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市产业扶贫推动新农村建设案例研究

2017-06-11何忠元邓楠楠何春华唐永金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6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案例

何忠元 邓楠楠 何春华 唐永金

摘要阐述了绵阳市产业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现状,以及现阶段绵阳市产业扶贫的具体做法与成效,以此表明扶贫与新村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再对养殖业、种植业、种植与休闲农业结合的混合型农业3个案例进行分析与对比,得出农业不同行业在以产业扶贫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确实可行且成效显著的结论,旨在对我国农村工作与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案例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6-0215-04

The Case Study of Mianyang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romp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HE Zhongyuan1,DENG Nannan1,HE Chunhua2,TANG Yongjin1* (1.Agricultural Colleg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Sichuan 621010;2.The Committee of the Rural Working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City of Mianyang,Mianyang,Sichuan 621000)

AbstractBy stating the problem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Mianyang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this study indicated the urgency both of these works.Then analyzed and contrasted the cases of breeding industry,crop industry,the mix type of crop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y,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different industry of agriculture could promote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by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ively and feasibly.It was hoped to have the reference value for rural wo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New rural construction;Case

近年来,精准扶贫与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热点,而两者的受益方均为农村人口,两者共同的目标群体都是农民群体。若找到产业扶贫与新农村建设两者的利益结合点,形成农业产业扶贫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型发展模式,能够达到产村相融互惠共赢的目的。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我国扶贫模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过去扶贫是以政府为帮扶主体,按照为贫困户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模式进行的输血式扶贫,优点在于帮扶覆盖面积大,能保证贫困户的日常生活标准。缺点在于:①财政负担重。由于帮扶区域广、贫困户基数大、连年进行等因素影响,中央需每年划拨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扶贫帮困。②帮扶手段单一。仅仅是给贫困户提供生活保障,贫困户没有自我脱贫致富的途径或贫困村缺乏支柱产业[1],造成农户返贫现象。③个别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2]。因为脱贫之后将不再享有财政补贴,为了持续享受政府的扶贫补贴,部分贫困农民产生视补贴为福利、不愿意脱贫的心理,导致生产积极性低,出现依赖政府来帮扶的现象。④扶贫对象需求模糊。政府扶贫基本以大水漫灌方式进行[3],精准度不高,无法对贫困户资金、场地、技术、农资、医疗等各方面需求进行分类帮扶,以及贫困户对象确定“只进不出”。

近几年,绵阳市探索發展造血式的产业扶贫模式,并涌现出一批新型扶贫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精准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创新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贫困村+贫困户的多方参与模式。笔者阐述了绵阳市产业扶贫的现状与措施,分析对比具体

案例,旨在为我国农村工作提供参考。

1绵阳市新农村建设以前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对社会主义农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5个方面的建设,并最终把我国农村建设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4]。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对比这些要求,十八大以前绵陽市新农村建设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1在物质层面建设方面的问题①农村农业发展落后。农村的农业发展面积小,基本以自给自足为主、市场销售为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制约农民收入。②缺乏主导产业。农业生产按照个人经验及能力选择老旧的种植品种,难以形成当地特色优势作物,缺乏核心市场竞争力。③农业生产滞后性强。由于市场信息闭塞,农户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未来市场进行预估,基本以口口相传的内部信息扩散方式了解市场动向,对往年取得一定效益的个人或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行模仿,造成来年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④基础设施缺失或利用率低。以往是以政府为主要投资主体,直接进行道路交通、电力水利、信息传递、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供给[5],导致农业产业发展缺乏基础条件。由于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受限,农村年轻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空壳农村”。绵阳市空壳村比例达65%。政府消耗大量物力修建基础设施,但农村却缺乏相应产业,村民赚不到钱而纷纷流向城市,既给城市造成巨大压力,也使得农村公共设施利用率低。

1.2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①农村文化设施少,开放率低。有些乡村没有文化设施,或者即使有文化设施,因管理不善,农家书屋、體育室等难以经常向农民开放,导致农民文化生活较为贫乏,打牌、打麻将成为农民娱乐活动的主旋律,进而形成追求享乐的腐化作风[6]。②许多贫困地区封闭性强,人情观念较为强烈,在人情消费时很看重“面子”,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攀比心理,增加了农民的生活负担。③公共环境卫生意识落后。只在乎自己家门口的环境卫生,垃圾乱扔乱倒现象时有发生。

2绵阳市新农村建设现状

绵阳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出台多项惠农新政,积极探索推进适合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整合各类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资金70亿元,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 54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8%。

绵阳市新农村建设取得很大的成绩,主要是近些年以扶贫为突破点发展新农村,探索实施种植产业、养殖产业、混合产业为主的产业扶贫模式,以及政府、企业、农民、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新型扶贫模式。这些模式在农村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共同推动了绵阳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3绵阳市产业扶贫现状及做法

