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诗教学,别让儿童的视角缺位

2017-06-09孙媛媛

江西教育C 2017年5期
关键词:题眼现代诗歌植树

孙媛媛

现代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精妙的构思、独特的形式成为学生喜爱的文体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儿童喜欢的方式,设置契合儿童认知需求的路径展开对话,不断推动学生的主体融进,充分利用和迁移教材价值,夯实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在强化审美体验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

一、关注题眼,紧贴儿童认知走进诗歌

人们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题眼就应该是文本的灵魂。细读文题,不难看出《走,我们去植树》的题眼就在一个“走”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少年儿童内在的幸福与欢欣,形成了一呼百应的气势。其实,很多学生对于植树并不陌生,但真正参与过植树活动的人却少之又少。教师紧紧以内在的生活体验为基准,借助题眼顺势迁移,为学生想象展开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教学这一板块时,教师设置了两大板块:首先,教师出示语句:走,我们去 。请学生链接生活经验进行填空。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打篮球,每投进一球,那感觉真爽;钓鱼,在大自然中放松自己,也是一件难忘的事情;游乐场,那才叫带劲呢!……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内心充满了激动与兴奋,随之而来的正向迁移,使学生的这份心境与诗歌中蕴藏的情感形成了共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师引领学生回忆自己植树经历或者他人植树的乐趣:学生纷纷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濡目染来叙述自己的快乐体验。全体学生在经验交流与分享中真正感受到植树独有的快乐体验,对一起参与植树形成了积极的期待。

在此基础上,诗歌第一部分的内容也就呼之欲出。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诗歌第一、二自然段,并结合诗题“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感受题眼中所蕴藏的真正感情。这样的认知体验,并不是作者硬塞给孩子的,而是学生在体验分享之中,将自己转化为诗歌中的植树儿童,从而在想象与朗读中,形成了积极有效的认知体验,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内容,契合儿童认知解读诗歌

现代诗的教学常常在内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之间徘徊不定,要么是紧扣语言感知诗歌承载的信息与情感,要么就是纯粹性诗句形式的感知与历练。如此割裂的形式,最终导致课堂教学难以真正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加强现代诗歌内容与语言训练的有机整合,在内容提炼、主题归纳过程中顺势完成语言的训练,起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走,我们去植树》就运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赞美了植树造林的巨大好处。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对植物好处的感知与提炼就应该成为解读这首诗歌的重点。在突破这一重点时,教师可以将其与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整合起来,教师可以从诗歌具体内容入手,结合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先借助诗歌语言信息,对植树好处形成初步的感性体验,随后出示这样的诗句,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罗列与规整。“每一棵树,就是一份希望。这一棵棵树苗,给我们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帮我们__________________,……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感性认知进行重新的关注与体验,给予学生斟酌、推敲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升。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循着“读诗、解诗、补诗”的方法,大胆舍弃了对诗歌的繁琐分析,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诗的语言加以再现。整个过程,既有对诗歌内容的体悟诵读,又有对诗歌语言的悦纳内化,更有对语言的实践运用,学生在富有意义的语言悦纳中习得语言,促进了学生言语能力的不断发展,为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提供了历练的平台。

三、聚焦文体,尊重儿童审美历练诗歌

从审美的视角来看,很多现代诗歌的语言活泼明快,意境幽静深远,充盈着浓郁的形式之美和主题之美。因此,教师不能将现代诗歌的教学止步于已经教过的层面上,而要从紧扣现代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儿童原有的认知起点入手,提炼出最佳的核心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在審美中明确语言运用和表达之法。

如在这首诗的第五小节时,很多学生都被诗句对仗工整、言简义丰的特点所感染,深深意识到只有大量的植树造林,才能真正地远离风沙。教师紧扣这一段将言语训练与审美熏陶进行有机结合,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步骤:首先,教师结合诗句语言特点,采用引读方式让学生诵读对仗部分,感受诗歌语言独特的对仗之美;其次,在分组赛读、男女生分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那群正在山岭植树造林的少年儿童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学生尝试将诗歌的语言转化为鲜活可感的情景,丰富学生对诗歌解读的体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充盈。在这基础上,教师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为学生展示了“漫步山林”“树木葱郁”“鸟语花香”三幅图片,引导学生借助诗歌语言的特点,对三幅图片中的内容进行自主性创作,展现画面中的和谐之美。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将学生置放在浓郁美学境界中,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感受诗歌的语言之美、情境之美,并在最后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提升再现美的表达能力。

总之,现代诗歌语言独到、意境深远,是促发学生认知体验和语言运用的绝佳载体。乍一看,现代童诗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去甚远,其实诗歌结构的设置、表达的视角、选择的切入点都无限接近儿童本真的趣味。因此,教师要在紧扣现代童诗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采用整合运用策略,将童诗诵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审美体验和语用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现代诗歌教学的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洋港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题眼现代诗歌植树
植树
植树真快乐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植树鸟的来信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浅谈中学生命题作文审题教学的策略
植树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