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视域下“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17-06-09李平
李平
摘 要: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要求“双师型”教师应兼具职业教育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素质,能胜任高职教育的培养任务。文章探析了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素质要素,提出了“双师型”教师持续发展的发展策略建议。
关键詞: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7-0163-04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Double Positio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is employment oriented training,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line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double-position teachers should be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quality the task of trainings and is also qualified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he double-posi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uble-position teacher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ouble-position teachers; double-posi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上世纪90年代末,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后,高职院校规模迅速扩张,为推动高职教育从外延式量的扩展向内涵式质的提高转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文件来引导高职教育的转型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于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均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近两年,教育部先后发布《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以及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明确“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推动高职院校全面建立并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鼓励国家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参照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规定标准,制定执行校本“双师型”教師标准。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视域,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探析“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要素和发展策略。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
我国近代第一个在由国家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系统学制是“癸卯学制”,该学制中的“师范学堂” 和“实业学堂”可视为职业院校的雏形。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其倡导的职业教育平民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培养服务社会的劳动者等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职业教育实践。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至90年代国家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的系列政策,职业教育再次迎来发展机遇。
教育类型是指教育对象、任务、内容和形式等具有共同教育特征的教育种类。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类型定位一般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制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分类标准将高等教育(代码5)分为理论型的5A类和实用技术型的5B类两个类别,高等教育5B类要求按具体职业或行业确定学习内容,“主要设计成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培养学生具备进入劳务市场所需的能力和资格,高等职业院校属于5B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在其论文中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类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不同上,高职教育作为就业导向的教育,其教育规律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在基于职业能力的专业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体现职业情境的实习实训、需求定向的学生学业评价和“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等微观层面表现。
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
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双师型”教师的说法,国家教育政策文件对这种提法的肯定,又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但目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学术概念尚未形成,只是作为常识概念被广泛运用。教育行政部门文件中对“双师型”表述的变化折射出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探索过程,“双师型”提法最早出现在国家教委文件《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1995年)中,当时是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部分有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中提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始主要指职业教育教师整体;而后国家和教育部为深化教育改革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布了系列相关政策和配套文件,“双师型”逐步界定为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职业教育的特性定位决定了“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备专业理论教学的职业素质,而且应具备相关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教学的职业素质。本文参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和特征、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双师型”教师标准和现有相关文献,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为:兼具职业教育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素质,具备相关职业或行业所需的专业实践能力,能胜任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高技能人才任务的教育者。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要素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类型,同样具有人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因此,在探讨高职院校双师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素质要素时,需体现高职院校所具有的功能。综合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特征、“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和高职院校的功能,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要素如图1所示,带*号项目对优秀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有更高能力要求。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有机组合、深度交融,高职院校教师要终身不断地行动学习、研究学习,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沿着合格教师、双师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专业发展路径逐步成长。
(一)师德规范要求
职业道德按教育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把良好师德师风培育放在双师教师能力的首位,贯穿高职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在培养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打造优秀教师团队过程中,都需把师德工程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教师素质的治教严谨、技能娴熟等内容侧重于体现课堂教学要求。
(二)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在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其主要构成要素有: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运用、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师生交往能力等。高校的类型不同,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特殊性使其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呈现特殊性。比如,结合知识点或技能点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知行合一等教学方法来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实践操作技能演示规范;结合高职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学习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评价办法的能力等等。
(三)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是雙师教师最重要的区别于其他类型高校教师的一种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内容体现工作过程、实习实训模拟职业情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特性,因此“双师型”教师有应具备相关职业或行业所需的专业实践能力,能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专业实践改进教学方法。专业实践能力以下方式来表现:获得本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有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或高职院校组织有针对性的校本技术技能水平测评;按最新的教育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要求,专业教师每5年专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能指导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是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延伸,对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可增设该项能力要求,即能围绕行业企業需求,开展培训、生产和技术服务,在行业企业的技术领域有实质性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能力。
(四)专业发展能力
专业发展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宽度和深度。它在教师个人和学校组织两个层面实现,一是作为双师教师个体,应有较多的学习机会来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二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应共同阐明、学习和运用专业技能、知识和方案,以共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教研科研、教学成长、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能力要素组成了“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教研科研能力不仅是研究型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作为高职院校双师教师的教学科学研究侧重于应用研究,可应用于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习项目中,或是直接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双师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和交流,对从事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导向的教学反思,适时提出课程教学改进计划,学会进行自我评价,自主诊断并不断改进。“双师型”骨干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和实训项目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应具备专业规划和专业优化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与实践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能力,能跟踪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的行业动态,及时掌握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的趋势,制定相应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五)组织发展能力
教学团队共同研修和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其他教师持续地进行职业性互动是教师在职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能强有力地推动教师的成长,双师教师应具备组织发展能力。教学团队共同研修和协同创新过程,为教师提供了共同解决教学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渠道,团队协作为新课程和新教学理念的实施提供了分享平台,新教学理念实施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将这些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教学团队之间合作性实践活动,交流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有利于形成有力的教学改革机制。优秀教学团队的协同研修创新能够很好地发挥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教师个人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发展文化氛围的建设都很有益处。组织发展能力培养对“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来说是积极参与的过程,对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要求,应具备专业领军水平,能组建教学课程研发、教研科研、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等教学团队,形成传帮带团队文化的能力。
四、高职院校双师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需要教师个体不断的自身实践、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同时它又需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和职教集团等不同主体和各个层面建立协同机制。
(一)构建发展支持系统
构建“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合理规划整合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校本培训、行企业培训等各类教育教学培训资源,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培训方式,对入职教师、双师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分层选派、分类培养,促进教师道德素养、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提升。选派优秀教师赴海外进修,深入了解和学习发达国家或地区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先进前沿技术技能。推进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人才之间的双向合作交流,建立常态化的双师教师到企业返岗实践和企业技术人才到高职院校兼职任教机制,让教师游走于学校与企业之间,促进校企合作育人,及时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反馈至课堂教学。
(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分类评价、反馈和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可面向所有教师开展专任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教师技术技能水平和实训指导教师操作能力等测评。双师素质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分成若干阶段,评价和认定指标也应体现各个阶段的发展性特点,同时对双师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建立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针对双师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特点,建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晋级、职称评审的依据,激励措施有针对性,充分调动双师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使其向优秀骨干、专业带头人和专家型名师的发展道路上不断进步。
(三)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合作密切的优秀教学团队能够让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教师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位置,有利于学术梯队的建设。加强教學团队建设,培养团队协作研修创新精神,有利于提升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青年教师在团队中也更易得到优秀教师传帮带。成熟稳固的教学科研团队共享集体实践的进步成果,教师之间合作互动的意识越强,教师在团队中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越多,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机会也就越多。
(四)促进教师自我提升
教师的自我提升赋予了教师发展更多的自主权和自我评价权,它是促进高职院校双师教师专业发展重要的方式和策略。教学反思可促使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高职院校发展性教学督导评价体系与“双师型”专业发展活动紧密结合,可促进教师的学习和反思,并为教师发展不断提供支持。高职院校可鼓励双师教师确定发展目标,制定自我发展计划,最理想的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是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相结合,它能促使教师群体向着共同目标奋斗,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
[2]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03):5-9.
[3]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01):5-8.
[4]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5-8+11.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S].1997.
[6]王继平.“双师型”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7):50-55.
[7]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8]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DB/OL].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
[9]教育部.教育部財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DB/OL].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
[10]宋明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