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教融合的本科生导师制需求调查研究

2017-06-09董升宋海燕周继彪

高教学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科教融合调查研究需求

董升 宋海燕 周继彪

摘 要:从学生角度思考与评价导师制,对于提升导师制的实际应用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科教融合教学改革的形势,以宁波工程学院交通专业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为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象,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更看重导师的“责任心、品德和为人”;学生更希望导师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当中扮演“朋友”的角色;接受导师制的学生更倾向于教师的当面指导;大二学生希望导师采取“全程导师制”的比例最高,在科教融合改革的氛围影响下,三个年级的科研导师制的比例均较高。大学生普遍希望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全面认识自己,确定发展方向”;学生最希望自己的“专业能力”可以在导师的帮助之下得到提高。

关键词:科教融合;导师制;需求;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7-0015-03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ink and evaluate the tutorial system from the students' point of view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utorial system.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reform,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of sophomore, junior, senior students majoring in transportation in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result shows: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ponsibility, morality and personality" of the teacher when they are in the choice of tutor; The students prefer their tutor to playing the role of "friend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with them; Students who accept the tutorial system tend to teacher's face-to-face guidance;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who hope tutors to adopt "whole course mentor system" is highest in sophomore students, and the proportion of supporting tutor system for science research is higher in all three grade influenced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reform. Students generally hope that instructors can help students "cultiv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own and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students most hope to hav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that can be improved with the help of the mentor.

Keywords: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utorial system; demand; investigation

一、研究背景

起源于英國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实施使得牛津大学在人才培养中涌现出了众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纷纷效仿采用导师制。但是,此时的导师制因强调对学生进行个别学术指导,因此主要在研究生教育当中推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部分高校将导师制拓展到本科生的培养当中。彼时的导师制在教学方式上重视个别指导、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积极营造和谐、宽松、自由的教育环境。这些使导师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存在,更成为了一个对学生有内隐影响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国外导师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国外对导师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导师制历史起源和发展研究、关于导师制教学理论研究等几个方面。此外,关于美国研究性大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是极为丰富的。

20世紀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竺可桢在浙江大学首开研究生导师制。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实力较为雄厚的高校也开始在本科生教育中进行导师制试水。2002年,北京大学在本科生中试行导师制,而浙江大学已在本科生中全面实施导师制。经过对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导师制的内涵研究;导师制与学风之间的相关研究;导师制和班主任、辅导员制度的相关研究;导师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纵观前人研究,虽硕果累累,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已有的研究更侧重思辨。学者们高度倡导导师制,也致力于导师制的推广工作,但是却更多的从思辨的角度思考学生对导师的需求,这使得导师制在落地的过程中变得不伦不类,难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作为教育者不应该主观去判断导师制的实施状况和效果,更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目前的本科生对导师制有哪些需求,希望导师指导什么,导师采取何种措施和途径。

宁波工程学院交通专业自2009年开始结合其应用性强,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承担大量应用型科研项目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具体的教学中,积极实行导师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导师制的操作方案,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导师制的推行较多关注于形式和功效,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从学生角度来思考导师制。因此,笔者基于科教融合的教育改革理念,对国内外的导师制进行简单梳理,以宁波工程学院交通专业学生为被试,进行导师制需求调查,切实地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把好脉,问好诊,有效提出应对之策,更好的促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

二、需求调查

(一)调查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的方式了解交通专业学生对导师制需求的看法。为研究之有效性,笔者将本科生导师制定义为:给本科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学习、科研、思想和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和人才培养的制度。

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问卷由5个问题组成,分别是:1.你在选择导师时最看重导师的什么?2.你最希望导师扮演怎样的角色? 3.你最希望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在哪些方面得到帮助? 4.你最希望导师采取哪种方式评价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效果?5.你认为下列哪些能力自己最需要提高?共发放190份问卷,回收180份,回收率为94.74%,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72份,有效率为95.56%,其中,大四53份,大三63份,大二56份,男生106份,女生66份。随机对10名学生(6名男生和4名女生)进行访谈。访谈由一位教师以单独面谈的方式进行。访谈采取半机构化的形式,共4个问题:1.对导师制的满意程度如何?2.导师的哪些方面的特质或者能力最吸引学生?3.导师经常采取的指导方式有哪些?4.最希望得到帮助的是哪些?访谈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验证问卷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二是对问卷调查结果反映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二)统计分析

由图1(a)可知,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更看重导师的“责任心、品德和为人”,其次为“学术水平与科研成果”,再者为“职称与学历”,而“年龄、性别和相貌”基本不在学生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考标准。相比于导师的学术成就,大学生对导师的责任心、品德和为人方面更为看重。

由图1(b)可知,,学生更希望导师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当中扮演“朋友”的角色,不希望他们扮演家长、领导等传统角色。这说明学生迫切地希望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更希望作为一个成年人,与教师实现平等的交往,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去。这从客观上印证了高校改革的必然性。

由图1(c)可知,三个年级当中,大二学生希望导师采取“全程导师制”的比例最高。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后半期,辩证逻辑思维处于不稳定向稳定转化的阶段,因此需要导师对其进行比较全方位的指导,学生希望在学习、科研、生活、思想等方面可以得到导师的教诲。三个年级的科研导师制比例均较高这说明交通专业的学生在科教融合改革的氛围影响下,参与科研兴趣普遍较高,但迫于自身专业知识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性,迫切希望得到导师在科研方面的指点。