2016年绵阳市有401家涉及农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的农业民营企业和龙头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占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90%。绵阳市建档立卡贫困户31 742户,企业带动贫困户9 699户,占30.56%。其中,带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1)。①订单合同。由龙头企业外包生产任务给贫困户,双方签订订单协议,进行采购贸易行为。②股份合作。贫困户以土地、生产资料、股金等作为股本与企业形成合作关系,由企业进行效益分成。③流转土地。企业从贫困户流转土地并支付相应土地流转金。④其他合作方式。⑤其他方式带动。

4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模式案例分析

4.1养殖业产業扶贫推动模式

绵阳市宝华生猪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华)以生猪养殖、加工、销售为主营业务,在效益较好时以企业创新出的“5432”扶贫模式进行产业扶贫。2016年带动绵阳市各地农户共3 800户,其中建卡立卡贫困户550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3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1 300元。企业与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齐心村在2015年签订生猪产业扶贫帮扶协议。该地贫困户以中药材、林间木材等自然资源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途径少、效益低,农民增收受到制约。

宝华以优质生猪养殖产业代替原有产业进行帮扶,具体做法如下。对有场地、有技术、需要扩大规模但缺乏资金的“需氧”贫困户统一提供饲料、疫苗赊销服务,为农户户均增收2.3万元;对有场地、有技术、严重缺乏资金的“缺氧”贫困户采取赠送母猪、仔猪的方式进行帮扶,人均增收1 200元;对有场地、无技术、无资金的“无氧”贫困户,企业采取农户代养模式,统一提供农资,让贫困户在家养殖,人均增收1 500元。齐心村在拥有产业的前提下,当地村委会积极向企业、政府申请相应的配套资金,用于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养殖业具有门槛低、回报期短、技术易于掌握、销售顺畅、易复制推广的特点[6],唯一要求是生产成本较高,农户无法在基础设施与生产资料上投入过多[7]。由企业来承担初期成本,销售后再返利于农户,这是成功的双向融资经营模式。宝华案例的做法对农民脱贫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表2)。

4.2种植业产业扶贫推动模式

四川鸿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宇)地处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以高品质葡萄生产为主营业务。鸿宇集团在杨家镇流转土地约133 hm2进行葡萄种植,公司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企业流转承包土地作为主要生产基地,企业派遣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指导,当地农户根据自身条件,可以选择在基地务工获取薪金收入或独自进行生产。

该带动模式的优势在于:①公司基地高品质葡萄需要大量人工不定期进行田间管理,可以吸纳当地闲散劳动力,帮助政府解决农户就业问题。②公司对基地附近农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有偿统一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对符合公司标准的农产品进行统购统销,以此帮助周边从事葡萄生产的农户。鸿宇集团向万和村支付7 600万元作为土地流转的房屋拆迁费用,并采取双向融资的方式进行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做法是利用其母公司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建设的优势获得较低的建设成本,进行一部分拆迁安置统一建设工作及后续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完成之后就不需要支付土地流转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住宅建设往往存在结构不合理、实用性差、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在企业带动的前提下,贫困户有能力不断优化房屋结构,可以增强民居实用性,减少浪费[8]。鸿宇模式在产业带动和推动新村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2)。

4.3混合型产业扶贫推动模式

四川美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营花卉培育、种植、销售,食用花卉开发、推广、销售,农业高新技术推广,高新技术农业设施推广、休闲农业观光服务业务,是以玫瑰+月季为主要观赏花卉的农业企业,旨在打造绵阳市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地。美正带动农户脱贫的方式为二次分红与二次收益模式。

二次分红模式:①保底分红。经开区金光村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金广产业园项目建设,美正实行前期利润兜底,向农户提供标准为每月175元/人的基本生活补助,保障农户的日常生活。②收益分红。公司根据每个月的盈利情况,将部分利润作为分红股金,进行第二次收益分红。

二次收益模式:①股金收益。其实质就是二次分红的所得收入。②二是薪金收益。农户通过在产业园中从事花苗培养、花卉管理、服务工作等获得薪金收入。目前,金广产业园长期务工人数为50~100人,普工每天60元,每月共发放薪金30 000元,带动当地120余人就业。二次收入模式充分调动当地农户对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缓解企业前期流动资金压力问题,具体产业带动、推动新村建设效果如表2。

发展乡村休闲农业不但经济附加值高,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能提高当地其他产品产业认知度,带动周边经济[9]。美正-金光村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更紧密。在带动增收方面,美正的增收途径更为丰富,且增收周期长,带动效果明显。在推动新村建设上,美正从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各类公共设施方面进行建设,彻底改变该村落后的生活环境。在产业选择上,月季和玫瑰同样需要大量繁琐的日常看护,符合企业与农户的雇佣关系的选择。企业给农户带来了收益,改善了当地生活条件,农户就会支持企业在当地的生产工作,防止出现农户偷窃破坏企业生产资料的情况。企业与贫困户达到信息对称,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完善企业与贫困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10]。

