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2017-06-11陈金忠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校务师生校园

陈金忠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与其说是一项政治任务,毋宁说它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和谐”是一种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共同处于融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积极性、创新力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状态下,学校领导者、教职员工还有学生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美其美,呈现出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其乐融融的景象。

一、构建 “和谐校园” 应遵循的原则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与人之间不和谐,校园和谐根本无从谈起。我认为,在学校里,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成长为本。如果认同这一观点,学校管理者就要深入了解教职工需求,教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家长需求。如果不尊重、不关心、不促进人,那么,“以人为本”就是一句大话、空话。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

教育是一种服务。学校要树立面向社会、面向师生的服务意识。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师生实际情况找准服务方向和内容,谋划服务载体和活动,在服务中促进教育发展和师生成长。教育服务的职能发挥得越好,越能赢得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肯定,越能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服务也是一种管理。以服务为指导思想的管理者能换位思考,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去,如果领导者能以服务的思想指导管理,少一些强制,多一些服务,也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构建“和谐校园”的抓手

学校工作方方面面,学校师生形形色色。学校既是相对封闭的“象牙塔”,又无时不刻受到外界的影响。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以为可以抓住以下五个重点进行。

1. 打造和谐的领导班子队伍

校园是否和谐,首先要看领导班子是否和谐。班子内部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干群关系肯定紧张;干群关系紧张,师生关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这个过程中,校长是关键人物。校长能坚持民主集中制,让大家畅所欲言,又善于引导和集中意见,形成决议和决定,这样的领导班子必然是和谐的、充满活力的。当然,班子其他成员也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

2. 照顾不同类型教师的需求

教师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依靠力量。教师心顺了,才会敬业、乐业。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校长要站在服务者的立场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影响整个管理队伍。学校要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及时掌握教师的需求,采取措施,搭建平台,提供相应的服务。

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处境和利益诉求。刚入职的年轻教师需要有经验的教师传帮带,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有一定年份的教师想的是顺利评上职称;而一些优秀教师则可能要去冲骨干教师、名师,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

有的教师还可能被现实问题所困扰,如小孩读书,家人工作调动,伤病、家庭变故等等,有些可能个人无法解决,从而影响工作。学校要尽可能及时提供帮助,甚至动用关系出面解决。被人关怀也是人的基本需要,人是有情感的动物,教师尤其懂得感恩。教师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就会加倍努力工作。

3. 建立完善的校园制度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成效,也是维系校园和谐的保障。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存在只有被认同和学习时才是有意义。学校的制度要得到老师的认同并执行,前提是它本身必须是科学合理的,(有时可能还要人性化处理)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必须集思广益,听取各方面意见。

行之有效的制度一旦制定通过,一定要得到严格执行,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制度还要随着形势变化修改完善,不能单凭领导个人好恶朝令夕改。如此,秩序规范才会得到强化,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就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

4. 加大校务公开力度

校务公开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争取教职工、家长以及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校务公开已经成为一种强制性要求,目前的工作是进一步在力度、深度、效度上下工夫。

凡是事关学校的重要决定和决策都要经过一定的会议表决通过,教师关注的许多重要事项,如评优、职称晉升、绩效考核等,也应在会议上告之全体教职工。唯有公开才能显示公正,唯有公正才能服人心。尊重广大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和其他民主权利,能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对学校建设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使大家能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接受或参与学校改革,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逆反心理和矛盾。校务公开的渠道有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公告栏、学校网站等等。这是对内,学校还应对外界保持适当的开放度,加强学校、家长、社会之间的合作、互动和对话。

从学校的角度讲,有关招生政策、收费、评优都要通过告家长书、家长会、网站、投诉电话等渠道向家长、社会公开。网络社会、自媒体时代,涉及家校矛盾,要积极应对。第一时间站出来澄清说明,免得引起误会、质疑。

从教师的角度讲,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不仅仅是交流学生在校的表现,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还要充当学校与家长的联络人、说明者。

5. 营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

优美的环境具有陶冶作用,使人心情舒畅,情感净化,思想升华。这是一种无声之教。学校要努力为师生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精心设计,经常打理,营造美丽校园,充分挖掘它的德育价值和美育价值。春有花、秋有果,树上有鸟,池中有鱼,假山、亭子、雕塑点缀其中。工作学习之余,师生们或漫步于林荫道,或憩息在亭子里、草坪上,何等惬意!现在,放眼一些学校,建设千篇一律,少有靓点,有大楼没大树,有名师没名花。有些学校绿化覆盖率挺高,但是不够注意细节,比如品种单一,搭配不当,有的疏于管理,不知修剪造型,任其生长,缺少美感,吸引不了人。

构建和谐校园是我们的美好理想,这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参与,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校务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深化校务公开 构建和谐校园
关于深化高校校务公开工作的若干思考
浅谈高校校务公开工作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完善校务公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