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译著《光学揭要》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
2017-06-08郭建福郭忠敏
郭建福?郭忠敏
【摘 要】 《光学揭要》是晚清传教士赫士和中国学者编译的物理教材,曾在教会学校及中国官办学堂使用。该书涉及光电统一之前的光学主要内容与光学器具300余种,是最早向中国介绍光的特性和用途的书籍,具有实验先行、联系生活等特点。
【关键词】 光学揭要;编译者;内容;特点
一、《光学揭要》编译者赫士简介
赫士1857年11月23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默瑟县,自幼丧父,由其母亲和姨母抚养成人。1879年就读于匹兹堡神学院,三年后毕业得教士毕业文凭。1882年11月,新婚不久的赫士受美北长老会派遣,到达山东登州,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教育和传教事业。
赫士是作为大学师资被派到登州文会馆协助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1836-1908)工作的。登州文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博士1864年创办的蒙养学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于1882年被确定为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基督教大学”。1895年,赫士接替狄考文任文会馆监督,设立《山东时报》,大有裨益与我国。文会馆也为中国现代科技教育培养了早期的师资力量。
1901年初,山东巡抚袁世凯敦请赫士帮他创办山东大学堂,并出任西学总教习。1903年,赫士因坚持自己的信仰,反对偶像崇拜,离开山东大学堂。之后先后在芝罘、潍阳和青州等地担任神学教习,期间曾短暂回国。1917年,赫士担任齐鲁大学神学院院长,1919年,赫士带领18位神学生离开齐鲁大学,并在潍县创建山东神学院,并任院长。1922年,赫士将山东神学院迁移到滕县北关,始称华北神学院。1942年3月,赫士夫妇被日军关押在潍县集中营,生活非常艰苦,但赫士毅然放弃了国际红十字会主持下的美日两国交换俘虏的机会,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年轻人。1944年4月2日,赫士在潍县集中营去世。集中营被解放以后,赫士夫人返回美国,不久便去世。
二、《光学揭要》内容及其特点
《光学揭要》它所据底本为法国迦诺(Adolphe Ganot,1804—1887)著《初等物理学》(Element de Physique)的英译本(Elementary Treatise on Physics)第十四版第七章,但中文译本对原著做了删减,译者也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而写成的。这也使得这本书不但内容详实、便于教学,还具有了当时其它一些物理学译作不同的特点。
1、实验先行、联系生活
应该说《光学揭要》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实验。无论是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的,就有五十多个,而这些实验之中,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是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光学揭要》开启了中国光学教育专用实验仪器的时代,之前的光学教育和研究是没有专用的实验室和实验仪器的,中国人也很少做实验验证,更买不到实验仪器。而几乎处于同时期的登州文会馆,理化实验室已初具规模,配置的各种试验器材达300多种,仅光学实验仪器就有60多种,是当时我国最好的理化实验室。美国长老会山东差会在向总部的报告中说,文会馆已经拥有“大量物理和化学仪器设备,拥有中国最多和最好的物理和化学仪器设备”。狄考文在给美国杰斐逊学院同学的一封信中也说:“我花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与金钱制作物理仪器设备。我在这方面有天然的兴趣,我认为在中国,自然科学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现在拥有与美国普通大学一样好的仪器设备,比我们毕业时的杰斐逊学院的两倍还多;这里的仪器三分之二是我自己花钱制作的。”最为让人称道的是,实验室和教材是相配套的,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专用的实验仪器,排除了一些因素的干扰,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如用木圜演示反射定律实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迅速得出反射定律结论,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种木圜演示仪在现代中学物理课堂上仍然使用,只是材质不同而已。文会馆的狄考文、赫士等人还自己制作一些实验仪器,并设计实验,如验证漫反射实验,“如图甲为玻璃杯底衬黑绒置暗室中,乙为射影灯,令灯光射入杯底之黑绒,则室中之暗略如故。若于杯内燃有纸烟,令光射入,则室内较明。盖烟中之微点有反光之能也。”这一实验底本中没有,应该是师生教学中自创的实验。
2、光学仪器、种类繁多
书中较为详尽介绍了各种显微镜、望远镜、映画镜、尼可镜、投影仪(射影灯)和照相机等实用性很强的光学仪器,其中尼可镜、虚无筒、光栅为较早介绍。而映画镜作为电影最初的原始形式,也較早的出现在《光学揭要》中。孙健三先生曾高度评价《光学揭要》对我国电影事业的影响和作用,“日语中表示电影的‘映画这一词则源于在山东蓬莱的民办学堂登州文会馆和北京的官办学堂京师同文馆,日文中的‘映画借鉴了这两所学堂的中文教科书——《格物入门》和《光学揭要》中的称谓。”“该书从‘论眼、‘论光开始,囊括了‘映画镜、‘映画幕、‘射影灯、‘照像器、‘日显微镜(运用日光进行显微放映)、‘电显微镜(运用电光源进行显微放映)、‘X 光成影与放映等教学内容;不仅把‘放映术的学理从长期使用燃烧生光光源进步到电光源时代,并初步构成了‘电影前学领域的学科体系,把我国‘视觉教育的水平,带入了‘电影前学时代,为‘电影学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出现,在学理、师资、教学器材、教育界及文化界的心理接受层面做了初步准备,也为‘电影和‘光学,在我国高校校园里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三、结语
《光学揭要》还是采用的传统的口译、笔述的传统译书模式,很多内容专业性比较强,当时也还没有规范的物理术语翻译标准。对于当时的中学物理教学,其内容太难,对于理工科大学堂教材难度又相对偏低。随着庚子国变后译自日本的物理教科书大量涌现,特别是饭盛廷造的《物理学》的出现。这些教科书大多包括力、热、光、电等内容综合性更强,术语更为规范,比较适合当时清廷新制定的学制标准。而且《光学揭要》译者赫士博士在建立山东大学堂之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基督教信仰研究和翻译著述传教著作上面。因此该书在1899版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这本开启中国光学教育实验大门的著作,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参考文献】
[1] 王元德 刘玉峰.文会馆志[M].潍县广文学堂印刷所,1913.
[2] 廖一中 罗真荣整理.袁世凯奏议.订美国人赫士充大学堂总教习片[M].
[3] 赫士口译,朱葆琛笔述,周文源校阅编译.光学揭要[M].上海美华书馆出版.1898.
[4] 登郡文会馆典章[M].上海美华书馆,1891.
[5] 孙健三.中国早期电化教育探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6.
【作者简介】
郭建福,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史研究院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和物理学史研究,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一实验学校物理教师.
郭忠敏,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一实验学校物理教师,研究方向:教学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