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CHE大学排名的特点与启示

2017-06-11蔡宁波陈来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特点德国

蔡宁波 陈来

[摘要]

高等教育同质化理念长期根植于德國高等教育系统,导致德国在大学排名方面起步较晚。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于1998年发布了CHE大学排名,因其在服务对象、指标选择、数据来源、结果呈现形式等方面的独特性,而获得了各方学者及同行的盛赞,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CHE大学排名对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大学排名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我国大学排名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大学排名;CHE大学排名;德国;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4-0134-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4025

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第一个正式大学排名后,各种各样的大学排名相继出现,虽然大部分排名因其方法上的缺陷不断饱受来自各方的问责与质疑[1],但人们对于排名的热情有增无减。此外,随着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和学生国际流动性的加强,跨越国家的全球性大学排名应运而生。大学排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各国政策制定者以及学术机构的高度关注,这无疑会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德国在大学排名方面是一个“迟到者”[2],因为德国法律规定所有大学都具有相同的教育质量。同质化理念长期根植于德国高等教育系统,虽然个别大学之间存在着差异,但这种个体差异并没有导致大学的正式分层。直到上世纪90年代,大学教育质量具有同质性这种想法受到挑战,各种评估表明德国大学之间有明显的质量差异,一些商业出版社开始发布单项指標的大学排名[3]。此外,同质化理念也被当前的高等教育政策所改变。2004年德国联邦政府提出,为促进高质量的科研和提高德国大学的国际声誉,需要选拔一批精英大学进行重点资助,2006年德国开始实施大学卓越计划。

大学排名需要与高等教育系统的特点紧密相联,如学生之间为了录取到特定大学的竞争、高校之间争夺生源的竞争以及高校为了争夺资源而努力提高声誉等,然而这些特点与传统的德国高等教育体系是格格不入的。一方面,德国大学受到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严格管理,没有多少决策权来规划自身的发展,而在财政拨款上实施严格的刚性预算,大学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另一方面,大学在生源选择方面也没有自主权,学生之间的竞争很小。每个高校录取学生的数量主要由地方政府根据大学的教学容量来决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有的申请者都将被录取,如果一些专业的分配名额不足,则由中央权力机构“大学名额分配中心”根据申请者的中学成绩与家庭所在地等因素分配学生进入合适的大学就读[4]。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简称CHE)由德国大学校长会议(The German Rectors Conference)和贝塔斯曼基金会(The Bertelsmann Foundation)于1994年共同创办,属于非营利性公益组织。CHE成立的目的是协助德国高等教育开始改革,通过排名来提高德国高校之间的关系透明度[5],主要任务之一是设计并发布一个基于科学方法和问卷调查的大学排名[6]。经历了为期两年的紧张筹备阶段,CHE于1998年发布了第一个大学排名。1999年CHE开始与《明镜》(Stern)周刊合作发表大学排名,2005年至今则与《时代周报》(Die Zeit)合作,两者的职责是严格区分开的,CHE只负责数据收集与排名,而合作媒体只负责市场和排名的发布[7]。作为排名界的后起之秀,德国CHE大学排名因其独特的排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大学排名的不足,获得了许多学者的一致认同,对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大学排名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CHE大学排名的特点

明确大学排名的服务对象对于排名指标和排名方法的选取至关重要。CHE大学排名非常明确地定义了其排名的目的,把服务对象分为三类:第一,为打算进入大学学习学术课程但又不知如何作出选择的人群提供信息;第二,为有意转学的大学生提供信息;第三,为大学院系、科研人员、大学管理人员提供他们所在大学的表现与其他大学的比较信息[8]。在德国,学生要在多达9000多门课程和300多所大学之间做出选择,这就需要通过对比信息来降低选择的复杂性。

CHE大学排名除了有明确的排名服务对象外,还因其对概念和方法问题的谨慎处理而区别于其他大学排名,主要体现在排名对象、排名方法、排名结果处理、排名公布方式四个方面。

第一,排名对象是学科而不是大学的综合实力。排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即将进入大学就读的学生,他们的目标是选择一个特定的专业就读,大学的整体评估对他们做出明智的选择没有什么帮助,因为有证据表明同一所大学不同学科之间的质量是有很大差异的[9],而根据综合实力来对大学进行排名会掩盖大学内部学科或专业之间的实力差异。因此,CHE排名不对大学进行整体排名,而是对单个学科进行严格排名。此外,对单个指标进行排名可以反映一所大学不同专业之间或者大学之间某些特定方面实力的差距,比如一所大学在科研方面有较强的实力,但不一定会向学生提供较高的教学质量,反之亦然。

