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专业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模式探索与研究

2017-06-11兰小毅苏兵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综合实训经管类

兰小毅+苏兵

摘 要:经管类专业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实习企业无法接触到核心业务的问题,同时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本文根据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环节的问题,从实训场地、平台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内容以及考核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经管类专业校内综合仿真实训模式。

关键词:经管类 校内仿真 综合实训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在现有普遍的实践教学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受到极大的限制。社会实践则是结合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而进行的,由于受到时间、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多数情况下只能形式化、走过程,结合课堂理论写实训的感想、見闻、体会,完成实习报告,评定成绩就算完成整个实习环节,对学生来讲并没有实质性的收获。至于毕业设计(论文)实习更是存在局限性,由于经管类专业研究的相关课题,大多涉及到实习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及财务管理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又都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核心,不会愿意要学生进去实习,即使要了我们的学生,也不会让他们真正的接触到任何有实质性的工作,所以即便找到了实习单位,也很难得到真正的锻炼,很难得到真实的课题研究机会,反而对社会的认知会一知半解。同时,由于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实习的认同、社会责任认知等思想观念问题,也是影响高校培养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重要因素。[1]

那么高校需要寻求一条解决经管类专业实训的新途径,既能满足学生对各项实践训练,掌握相关专业的技能知识,同时又能体验到相对真实的企业业务过程,给学生一个相对直观企业体验,高校需要依托自身的力量建立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在校内建立仿真综合实训平台。

二、经管类专业综合实训研究现状

从中国期刊网上查询“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关键字,搜索结果一共是57篇相关论文,主要分布在2005年-2013年,每年发表论文数9篇左右,从数量来看,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较少。

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整理,主要研究分为三类:一是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二是对经管类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三类是对经管类校内外实践平台的建设研究。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教学、各类实习教学(教学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各类设计/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证书培训、各类调查(社会调查、专业调查)等几个方面。实验(实训)大多为结合基础、专业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实训)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实训)操作。[2]

三、经管类专业综合实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经管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学术科研和知识性教学,相比之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却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首先从经管类培养计划设置来看,实践教学学分比率一般不超过30%,而理工科专业实践比率一般在40%以上。另外不少高校不能为大多数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再加上缺少科学、规范、健全的校内外紧密结合的培养合格人才的办法和机制,不能把大学生实践活动和教学计划很好的统一起来,组织开展一些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实践训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

提升。[3]

2. 师资缺,时间安排难

经管学院实训教学中心一般都没有专职的实践课程指导教师,只有管理人员,只能承担实践课程的管理任务,实践课程的指导重担落在院系的教师身上,而院系的教师本身也承担着较多的专业课程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各院系的专业教师共同腾出几周密集时间进行实践课程指导达不到实践培养的效果。另方面,在实习教师的聘任上,对于其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又需要按不同专业配备一定比例的教师,这些都是造成师资难寻的原因。

3. 班级多场地紧,实训平台建设难度大

由于资金和场地有限,到目前很难为实训专门开辟场地,场地通常都在实验中心等教学场地进行。为了时间和场地得以安排,通常都需要让其他实验课程提前安排以腾出相应的时间和空间。实训平台的建设包括仿真环境的布置,各类实训工具的准备,既要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又要保证各类资源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准确性和完备性。在构建实训环境中,有些院校只注重仿真硬件环境的建设,不注重仿真软件的建设,这样就难以造就一个公平仿真市场,亦难于将教师和学生从选单、报表录入、监控中解放出来,将重点放于企业经营的本质分析。而有些院校只花少量几天时间让学生们分成2到3个同学一组的在企业仿真软件中博弈,虽然能通过软件了解了整个企业的运作流程,却难以体验企业中角色与岗位的互动和各专业的团队协作。[4]

4. 综合实训内容涉及面广,业务多,教学设计难度大

校内仿真综合实训内容涉及企业运作的多个方面,包括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政、税务、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国际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业务多,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建设与完善、实验指导、课堂控制与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协作和统一的难度都较大。[5]

5. 考核难度大

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打破课程、专业、学科界限,将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整合,实训的团队都是由各专业的学生组成,在考核上既需要团队的业绩考核也需要个人业绩考核。考核人既需要指导教师的评分,也需要仿真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的互评和内部的评分。考核既需要