4.4三台县永新镇崭山村发展成效

在大力发展米枣之前,崭山村是绵阳市的普通农村,以传统农业为主。通过村干部研究,企业、合作社共同带动,高校选育优良品种的模式,选择米枣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优势,带动全村贫困人口致富。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014年的26人下降为3人,全村年轻劳动力流失率在三台县全县最低。崭山村及其村民利用收益继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治水改路推动产业发展,全村已有村社道路5条,11.8 km;武引斗渠1条,农毛渠6条,山坪塘9口,石河堰1道,配套蓄水池158口,人畜饮用水井305口,水利设施较为完备;95%的农户修建了砖混结构楼房,85%的农户安装了电话,85%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90%的农户用上了清洁、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崭山村米枣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相互推进,共同发展,2016年被评选为109个四川省“四好村”之一。

4.5产业扶贫的共同模式

综合绵阳市产业扶贫助推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发展模式,可以得到产业扶贫的共同模式。在共同模式中,政府对积极参与产业扶贫工作予以项目支持以及贷款抵押、贴息的方式奖励。企业相对而言更了解农村现状,可向政府申请专项资金,但政府要做好监管与成果验收工作,因为单纯地给企业资金支持而不监督验收,企业会采取消极的扶贫行为[11],如挪用资金等[12]。企业一方面为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强化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無形中承担新村建设中的部分工作;另一方面以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13]。农村建设得越好,越能留住村民,而农民越富裕,也能越好地建設新农村,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关系。政府对于农村和农户而言,可以引导企业、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助力新村建设,农村可以按其需求申请相应的专项资金,政府给予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金融机构对于企业、农村、农户给与降息、免息等金融服务;NGO组织为农户提供社会救助;高校利用人才、科技优势为农村提供志愿服务[14],对农户提供高新科技成果,进行科技扶贫。

45卷26期何忠元等绵阳市产业扶贫推动新农村建设案例研究

5发展建议

随着城市的土地、环保、运输等方面的成本越来越高,迫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向农村迁移,没有良好基础条件的乡村无法吸引企业来进行生产发展,没有企业带来新兴农业产业作为支撑的农村无法走向繁荣富强,两者相辅相成。因此,绵阳市产业扶贫及新农村建设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发展。

5.1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政府对于扶贫、新村建设方面的专项投入资金主要还是起到引导作用,在现基础上不是盲目提升资金投入而是提升使用效率。对于参与扶贫、新村建设工作的企业,政府可以提供金融服务、项目优先考虑、鼓励性资金奖励,提升企业积极性。

5.2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品牌农业

充分发挥绵阳市山区、丘陵和平坝不同生态区域和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壮大各自特色农产品。在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同时,各县集中打造几个拳头特色农产品。强化企业与农村、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以政府监督指导、科研院所提供科技创新成果、企业与农户合作生产的方式打造地标性特色农产品,拓展传统品牌,发展新型品牌,打造绵阳市特色品牌农业。

5.3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农民的创造力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通过发展贫困村的产业带动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需要充分依靠农民,尊重他们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这样才能使农民发自内心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15]。

参考文献

[1]

孙国峰,潘成龙.新常态下创新我国政府农村扶贫路径选择[J].行政与法,2017(5):45-52.

[2] 张建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西部农村扶贫思路与模式的再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17(4):67-74,111.

[3] 莫光辉,陈正文.脱贫攻坚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及转型路径: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一[J].浙江学刊,2017(1):156-163.

[4] 贺卫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76-80.

[5] 李倩.社会治理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2016(10):37-39.

[6] 彭代超,何源.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235-236.

[7] 黄仲.切实发挥养殖业精准扶贫主导产业作用[J].湖南畜牧兽医,2016(5):1-2.

[8] 王荣军,张秀春.养殖产业扶贫模式初探[J].畜禽业,2017(1/2):62,64.

[9] 安艳红.新农村建设中的民宅建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7(9):257.

[10] 陈海彬.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2):220-225.

[11] 陈希勇.山区产业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来自四川省平武县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6(5):87-90.

[12] 陈凌珠,庄天慧.四川省扶贫资金益贫效果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6,34(2):257-264.

[13] 闫东东,付华.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进化博弈分析[J].农村经济,2015(2):82-85.

[14] 程华东,刘堃.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以华中农业大学精准扶贫建始县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7-22.

[15] 王丹玉,王山,潘桂媚,等.农村产业融合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困境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52-160.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