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暖水云山

2017-06-11朱菊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出家人尼姑永昌

朱菊霞

永昌城里有一座山,叫水云山。水云山东头有一座庙,叫普济寺;西头有一座塔,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砖塔。古塔前面,有十几株与古塔年龄差不多大小的古杨树。古杨树林内有一眼喷涌不已的清泉。清泉被永昌人编进了杨家将的故事里。尽管历史上杨家将没有到过永昌,但永昌人还是喜欢这个故事并把杨满堂骑马踏清泉的雕像塑在县城北关十字,与南关十字的骊靬石人遥相呼应。两个捕风捉影的传说在永昌人心头荡漾着,苍凉而又温馨。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来到这两个传说里,来到水云山脚下,古杨树林边,而且卜地买房,住在离那眼清泉不远的地方。一个人,突然来到一个陌生地方,在这里工作生活,总觉得那些无形的东西往往是一道道铜墙铁壁,隔离着你,拒绝着你,就像一滴水珠滚动在荷叶上,一阵微风吹过荒原;而那些有形的东西,山啊、水啊、树啊,无门窗的古塔,有院墙的寺观,却往往敞开胸怀,想要拥抱你。无怪乎古往今来,漂泊的游子,旅居的文人,远谪的官员,他们的笔下,往往多山水之词,幽怨之语。我想,原因也许在这里吧。

总是到古杨树林下来,总是坐在马踏泉边的石阶上,总是去普济寺听幽幽的木鱼声。有几株古杨树长得枝繁叶茂,在四季的轮回里,尽情展现生命的绚烂多姿,似乎那温热的太阳,清凉的月亮,变幻不定的云彩,都只是它们的陪衬。有几株古杨树半生半死,粗壮而黝黑的枯枝直指苍穹,而紧靠着的另一枝,却挑着几片鲜碧的叶子,与白云私语,和微风嬉戏。鲜活与僵死在同一株树上对立统一。遗憾的是,以我们个体生命白驹过隙般的短促,不能知道那几片鲜碧的叶子是终将枯死,还是那粗壮而黝黑的枯干会枯尽春来,抽出新枝。总之,生命的强韧与伟大在这里,生命的脆弱与渺小也在这里,就看你怎么读取。古杨树总是静的,无论多大的风雨,总也撼动不了那十几围的树干。与古杨树的静相对应的,是它脚下那一眼活泼泼的清泉。世上的清泉多了,毗邻着一座小城,依傍着一座古寺,喷涌在古杨树怀抱中清泉多不多?初春的绿影里,盛夏的浓荫里,片片黄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清冷的月光筛过稀疏的树枝,安详的白雪静卧在泉边的枯草上。无论周边的天光云影花颜柳态怎样变幻,马踏泉总是在无休无止地默默翻腾,汩汩流淌。时光好像停止了,几百年的漫漫岁月凝固在一棵棵古杨树上;时光好像在飞逝,分分秒秒在翻滚的泉水中喷涌而出。

想着这样的古树这样的清泉的时候,我总是木木的。我知道,自己是到了一个不容易被外事外物感动的年龄了。抬起脚步,穿过古杨树林,朝东走,顺着青石砌成的台阶一步一步就爬上了水云山。水云山,好名字啊,不知是谁起的。站在水云山顶,北边山脚,是日夜喧响不已的金川河。举目西南,祁連山、胭脂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永昌十景之二的西岭晴岚、东岗晚照,好像有那么点意思。不过,山水草木,能否成景,全在人的心情。国破家亡之时,只能对春花而溅泪,听鸟啼而惊心;人逢喜事,国运昌盛之际,哪怕衰草萋萋,雨雪霏霏,也要仰天长笑了。

循水云山往东,山断处,便是普济寺。普济寺有东西两院,西院里住着和尚,东院里住着尼姑。西院里的和尚晨钟暮鼓礼佛诵经之外,无事可干,常坐在廊下晒太阳。佛像常有灰尘,法器沾上了污垢,连自己的衣服也不甚洁净,但他们姿态很悠闲,神情很放松,任太阳晒出一脸的油汗。和尚就是这样当的吗?这也太舒服了!后来我想,我们这些为衣食儿女奔忙的人,看见了闲适自在的人,便觉得心里不平衡,这是我们自己的心理变态。一如穷人有仇富心理,忙人也有仇闲心理。人生在世,看你追求什么。这些出家人,抛却了好多,追求闲适而得闲适,我们这些红尘俗子有什么不平衡的?不过,这也不过是我的瞎想,人家究竟心境怎样,也只有自己知道罢了。与西院里的和尚大异其趣的是,东院里的尼姑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她们收养了好些弃婴。说收养勉强了些。据尼姑说,这些孩子都是夜深人静时有人偷偷放在寺院门口的,大多不是身形有残疾,就是智力有障碍。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就收养在寺内。这事麻烦就大了。十几个婴幼儿吃喝拉撒睡,寺院里啼哭声不断,到处晒晾着尿布衣裳。一个女人,出家为尼,总因红尘烦恼,乃至看破红尘,来到寺院中,想与青灯古佛为伴,不想却一头扎进另一个红尘中,她们心情如何?我多次到这里,看尼姑洗尿布,喂孩子,一如祖母抚养孙儿,形容举止间满是耐心、从容、慈祥。有一个婴儿,大约五六个月大小,两眼睁不开,吞咽食物困难。一位老尼姑给她喂饭,喂进嘴里,她吐出来,再喂进去,再吐出来,每次只能咽下一点点。一小碗饭,喂了一个多钟头。孩子们穿的衣服,都是周围的人送来的,款式颜色各异,孩子们穿着不尽合身得体,但都干净整洁。这几个尼姑,抱起父母们不要的孩子,担当起父母的责任,她们是乐意呢还是出于无奈?我有这样的疑问,但不敢动问。但我想,人把孩子放在寺院门口,尽管推卸了做父母的全部责任,但天良尚不至丧尽,还有一点渺茫的希望在心头,同时也说明,我们这个社会,还有一个连恶人也信任也觉得温暖的地方。于夜深人静偷偷放孩子的父母,必定会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来看他们的孩子,如若看到他们的孩子咿咿呀呀说话,磕磕绊绊学走路,乃至背着花书包放学归来,他们的心还会像当初一样决绝无情吗?“普济”二字的含义可以明了了。

让我略感不解的是,普济寺东西两院,只一墙之隔,西院宁静而闲适,东院喧闹而忙碌。同是以慈悲为怀的出家人,我从未见西院的和尚到东院帮尼姑抚养孩子。如果真的六根清净,慈悲为怀,还在乎世人的议论吗?但是我这样想的时候,我自己也脸红。以这样高的标准要求一些普普通通的出家人,自己的气量就太小。这样的人,走到哪里,不会处处碰壁呢?

猜你喜欢

出家人尼姑永昌
The influence of collision energy on magnetically tuned 6Li–6Li Feshbach resonance
蓝色的黄昏
书画作品鉴赏
书画作品赏析
国画作品赏析
健康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虽然我颜值低,可是我眼光高啊
秘密宝藏
十根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