毕业后首选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并不区分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的研究生。近年来,攻读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的学生多为女性,而且女性较男性更注重工作稳定性,而男性较偏向专业技能的实现。但总体而言,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读期间多接触企业,无疑有利于早踏出社会。

3.4选题创新,加强管理,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在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前,包括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在内的农业推广硕士主要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其担任着学生和工人两种角色,使得论文质量下降。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学位按照培养目标,其论文选题应分析当下食品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结合食品加工和食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解决,但是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历来偏重学术型而忽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受我国研究生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目前食品加工与安全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仍然有不少沿用了学术型学位论文的选题标准,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的导师具有很多研究性的课题,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就会派发到研究生的手中,让其通过学位论文的方式来完成,最终导致论文学术化[6]。但多数论文的研究成果既不能直接用于实际生产,也达不到食品加工與安全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另外,专业型的论文选题新颖性不足,这是因为大多数高校还保留着导师-研究生的单向教育模式,研究生自身缺乏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因此可以通过研究生-导师-企业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交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调整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确保论文先进的科研成果最后能被企业直接应用。

4小结

研究生培养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成熟的必然需求,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培养是我国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CDIO在国内外工程领域培养中取得了优越的成果,引进CDIO理念,从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更新教学模式、提升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管理出发,能够提高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符合我国的改革初衷和满足食品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综合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丁明明,蔡丹云,郭晓梅,等.基于SWH-CDIO模式的精密模具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11):235-236.

[2] 薛秀恒,周裔彬.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联合培养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5):251-252.

[3] 樊金玲,朱文学,康怀彬,等.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7):153-154.

[4] Anon.Worldwide CDIO Initiative:12 CDIO Standards[EB/OL].(2010-08-06)[2017-06-11].http://www.cdio.org/implementing-cdio/standards/12-cdio-standards.

[5] 王斌,陈荫,欧阳小琨,等.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硕士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3(35):13662-13663.

[6] 张宾,邓尚贵.提高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2(4):92-93.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