考虑客观性又要考虑完整性和公平性,因此考核指标复杂,难度较大。

四、完善经管类专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的主要途径

1. 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校内仿真综合实训内容涉及企业运作的多个方面,涉及经管类各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参与本课程内容设计、建设与完善、实验指导、课堂控制与管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教师共同构成本课程的教师队伍。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需要专门设置实训教研室,组建课程内容设计小组、实训指导小组、实训管理小组等教师组织,分别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加强队伍建设关键在人。目前,许多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很繁重,较少时间到企业考察和实践,缺少企业实战经验,而仿真综合实训这门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就会制约教学的发展。所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为实训专业教师提供宽松的工作和实训锻炼的条件,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实习、挂职锻炼、让教师充分了解真实企业的运作,掌握必要的技能,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提升业务素质,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可以积累大量、丰富的实训素材,有助于推动教学,提高教师的实训指导水平。

2. 系统构筑实训教学平台

为了确保经管类本科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有效实施,构筑一个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无论软件、硬件还是相关教学条件都需要互相匹配。为了保证仿真企业的顺利进行,场地和相关教学硬件资源的配套保证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学校的实验场地一般都比较有限。因此,一方面在建设和布置实验室时就尽可能满足多功能的需要。

3. 系统设计和完善实训内容体系

通过实践环节纵向专业内部和横向专业之间的整合后,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背景,建立经管类专业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模式。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模式,通过构建模拟企业运作的仿真环境,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运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企业运作的模拟演练,熟悉企业的运作。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有:专业认知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教学设计的顺序是培养学生从单向到综合,从认知到运用的过程,整个过程需要系统性的规划和整合。

从内容体系的设计上,企业仿真实训涉及的专业范围广,内容多,一方面为了达到仿真的效果我们需要考虑影响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充实和完善实训的内容体系,另方面为了在有限的实训期间能体验企业几个年度的运作。企业运作的仿真实训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可以由从中心主任统筹安排,从全院选拔了不同专业教师组建实训设计团队,就仿真企业运作的基本业务规则、基础数据、主要业务类型,以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基本原始单证、业务流程、校内仿真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和建设实施,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校内仿真综合实训的内容体系和实验项目体系。整个内容体系的设计过程需要整体筹划、然后分散到各专业团队中去充实和完善、再整合到一起整理统筹规划,在这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使实训的内容更趋于真实企业的同时,又能够使学生在短短实习期间能真正体验到企业的运作,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4. 完善实训考核和评价

考核评价机制是否合理,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实习的考核和评价内容应该尽量贴近企业实际部门的考核要求,严格训练每一个环节,认真制定考核规则和标准,按照考核方法,细化打分标准。评分人可以多种组合,既有院系指导教师又有中心管理教师还有团队成员共同组成评分小组。实训前要制定统一的标准,提高公正性,使仿真实习贴近实际业务,学以致用。在实训评价之外,还有同样重要的是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能力即对实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通过实验拓展了哪些能力。这种能力的拓展,学院可以给予相应的研究经费和立项等措施加以鼓励,这样,实习过程中更能鼓励学生认真思考,与指导教师深入讨论,培养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不再只是根据企业运作模式的重现,而更注重实习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根据学生相关问题的拓展给予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工作流程,对各种工作业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达到教学科研双长。

结语

在学院一定的实训条件下,重视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场地的利用,构建完善的实训软件和硬件平台,完善实训内容和实训考核评价方案,为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搭建现代仿真实训的大平台,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职业素质的教育和职业技能的训练的同时,获得了对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理解和认识,缩短走上工作岗位和进入角色的磨合期与适应期。

参考文献

[1]叶文晖.高校经管类专业仿真实习的实践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4):120-122

[2]刘良惠.赵小宁.企业运作仿真综合实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3]龚建龙.结合专业进行毕业实习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 103-105

[4]韩芝侠,脱慧,等.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 108-111

[5]李媚.构建经管类校内仿真实习的实践研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165-168

作者简介

兰小毅,男,重庆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蘇兵,女,山西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和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综合实训经管类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基于CDIO模式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室内设计CAD》课程综合实训教学设计
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信息安全综合实训教学研究
独立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药学综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5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1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