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2017-06-11戴鹏飞冯兴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戴鹏飞+冯兴华

摘 要:如今随着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蓬勃发展,医用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显得尤为重要,但其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却日趋下降,所以提高医用物理学教学效果是成了当前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高职高专医用物理学教学现状,然后针对一些问题,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考试内容和方法两方面进行一些教学改革尝试。通过这些尝试,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 医用物理学 教学改革

物理学是严谨的,医学也是严谨的,物理学总结客观规律,用实验来验证,而医学里面的复杂规律同样要以实验来探索验证,得到的结果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医用物理学是医学和物理学两大学科结合的产物,现代医学已经广泛地应用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1],它不仅仅是为医学生后续课程提供了必备的基础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逻辑思维,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对医学人才素质教育起到积极作用[2]。

在近年医用物理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本课程上表现出厌学情绪或者学而不思,更有的学生谈物理色变,产生畏难情绪,致使教学质量徘徊不前,其原因最终归咎于教师的教学上。所以,在如何使医用物理学的教学达到“老师好教,学生好学”的双赢局面[3]成为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目前其他医学类院校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材,教法,实验教学等方面,而本文将结合我院高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探索研究。

一、我院医用物理学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1. 我院生源物理基础普遍偏差,层次不一。我院学生来源主要有三类考生:理科考生、文科考生以及基本没有高中物理基础的“三校生”,教师在授课时往往“顾此失彼”,因材施教也无从谈起。

2. 物理学与医学缺乏有机结合。医用物理学教学内容原则上既要反映物理学本身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又要反映物理学的理论及衍生出的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4],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物理理论功底和医学知识。物理学专业出身的教师理论功底足够,但对医学知识知之甚少,不能结合医学知识以引起医学生兴趣,而医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医学知识充分,但物理理论功底相对偏弱,不能很好解释某些物理现象,容易导致死学,也客观反映出教学方法的不足。

3. 课程内容多,但学时量少。目前医用物理学总课时为36学时教学内容有14章节,涵盖了物理学里面的全部基础内容,很多时候教师只能讲授点基本内容,很少有多余的时间介绍拓展性知识,更来不及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所以教学内容被迫压缩内容或加快进度,而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导致失去学习兴趣,形成恶性循环。如何在有限时间里充分又高效让学生学到知识成了比较大的挑战。

4. 考试方式和内容不尽合理。考试内容偏重基本理论的掌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死记硬背,同样导致学生学而不思,只为学而学,不能活学活用。

二、医用物理学课程改革实施情况

1. 改革教学内容及教法

结合我院实际教学条件以及专业相关性,医用物理学课程只在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中开设,同样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一定调整。

根据高职教育“必需,够用”原则,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特点,教学内容适当精简压缩以适应学时数量,重点讲授与专业相关性强的章节,比如超声波、X射线、核医学成像技术等,对于其他章节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以及体现出的科学思想。为了更好地在教学内容上将医学、物理以及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利用物理学知识去解释医学现象或者生活中的现象,非医学类教师应当与同类院校的教师交流学习,在闲余时间去听一听老教师的医学专业课以补充专业相关的医学知识,丰富医用物理教学形式和内容,做到讲授课程时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单纯的公式和概念,使学生学有所学,活学活用。在教学方法上最好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在讲授物理基本概念时应突出与医学或者现实生活的联系,采用医学相关的具体实例,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防止学生死记硬背。比如“弯曲液面的内外压强差”,列举护士在输液的时候要排除输液管管内空气,适当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气体栓塞的概念,从气体栓塞的形成原因慢慢过渡到主体知识的讲解,既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原理,又让学生知道医学是严谨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学习医用物理的过程就是建立严谨的思维习惯过程,强化学生对医学严谨性的理解。在讲授X射线时,展示X-CT片同时提问学生X-CT如何形成的,带着问题开始引入X射线的性质,然后再讲授X射线如何产生以及X射线在医学上的相关应用。这样让学生觉得学习的内容和以后的医学工作相关,学有所用,那么学生的学习态度好起来,学习兴趣也就跟着提高了。

2. 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最头疼的不是学习过程,而是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又是教学内容的导向,所以考试方法和内容也就显得很关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医用物理考试内容偏重于物理理论的掌握和定量分析计算,考试内容的应用性与医学相关性较差,涉及到医学相关内容比较少,不能体现医用物理的特点,并且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学生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概念和公式导致考試结果不理想。后来经过一定调整,考试内容80%以上都跟医学有关,但这时又出现另外的问题,这些考试内容本来是只需要学生去理解就能记住的,但大部分学生为了图省事而死记硬背,这就违背了物理教学初衷,造成学生学而不思,进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医用物理学没用的看法。现在在考试方法和内容上作了大胆尝试,首先是将考试方法设为开卷考试,在第一堂课就给学生说明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降低基础差的学生对本课程的抵触感。而期末综合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笔试成绩占70%,其中平时成绩以平时课堂表现,课堂笔记,课后作业的完成度为评分标准。其次就是考试内容,既不是以计算为主,也不是完全以书本上现成的知识为主考点,比如“请论述X射线标识谱和光学光谱的异同”,此题需要两个章节内容的综合,虽然是开卷,但是学生作答时需要自己独立思考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文字综合能力以及资料查找能力。再比如,“请从激光性质入手,预测激光以后在医学上的发展方向或者应用领域”,这类主观题就需要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发挥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发明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两方面课程改革尝试,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减小,教师在教学效果的提升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历层次提升以及进一步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爱国. 医学物理学在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性思考[J]. 教师, 2014(2):66-67.

[2] 陈霞, 计晶晶, 陆改玲,等. 《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 物理通报, 2016(1):17-18.

[3] 张婷, 陈涛, 王光昶,等. 《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2, 29(5):3712-3714.

[4] 何玉琴. 七年制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9(3):49-50.

[5] 杨颖, 罗利霞. 医用物理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的探讨[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9, 25(3):70-72.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ERP沙盘对抗在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