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影视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2017-06-08赵敬莎
赵敬莎
〔摘 要〕随着影视产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影视教育成为教育者和影视从业者关注的对象。通过与国外知名艺术院校的比较,认识到我国高校影视教育的不足,是改善国内影视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高校应通过改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适应产业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多元 实践 “互联网+”
我国目前有2000多所高等院校,其中有上千所高校开设了影视类课程,影视教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国的影视教育现状并不乐观,与国外几所知名院校的对比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应通过改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来培养适应产业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一、重视影视教育的多元性,培养复合型人才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乔托·卡努杜认为,电影是把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电视剧也是如此。培养高素质的影视人才,影视教育应该从宏观角度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非线性思维,从单一的影视艺术中走出来,以更加广阔的视角思考影视艺术。从影视艺术的发展脉络来看,它的每次变革都深受其它艺术的影响,如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绘画、音乐等。一、二十年后,电影开始了一场先锋运动,之后的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也是现代主义兴起的标志。想要真正理解新浪潮电影,必须从它的根源入手,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西方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这一时期诗歌、绘画艺术的研究,把握现代主义电影的艺术特点。
影视作品中经常用色彩表达主题(如电影《黄土地》),用音乐营造气氛,甚至把舞蹈作为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如电视剧《歌舞青春》),影视艺术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将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知识体系。影视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进行全方面的艺术熏陶和培养。
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生部的招生要求就体现出了一种多元性的教育理念,学生除了需要提交成绩单、推荐信等必要材料之外,还需要提交视觉作品,包括一部短片和十张以下静态照片,静态照片可以是摄影作品,也可以是学生其它艺术才能的体现,如雕塑、绘画等。录取委员会将这些作品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在其它艺术门类均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占有优势,而局限于电影这一领域中的学生则处于劣势。相较而言,我国的影视教育非常缺乏多元性,各艺术门类缺乏融合,尤其是艺术类院校,影视、音乐、舞蹈、建筑等在各自领域独立发展,影视专业的学生很少接触到艺术史、美学等通识类的课程,对艺术的认知较为单一,影视人才多偏于技术性,而缺乏深度的学理性。
当今,影视节目泛娱乐化、泛低俗化现象日益严重,媒体为了追求收视率,一味迎合观众的需求,而忽略了对影视艺术本体的思考。作为未来影视行业的主力军,影视专业的学生必须积累一定的文化内涵,接受精英教育,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才能够在纷杂的影视行业中保持对艺术的追求,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引领影视发展的正确道路。
另一方面,影视行业沿着产业化路线迅速发展,从生产制作、市场营销到放映环节,以及影视作品所产生的音响产品、衍生品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是一个劳动密集度极高的文化产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运作中,影视行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能仅仅是某一专业的佼佼者,更需要多元能力的培养。从影视制作环节来看,导演、摄影、剪辑等虽然各司其职,但也有职能的重叠,导演必须要有一定的摄影基础才能给摄影师确定大概的风格基调,摄影师对剪辑有所涉及才能提高拍摄的质量和效率。澳大利亚的昆士兰科技大学设有电影与电视系,学生入学之初不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而是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的个人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影视制作的全方位培养,学习编剧、导演、声音制作等各类课程,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性。我国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北京电影学院美术设计专业的22门专业课程,几乎不涉及影视产业的其它环节。
影视与心理学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导演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创作出一部部经典,希区柯克的电影(如《后窗》、《爱德华夫妇》等)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无意识、潜意识、镜像阶段、初始场景、浓聚、移换、窥视癖等心理学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影视作品当中。在影视作品的营销阶段也涉及到观众心理学的知识。台湾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将心理学、广告学作为重要的选修课程。此外,影视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影视人才还需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语言,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人文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高度重视既懂艺术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既懂经营管理又有外语交流能力、熟悉国际运作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
需要強调的是,培养多元能力和复合型人才并不是没有重点的杂学,多元性是以影视专业为中心,对多种艺术门类的了解和认知,建立更为广阔的知识体系,加深对影视艺术的理解。复合型人才是建立在掌握核心职业技能基础上,还具备较为广泛的相关技能,作为核心技能的辅助。影视教育要有目的地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加强对影视人才的培养。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影视教育通过理论教学传授间接经验,夯实理论基础,而检验这些理论成果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影视产业涉及到很多技术操作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和解答,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比较薄弱, 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三个方面。
