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美术课堂教学浅谈
2017-06-09孙姝雅
孙姝雅
摘 要:职教的美术课堂比较特殊。首先,美术课不是专业课,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其次,学生群体美术基础薄弱,很多学生对于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绘画方法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少。因此,本文提出,教师要以兴趣为突破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并不难,而且是愉快的。“兴趣、发现、合作、创新”型美术教育,是从教育观念、模式、形式和目的出发,将创新学习的方法与美术教育的规律结合并應用于美术教学实践中,开发创造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形成适应时代发展与需要的新型教育模式。
关键词:美术教育 兴趣 发现 合作 创造力
美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美术手段,培养受教育者对美术的认知能力与创造能力,是集美术文化知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艺术创造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
职教的美术课堂比较特殊。首先,美术课不是专业课,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其次,学生群体美术基础薄弱,很多学生对于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绘画方法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少。这就要求教师从兴趣打开突破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并不难,而且是愉快的。“兴趣、发现、合作、创新”型美术教育,是从教育观念、模式、形式和目的出发,将创新学习的方法与美术教育的规律结合并应用于美术教学实践中,开发创造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形成一种适应时代发展与需要的新型教育模式。
一、“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职教美术教学中的兴趣诱因很多,如奇妙的色彩、独特的构图、异常的作品尺幅、惊人的作品价格、艺术家作品背后的故事、变化多端的风格、迷人的材质肌理、与众不同的展现方式等。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欲望。上课开始用一定时间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训练,唤起创造美的欲望,在情感上要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色彩课上,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技法等因素去分析,显然学生们是不太愿听的。若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被带入情节之中,情节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关注,使他们被情节中冲突所吸引,并占据整个心灵。后印象主义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已经远不是一幅画的影响力了。有些商家直接把复制品装进盒子里,做成剪贴画的模式,向民众出售,上面写着“你也能成为大师”。只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把盒子里配的颜色涂在底稿上,一副像模像样的《向日葵》就诞生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也拿出这样一个复制品来进行对比,从而讲解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花卉,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情感的体现。他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而不是我们手上廉价的复制品所追求的利益。这样分析作品内容,再结合现实,引导学生觉得美术课堂很贴近生活,我们似乎离大师很近。学生会逐步发现了构图的巧妙变化、色彩的冷暖对比以及点、线、面的结合等等,不但审美意趣得到提高,在强烈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们创造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会感到画这样的画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尝试。所以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发现”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
发现艺术的美,因学生层次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喜欢探究作品的整体风格,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被作品的表象、题材、技法所吸引。这也可以理解为重艺与重技的差别。如果把握了这样一个基本规律,在美术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引导,将其对作品特有的情感予以宣泄,从而感悟并发现美,那么美术教学中“发现”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发现”的过程应当潜移默化地进行,这是由美术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美术教育过程应该是自觉的,愉悦的,慢慢渗透的,而不是灌输的。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环境中,时刻在接受着美的熏陶和感染。一切教育活动中都渗透着美的教育。如告诉学生作业的文字工整、卷面整洁都能给人带来美感;学习用品和玩具的摆放有条理也会给人一种舒心的感受;在道德修养方面,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都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什么是美,美是无处不在的。想创作出美的作品,要学会发现美,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多掌握一些文学、美学、历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对美的概念就能慢慢地深入,从而达到创作美的作品的水平。
三、“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所谓集思广益,就是说大家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很多学科中都会有小组教学,美术教学中也不例外,倡导学生合作,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不同的专长。有的学生有想法,有创意,可能动手能力差些。这时,如果一个小组中的人有动手能力强的就可以互补了,很有可能做出优秀的作品。那么怎么样才能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呢?
首先,要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增加集体探索的频率。如教师可以布置任务,然后分小组讨论怎样实施。优秀的创意和作品可以奖励加分,这样学生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性去思考,可以锻炼思维,还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其次,讨论之外可以设置辩论的问题,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两方面的思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从辩论中互相启发,获得美术知识。辩论的过程会激起听者的广泛联想。这样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提醒,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再者,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适当放在课堂外。例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带领学生看展览、开展社团活动课,进行室外写生。因为在此类活动中,学生无论是作为参与者还是作为学习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优秀的作品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美展,互相切磋技艺、交流经验、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都是有良好效果的,因此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讨论、交流、合作是全面提高学生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捷径。
四、“创造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创造力是美术的灵魂,在美术教育方面,很多老师都注重这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以为让学生能够画出一幅画,作者完成一个手工制作,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事实上,学生大部分都不是自己创作的,只是临摹老师的范画,然后进行添枝加叶。这样的作品是没有创新灵感的,同样,也是没有创造力的。美术创造活动都以不重复性为前提,对不同年龄和层次的学生应因势利导,积极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想。耳朵人的创始人之一的高中学生田地,在参加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纯艺系在重庆的交流活动后,研究生导师DavidMakb教授看了他的画之后非常吃惊,认为他的能力可以不用上大学了。田地的绘画方法是他的父亲自创的,叫改变绘画,边画边改变,让孩子慢慢意识到一切是可以改变的,比如画一条鱼,可以把鱼的眼睛改变成一只蜜蜂,那么除了蜜蜂,还可以改变成什么?可以改变成珍珠、贝壳、樱桃、核桃等等,这种改变就是创造力的培养。还有,教学时总是发现学生的画没有灵感,没有新意,其实可以发现田地的绘画很多和生活有关:画身边的一切,你的灵感永远不会枯竭。田爸爸告诉儿子:“艺术是表达,画画除了好玩,还可以表现喜怒哀乐。”那么老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可以引导学生边观察边画画,边画画边联想,边联想边思考,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当素材,如吃的汉堡、用的电池、读的书等等,这些都可以画到作品中。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让学生学习各种技法来丰富画面,其实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益处。真正画画,一支签字笔就够了,好的创意也不在乎色彩的艳丽和技法的突出。教师要懂得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发作用,从改变学生的思想入手。只要有了思想,学生就会随心所欲,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画出来的作品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思。学生有好的创意,要多鼓励,这样学生才会满怀信心地去创造。
五、小结
在职教的美术课堂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得到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引导方法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助推器。对于教学来说,方法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美术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要懂得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我们还应继续努力探究更加丰富、更为有效、针对性更强的美术教学法。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谢雱著.中学美术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冯建军.现代教育学基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李建平.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淮海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