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立体式学习评价创新探究

2017-06-09陆俊

江西教育C 2017年5期
关键词:笔者动作测试

陆俊

小学体育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学科,其开设的目的绝不是让学生在学习完一系列运动技能之后完成一场期末考试或者通过几次体能测试。体育是一门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学科,既强调学生的体能素质与运动技能,更重视他们的健康成长,关注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随着人才需求的变化,只有心理与身体素质俱佳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于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方式,也应该跟随时代变化,使小学体育课既能促进学生提高体能水平,又能帮助他们习得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培养自信、勇敢的品质。在日常体育教学探索中,笔者打破传统體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思维,运用灵活、丰富、立体的评价形式,打造富有生机与创造力的体育课堂。

一、打破单一标准,优化评价维度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模式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忽略日常体育锻炼过程中的感悟。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师应当多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个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本身。

譬如,由于一些不可抗力以及个人自身体质的差异,有些学生天生就具备强健体魄和运动天赋,当他们学习动作要领后就能顺利完成运动指标;而有的学生体质一般,身材矮小,在跳高、投篮、跨栏等运动项目上很难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他们参加团队游戏时总能表现出极强的合作精神和灵活性。作为教师,对待学生不能“一刀切”,用同一种标准去评判不同体质、不同起点的学生。笔者会制定等级式评判标准,根据学生的进步幅度分别进行量化评分,尽量做到既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又不纵容小部分学生的懒惰作风。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前滚翻起立、接球”的技巧,这是一个锻炼学生身体柔韧度的动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身体比较笨重,动作连贯性较差;有些学生学习过舞蹈,身体柔韧度极佳,轻轻松松就完成了一系列动作。为了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笔者从“动作完成速度、进步速度、认真程度、勇气水平”等多个维度分别对学生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一些非常刻苦却无法完成动作的学生给予了鼓励,不至于打击他们在体育锻炼方面的信心。

二、打破单一主体,丰富评价对象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测评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成绩孰高孰低决定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这样的测评方式主体单一,客观性和真实性欠缺,学生心理负担大。笔者认为,评判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需要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形式;另外,还应给予学生评价教师的机会,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意见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这样双方才能共同成长。

例如,三年级阶段学习“徒手操”后进行测评,笔者首先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分别进行动作展示。在此过程中,笔者与其他三组学生对展示组进行评分,随后接受考核的学生进行自评。笔者还让学生对教师进行不记名评价,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针对教师当堂的授课进行打分并提出意见或建议。其中,有一名学生对笔者说:“老师在做徒手操示范时动作太快了,我在最后一排看不清楚。”笔者采纳了这个意见,在接下来的动作演示中放慢了速度,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学生在自主评价与评价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己在课堂中、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打破单一测评,提升评价实用性

小学体育课的活动十分丰富,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他们放松身心的好时机。然而,这样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却只有一种测评方式——考试,不免有些单调。笔者认为,体育课不仅课堂要活跃、内容要实用,测评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让学生心理上不再害怕考试,不会因为害怕考试而逃避体育锻炼。

例如,学习“运球上篮”这一技能时,一般的考核方式就是学生逐一在规定场地内进行测评。测试场地一般很空旷,只要学生掌握了动作步骤,基本上都能顺利通过考试,但这与实战中的场景相差甚远。可以说,这样的测评方式不具有实用价值。为此,当学生运球时,笔者让其他几名学生进行适当阻挡(无违规动作),并组织学生充当“评委”进行现场计时计分,即谁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动作就可适当加分。在这个评价参与、评价竞争的过程中,学生以多元的角色参与到了测试中,他们由测试的对象变成了测试的主体。测试现场十分热闹,学生们表现得非常专注。一个简单的测评变成了一场仿真的篮球实战、一场有趣的良性竞争,学生兴致高涨,动作完成起来越发得心应手。

总之,评价是体育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发挥评价的力量,以评价调控体育课堂,使之更具灵活性。打破评价思维定势,赋予评价新的生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自主评价、自主成长的乐趣与成就感。把评价用“活”了,体育课堂也就“活”了,学生才能真正地动起来,积极参与其中并追求卓越。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文华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

猜你喜欢

笔者动作测试
幽默大测试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摄问”测试
动作描写要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