由图1(d)可知,65.96%的大四学生和51.85%大二学生希望可以接受导师的“个别指导”,50%的大三的学生可以接受“集体指导”。总体而言,接受导师制的学生更倾向于教师的当面指导,对于通过即时通訊工具则采取了比较一般的态度。这说明了面对面交流更符合学生需求,对于导师制的发挥有积极的作用。

除此之外,通过对“你最希望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在哪些方面得到帮助?”发现,大学生对导师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众多的需求当中,大学生普遍希望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和“全面认识自己,确定发展方向”。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定位准确,希望能够培养学习兴趣,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迫切的需要借助外在力量从多角度探寻自己,精准定位,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你希望多长时间与导师见一面?”在本次调查当中,学生普遍希望与导师可以一周到两周见一次面,其中大四学生的比例为65.38%,大三71.19%,大二为69.76%。这充分的说明了大学生希望可以与导师保持一个频率较高的常态的联系,可以动态的沟通当前的学习、思想等情况,解决各种困惑。针对“你最希望导师采取哪种方式的评价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效果?” 大部分的学生希望教师可以从“提供奖励、论文、课题申报书”和“提供个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前者说明了在地方高校本科当中,希望可以从知识的具体应用方面得到教师的评价,后者说明了更注重过程考核,这一研究结果也符合高教改革趋势。针对“你认为下列哪些能力自己最需要提高?”三个年级的大学生最希望自己的“专业能力”可以在导师的带领帮助之下可以得到提高,其次分别为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呈现高度的相关。这说明大学生不仅希望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希望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三、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如下:1. 导师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对导师制满意度不高。在访谈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导师质量的满意度一般。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导师制流于形式,导师质量高低有别,其次可能是教育者和教育机构的宣传不够,重视程度有限;再者,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制度,但缺乏主动探索和了解其本质和实施该制度的原因的动力。2. 重导师人文素养,强调导师人格魅力。经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更看重导师的“责任心、品德和为人”,其次为“学术水平与科研成果”,再者为“职称与学历”,而“年龄、性别和相貌”基本不在学生选择导师的参考标准范围之内。相比于导师的学术成就,大学生对导师的责任心、品德和为人方面更为看重。3. 弱化传统教师角色意识,适时转变导师角色。学生更希望导师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当中扮演“朋友”的角色,不希望他们扮演教师、家长、领导等传统权威角色。这说明学生迫切地希望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更希望作为一个成年人,与教师实现平等的交往,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去。这从客观上印证了高校改革的必然性。4. 传统评价弊端凸显,过程评价得人心。“学生希望导师采取何种方式评价导师制的指导效果”这一问题当中,大部分的学生希望教师可以从“提供奖励、论文、课题申报书”和“提供个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前者说明了在地方高校本科当中,学生希望可以从知识的具体应用方面得到导师的评价,而不仅仅是一张试卷和分数论输赢;后者说明了学生希望弱化传统的结果考核,希望在导师制的教学中更注重过程考核,这一研究结果也符合高校教育改革趋势。5. 关注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三个年级的大学生最希望自己的“专业能力”可以在导师的带领帮助之下得到提高,其次分别为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呈现高度的相关。这说明大学生不仅希望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希望可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四、提升对策

一是多管齐下,提升满意度。1.加大导师制宣传力度。利用各种传播途径使新生对导师制实施的原因、背景、意义等内容有比较详实的了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导师制建设的热情。2.鼓励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向符合条件的导师提出申请,再由导师根据自身科研、教学情况决定是否接受学生的申请。

二是提高导师自我修养,健全自身人格。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之一是导师的综合素质,选拔出高素质的教师担任导师,这在本次调查中是学生非常明确的诉求。因此,一方面学校在选拔导师的时候可着重考察教师的人品、责任心等人文素养,摒弃完全倚重职称、学历的传统陋习;另一方面,导师也需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育人水平,使自己更加智慧;經常进行自我反思与教学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个人的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师德师风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育人的可信性。

三是理解尊重学生,转变教师角色,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导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意向,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以“朋友”的身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走入并体验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与学生心灵共鸣,引领他们实现内心力量的成长,从而发挥育人的功能。

四是推行过程考核,完善学生评价方式。推行导师制客观上要求改变单一的结果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可以从学生发表的论文、科研竞赛情况、项目参与度以及个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考核,避免学生采用突击的方式获得较高的学业评价,也使评价方式成为学生的“激励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1):20-23.

[2]嵇小怡.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温州大学为实例[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06.

[3]戴静.科教融合视角下的农业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基于武汉某农业高效的实证调查[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4]刘国瑜.科教融合:大学学科建设服务本科教育的切入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4:62-65.

[5]何婷婷.基于學生视角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09(35):829-830.

[6]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2):55-58.

[7]何于丹.基于学生需求的本科生导师制探讨——以J学院为个案[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8]付轶.我国大学生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9]王颖,王笑宁.本科新生导师制对大学生的影响路径及试试效果研究[J].教育研究,2016(1):26-34.

[10]杨晓莉,孔利平,彭芳.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与探索[J].大理学院学报,2010(9):95-97.

[11]吴立爽.地方本科院校多元化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5):74-76.

[12]顾建民.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6-107.

[13]林正范.大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230.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调查研究需求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