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2016-12-23王引卫李晴吴松林
王引卫 李晴 吴松林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多学科协同攻克是目前及未来社会所需的工作模式。本文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以项目制为载体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给出了该模式下专业硕士协同创新的课程体系、资源配置形式、导师指导形式以及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多学科协同;专业硕士;项目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3.238
0 引言
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自1991年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招生,经过多年发展,截至2015年统计数据,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经达到25.2万余人,占全部硕士招生人数的44%。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的背景下,研究并探索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专业硕士的主要培养过程是专业实践。建立以项目为载体,多学科协同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不仅给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提供多学科协同创新的环境与机会,更有效地锻炼并提高研究生们在面对重大综合问题时的应对能力、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得他们最终成为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开始较晚,存在培养设施欠缺、模式滞后、流程不完善等因素。
1.1 偏重学术,职业导向性不足
受传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影响,部分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录取程序和培养模式上与学术研究生区别甚微。有的高校同一个导师既有专业硕士研究生又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生们接受同样的课程教育,同做一个方向课题。
1.2 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有待完善
在当前的社会和科学问题中,只涉及单一学科的问题越来越少,综合性的复杂问题日益增多,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多学科协作完成。部分学校实现了高校与高校间的协同培养、高校与研究所的协同培养、高校与企业的协同培养以及高校与政府机构的协同培养,但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内部的多学科协同培养方面未形成合理的机制。
1.3 未实现向项目制的转变
国内外研究学者总体认为,人才培养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型:重在学术传承的“导师制”、重在实际应用的“项目制”、重在前沿探索的“创意制”。受传统学术型教育影响以及教师项目来源不足等因素制约,一些高校并未完全实施项目制培养模式。
2 多学科协同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构建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教授于2006年首先提出了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式创新概念,他认为研究生教育协同式创新包括三项理念:和谐理念、激发理念和多赢理念。然而对于一般高校而言,如何从多学科协同培养模式的角度,探索以项目为载体,具体实现跨学科协同培养的机制建设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近年来从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对多学科协同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
2.1 项目绑定的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以及专业基础课。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其关键非学位课程的设置是,即项目相关课程,由课内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导师根据绑定项目及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生选修项目相关课程。项目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工程实际为导向,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行业实际需要,突出工程实践,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工程、创新能力。
2.2 研究生协同创新基金设立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多学科项目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协同培养专项基金。协同创新基金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确保研究生所做的课题均来自于企业的实际需求,使得研究生的培养更加符合特定行业的要求。同时方便学校统一支持和管理,从而促进协同培养计划的顺利进行。
2.3 协同培养资源配置
在资源配置方面,项目经费、科研设施、图书资源等如何分配为主要问题。由于多学科培养,一个项目组会同时包含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学生,为了使研究生们更好的进行项目的推进,以项目和任务为牵引,打破部门界限,各协同单位签订资源共享协议,同时建立统一的资源库来合理安排,科学高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2.4 导师指导形式协同
制定相应的措施鼓励导师参与到多学科项目制研究生协同培养中,形成师生协同创新局面。多学科项目制的培养模式,增加了导师与导师之间的联系,定期进行项目的工作汇报,师生共同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导师进行专业指导。通过导师对学生的近距离接触、言传身教,使学生在精神层面到实际操作都有大幅度提升。
2.5 多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建立
科学建构多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不仅能够活跃学术氛围,更能开拓研究生视野、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激励研究生的创新活动及创新思维。可以对不同学科的教师加以鼓励,使其可以联合申请多学科交叉项目,研究生通过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共同完成交叉学科项目,实现研究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3 结语
多学科项目制专业研究生协同制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敏捷,对各专业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当今社会,每一个产品的问世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项目制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企业的工作模式,这样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转换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多学科项目制专业研究生协同制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学校动手机会增多,更符合专业研究生的定位,在毕业后与社会实现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朱思文.“项目制”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1(16):91-93.
[2]孙清忠,黄方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构建探析[J].高教探索,2014(05):26-29.
研究课题:本文得到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2016-ZX-439)、“校企联合培养增强机械工程专业硕士职业实践能力的探讨”(2016-ZX-437)的资助。
作者简介:王引卫(1974-),男,陕西兴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西京学院机械工程领域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