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
2017-06-11张志强
张志强
摘 要:和谐校园,是校园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状态,这个状态表现为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和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间关系的和谐、学校与周围环境间关系的和谐、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和谐。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和谐校园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构建 和谐校园 必要性
和谐校园,顾名思义,就是指校园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状态,这个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和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间关系的和谐、学校与周围环境间关系的和谐、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和谐等等。
一、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首先,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机构,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再次、构建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二、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
1. 依法治校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从而实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与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之间的和谐。
2. 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始终要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能片面的注重认知,忽略情感,致使学校成为单一的传授知识的场所,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21世纪人才活动的舞台更加广阔,更加活跃。构建新的师生关系,应以爱换爱,师生融洽沟通师生情感;理解相容,生生友爱,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帮互学,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3. 教学方法要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方法要富有艺术性,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能够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因材施教,尽可能的挖掘每一位学生自身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好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方法与教育教学目的的和谐与统一。
三、和谐校园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大中小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命与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终极信仰的追求,使其养成关爱的情怀。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视角来审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既是“学会生存”的教育,又是“学会关心”的教育。
1. 生存意识教育
生存意识教育就是帮助中小学生形成科学、正确、完整的对生命的认识,形成对生命的热爱、珍惜、尊重、敬畏和欣赏,并能积极主动维护生命的權利。生存意识的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因为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发展的问题。人的生命首先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离开个体生命的自为存在,一切都会失去真实的承担者和前提。生命作为个体而存在,是人的其他价值创造、实现和评估的先决条件。脱离生命个体存在和延续的过程来实现生命价值,无疑是荒谬的。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失去了便不可再得。所以对于每个人而言,维持生命存在是最自然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2. 和谐意识教育
和谐意识包括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环境的和谐。与自我的和谐是指人格的统整及其情绪的良好调节;与他人的和谐是指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环境的和谐指能够适应环境,无论是学校的小环境还是社会的大环境。
3. 发展生命的教育
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谋求发展。因此,发展是生命意义的标志。发展生命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其对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珍惜和敬畏生命,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
当然,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做法和详细步骤,还要根据各学校自身的特点,根据各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而定,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作为教育工作者,时常被人们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更应该用心做教育,用爱做教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塑造灵魂之美,发扬灵魂之美,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和谐社会尽一份自己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