(一)课程安排。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生在校三年期间,除了对影视理论课程的学习,还有大量的影视制作实践:第一学年需要拍摄三部不同要求的短片,第二学年拍摄一部十分钟的影片,第三学年准备毕业作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接触编剧、导演、摄影、剪辑等各环节工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且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影视知识的同时,很快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再从实践中查漏补缺,转化为自己真正掌握的技能。而我国高校的影视课程多以理论为主,从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研究生课程表中可以看到,我国的影视人才培养偏重于理论研究,缺少实践经验的支撑,理论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也弥补不了实践匮乏的缺憾。由于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我国影视专业应届毕业生不能很快投入到影视工作中去,相关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经常会要求一到两年的工作经历,影视行业缺少人才,但毕业生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与理论课程为主相对应,国内影视专业多以试卷或鉴赏性论文的考查方式结课,部分院校会要求学生在毕业的时候交一部实践作品,但由于没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学习和训练,作品的水平普遍较低,多数都是草草了事。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影视人才的质量,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增设相应的实践课程,改变考核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储备。
(二)师资力量。实践课程需要有相应的教师团队,有人曾对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师构成做了统计,对其中25名教师分析发现,拥有博士学位的5人,占20%;有硕士学位的13人,占52%;;其余是拥有学士学位。同时这些教师都有媒体从业经历,有1~ 3次媒体工作经验的5人,占20%;有4~ 6次媒体从业经验的13人,占52%,有7~ 10次媒体从业经验的7人,占28%。从教师数量和教师学历来看,我国高校的资源并不落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现有教师25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17人,占68%;有硕士学位的7人,占14%,1人拥有学士学位,仅占2%。国内大学教师招聘的基本要求都在博士以上(包括博士),部分院校招聘还有对教学经验的要求,但并不把专业实践经验作为重要参考。很多综合类大学的影视专业教师的学科知识背景来自中文、哲学或者历史,教师本身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忽略影视实践教学。
近年来,部分高等院校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聘请兼职教授的形式强大教师队伍,他们根据自身工作经验,讲授影视专业相关课程,带领学生们实地参观拍摄现场,与导演、编剧等面对面交流,在实践操作中扎实并丰富理论知识。但想要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必须从本校的师资力量入手,聘用有相关从业经历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可以传授技能,还能给学生提供很多校外资源,如各类展映活动、交流演讲机会等,推动实践性教学的进一步深入。
(三)硬件设备。实践课程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撑,澳大利亚电影电视广播学校拥有各种非常专业的电影、电视和广播设备:好几个不同规模的摄影棚,棚内有齐全的灯光、道具、推车、机械臂等设备;有相当先进的录音剪辑设备等。且该校紧邻美国华纳公司在澳洲的制作基地,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实践机会。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影视设备更新缓慢,很多都已经被市场淘汰,为了延长设备寿命,学生还需要经过较为严苛的程序才能借来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电影与电视系,每年拿出14万澳币作为设备预算。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有关部门重视实地操作在影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投入一定的资金更新、增加设备,为实践教学提供设备支持,再加上专业教师的指导,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影视人才。
三、“互联网+影视教育”的教育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对影视产业和影视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的模式也应该被广泛应用于影视教育中。
互联网能够为影视教育提供更广阔的的平台,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向教育信息化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到更多的学习机会,除了有丰富的影片资源、许多著名导演的访问视频之类的资料,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课,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室授课。此外,学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论坛、学术讲座、在线咨询等多樣化活动,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名师的课程,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专家、教师和同学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影视创作比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还可以通过网络与企业形成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影视教育的融合,必然能够促进影视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影视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支,担负着培养新一代影视人才的重要责任,影视教育应在深化理论教育改革的基础上,重视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多元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末.多元与实践:纽约大学电影MFA教育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05:154-160.
[2]许苏,徐桂林,严英.突破与转型:对当下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的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02:72-74.
[3]项仲平.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探索与影视艺术教学模式的建构[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108-111.
[4]本报记者.何晓诗.电影产业呼唤高端复合型人才[N].中国电影报,2012-06-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