第二,多维排名取代综合得分。即使是对单个学科进行排名,排名也不对指标的得分进行综合累加。计算综合得分会掩盖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的大学在同一学科上具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比如同一门学科A大学可能在学生指导和师生关系上具有优势,B大学可能在学术研究上具有优势,而通过综合得分来评判一个学校,只会把大学突出的优势给平均化。因此,CHE大学排名是多维的,每一个指标都可以单独进行排名,并且把选取指标的主动权交给使用者。此外,排名还采取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相结合的排名方法,排名的目的在于帮助入学申请者和转专业的学生做出正确决定,因此排名指标的选取反映了学生择校时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排名指标既有客观的描述信息(例如大学规模,当地租金水平等),也有来自教授和学生们对学校的主观评价。

第三,对排名结果采取分层的处理方法,而不是按照“比赛名次表”从高至低依次排序。主流大学排名通常根据综合得分给大学分配一个确定的名次,这种排名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综合得分的细微差异会造成人们对大学教育质量的误解,这正是当今主流大学排名饱受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比赛名次表”形式的排名方法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忽视了标准误差的存在,大学之间的细微差异通常不具有显著意义[10]。CHE大学排名为了避免这种做法所造成的危险,采用了分层的排名方式,将大学分为三组: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每个组内的排名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位于不同组的大学被认为具有明显差异,同一组内的大学被认为是不相上下的。

第四,采取多种渠道发布排名结果。CHE大学排名的结果由与其合作的媒体发布,目的是使排名结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发布形式主要有三种:杂志形式、书本形式、互联网形式。互联网形式为用户提供更详细的私人定制信息,只需要在网站上注册便可免费查询所有的指标和排名结果。首先用户必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学科,然后网站会提供几个如何处理数据的选项,根据选项提示可呈现三个排名。“简要排名”由五个指标组成,每个指标可单独排名,可选择按照大学字母顺序或者分组呈现结果排名。“我的排名”允许用户根据个人的偏好选择最多六个指标及其权重,产生一个个性化的排名。“比较大学”在用户选定学科之后,还可以选择任意多个感兴趣的大学,通过多个指标来比较他们之间的优劣势。

二、CHE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

丰富的指标体系设计使得CHE大学排名成为至今为止最全面的排名。自1998年以来,它提供了超过130所大学和150所高等专科学校的排名信息,约有20万名学生和15000名教授的评判包含在目前的排名中[11]。CHE大学排名力图将学生择校时要考虑的因素都纳入其中,从多个维度为每个大学选择37个不同的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共计191个指标,总结为九大模块。多数主观指标(如实验室设备使用情况,图书馆资源利用情况等)皆来自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九个模块及其主要指标如表1所示。

从CHE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专注于教育质量的大学排名。当下主流大学排名的指标都十分看中大学的科研与声誉,如《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指标中“科研”以及“引用量”分别占据30%的高比例。CHE大学排名的指标则力图从多个维度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信息。从学生的满意度到教授的同行评议,这些对个人主观体验的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就学选择有很大的参考价值。CHE大学排名更注重大学的教育质量,这有利于维护人才培养这一大学的基本使命[12]。

三、CHE大学排名的影响与启示

CHE大学排名對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调查表明,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前会咨询排名结果,这个数字已经显示出了大学排名的实际效果。大学排名不仅是学生的一个信息源,对政府来说,也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工具。自从德国高等教育由地方政府接管之后,其质量保障机制的发展相对较弱,没有全国性的质量保障工具[13]。通过CHE独特的排名方法,人们可以查询大学在各个方面的详细信息,并比较大学之间的优劣势。从这个角度而言,CHE大学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尽管CHE大学排名在推出之初,有不少排名靠后的大学对排名的结果持有异议,但CHE提供的详细而又公正透明的数据使得排名逐渐被认同,一些德国大学已经开始使用排名信息来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为此,CHE在2007年创建了一个盈利性质的咨询机构——CHE咨询,旨在为大学提供如何优化内部治理、提高教育质量的单独援助。CHE的大学排名和咨询活动是严格区分开的,但对咨询兴趣的提高表明大学开始在乎公众对他们的看法。

CHE大学排名开启国际化进程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院校成为排名对象。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先后加入了CHE大学国际排名系统。CHE大学排名的发展方向是对欧洲所有大学进行排名,为学生们在各国之间的流动提供择校所需的详细信息。排名的影响力已经从欧洲扩展到了全世界,如加拿大教育政策研究院所发布的“大学信息导航报告”(University Report Card Navigator)就是模仿和参照了CHE大学排名的方法:由非盈利性的机构设计和运营,为学生择校提供多维度的指标,不对指标进行赋权和累加,提供根据学生偏好生成的大学排名。在信息的呈现方面,同样不依赖来源于大学提供的数据,以规避潜在的数据操纵。“澳大利亚优秀大学指南”(Good University Guide)与CHE大学排名也有相似之处:排名重点放在学科和学术课程上,不对整个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强调学生的偏好,学生可以在网站上制作个性化排名以满足其特定需要。因受到CHE大学排名私人订制理念的影响,中国台湾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于2008年推出“中国台湾大学导航”(College Navigator in Taiwan)项目,开发亚洲第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搜索引擎[14]。以上这些实践同CHE大学排名一样旨在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而不是一个简化的声誉等级名次表。

CHE 大学排名的崛起源于其多方面的优势:专业权威的排名主体、明确的排名理念和服务对象、丰富多元且符合本国实际教育状况的指标体系、形式多样化的发布渠道等。当我们盛赞CHE大学排名的优点时,也应该思考它对中国大学排名的发展有何启示:

第一,大学排名应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CHE大学排名针對德国高校不能自主招生的特点,放弃了其他大学排名较为重视的中学学习成绩这一指标,又根据德国大学各专业学习期限差异较大的特点,将学习期限作为排名的一个重要指标[15]。反观我国,绝大多数大学排名是“国际大学排名热”环境下的产物,盲目地模仿英美等国主流大学排名的方法,未认真思考我国与西方国家教育体制存在的差异,设计的排名不符合本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公众的实际需求。只有踏实地设计符合本国实际的排名,才能有效地发挥排名的“问责”功能。

第二,大学排名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服务对象。CHE 大学排名在设计之初,就有明确目的: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的,科学公正的大学排名,并激发德国高校的竞争意识,建设一批国际一流大学。随后,CHE 大学排名才根据目标和服务对象的特点选择了合适的排名方法。我国的大学排名虽然也强调为中学生及其家长择校而服务,但在实际排名中却过分强调大学本身的特点而忽视了学生群体具体需求[16]。我国大学排名的首要工作,应是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形成自身的排名理念和目标。

第三,大学排名不对指标进行赋权与累加。现有的中国大学排名虽然给大学的发展带来了竞争压力,这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质量的提高,但每年大学排名的公布却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象,在排名中处于有利位置的大学以此作为宣传,以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而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学则开始质疑排名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17]。CHE大学排名反对对所有大学做简单的排序,舍弃对指标进行累加得出综合分数的方法,而是采取分层的方法呈现排名结果,这有利于避免由于大学名次细微差异所带来的不必要争议。

第四,大学排名结果呈现方式多样化。CHE大学排名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使用者能够自助选择排名指标,在网络上查询需要的信息。这种增加细节查询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数据透明度和排名的客观性。我国的大学排名虽然也强调为中学生择校而服务,但从排名发布的方式来看,公布在报纸和网络上的排名基本只呈现排名结果,排名环节的具体信息透明度则几乎没有。

我国的高等教育早已跨入大众化阶段,学生选择学校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而国内真正服务于消费者群体、关注大学教育质量、关注人才培养过程的大学排名还很少[18]。通过对德国CHE大学排名理念与方法的了解,在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其成功的排名实践,可以为我国建立真正服务于学生群体的大学排名指明前进的方向,不断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参考文献:

[1] Barbara M Kehm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Impacts and Unintended Side Effects[J].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014, 49(1):102-112

[2][5][7][9]Gero Federkeil Some Aspects of Ranking Methodology——The CHERanking of German Universities[J].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002, 27(4):389-397

[3][4][13]David D Dill, Maarja Beerkens Public policy for academic quality: analyses of innovative policy instruments[M]. London:Springer Dordrecht Heidelberg, 201062,64,75

[6][10]Gero Federkeil The CHE University Ranking[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2010, 3(4):161-164

[8][11]ZEIT Campus CHE University RankingMethodology[EB/OL].http://rankingzeitde/che2016/en/ueberdasranking/methodik, 2016-07-05

[12][17][18]熊万曦德国CHE大学排名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8(8):40-45

[14]Hou Y C, Morse R, Shao Y J E Is there a gap between students preference and university presidents concern over college ranking indicators?: a case study of “College Navigator in Taiwan”[J]. Higher Education, 2012, 64(6):767-787

[15][16]李文兵,沈紅德国CHE大学排名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27(4):30-34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homogeneity concept is grounding Germa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for a long time, lead to Germany started late in university rankings. German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 (CHE) released the CHE university rankings in 1998, because of it in the service object, index selection, data sources, results form the aspects of uniqueness, and obtained the scholars and peer praise, caused wide attention in the world. CHE university ranking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Germany and other countries university rankings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rankings in China also has the certain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university rankings;CHE university rankings;Germany;characteristics

(責任编辑:平和光)

猜你喜欢

特点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德国调解制度
德国绿色增长何以持续
德国弃煤的烦恼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