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的应用价值

2017-06-08黄俊杰

新西部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摘 要】 文章认为,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在阜阳地方历史文献编撰、充实阜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推动阜阳市抗战历史的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多得的甚至是最为有力、最为真实、最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 抗战老兵;口述史料;史料价值;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口述史研究愈加受到重视,但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对于口述史料的应用价值研究仍不尽人意。由于学术上的欠缺,社会各界人士对探访抗战老兵时所获得的珍贵史料并没有加以研究、利用。本人通过走访抗战老兵数十人,结合“阜阳益爱志愿者协会”保存资料和“关爱抗战老兵网”信息及专家研究成果,以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为基础,对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在阜阳地方历史文献编撰、充实阜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等方面做了一定的论证。

一、口述史料丰富了阜阳市地方历史文献的编撰

众所周知,在以往的地方文献编撰中,往往重政治而轻民生,重精英而轻大众,重“上”而轻“下”,尤其是关于阜阳抗战史,其描写仅仅侧重于“阜阳保卫战”和日军对阜阳地区的几次空袭等,对于阜阳子弟抽丁入伍、保家卫国的历史贡献记载甚少,或仅仅限于大部分现居于阜阳的部分抗战老兵,并不具备普遍性。因此,在阜阳地区文献编撰中增加抗战老兵的历史贡献记载比例或专门为这些抗战老兵著书立传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第一,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和阜阳地区文献资料可以相互补充和印证。首先,“人类活动无比繁复,即使再详细的文献、档案,也只能记录下其中微小的部分。”[1]在以往阜阳地方文献的编撰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部门文献为基础,地方文献是一地之全史,然“部门”仅仅是一地广阔社会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因此单以部门文献为基础,无法满足地方文献编撰的需要,特别是针对抗日战争时期阜阳地区的历史,更不能离开抗战老兵之口述史料的补充和印证。

其次,各抗战老兵虽然身份与普通的老人有所差异,但其也是阜阳近现代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并且比普通老人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和眼界,其口述史料对于阜阳地区文献的编撰是有力的补充。以开挖刺槐新河为例,现存的阜阳地区文献中,只记载了原因、形势、时间、事件、过程、领导者、劳工来源等“上层”历史事实,而对于各县、镇、乡、村等中下层干部对于上级命令的组织执行、劳工们在开挖河道的过程中所受的苦难和心理变化、劳工们在开挖河道的时间段中其家庭的生存状况等“下层”事件记载甚少。须知其在复员之后基本上都会在其所在乡村任村干部,对于中下层普通民众的基本生活状况和心理变化十分清楚,这是研究阜阳地区近现代历史不可多得的史料,若要使得阜阳地区文献更加生动、更加面向大众,离不开抗战老兵口述史料对于阜阳地区文献编撰的补充。

再次,地方文献编撰的史料来源多是文献,倘若文献出现偏差和错误,则无论编撰者文笔如何绝妙,都不可能将历史的真实记录下来。如在大部分人认识中关于新四军、八路军战士的入伍方式全是自愿参军,而国民党兵几乎都是通过拉壮丁的方式补充兵源。但个人通过采访得知,事实并非如此。由此可以看出,只有通过抗战老兵口述史料和文献资料的反复印证,才可以使历史事件接近或达到历史事实的真相。

第二,以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为基础所编撰的文献资料,是阜阳地区文献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阜阳地区文献资料的编写,时至今日仍无法摆脱传统的精英史观、政治史观等为主导的“自上而下”写历史的弊端,但随着20世纪60年代“新史学”的兴盛,传统史学观点逐渐式微,“自下而上”写历史逐渐被重视,因此阜阳地区抗战老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依据其口述史料编撰的文献资料在阜阳地区文献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历史的潮流,符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

另外,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不仅具有普通民众的社会视角,更具客观性,这种出于普通民众而又高于普通民众的视角,更是将抗战老兵口述史料的独特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是值得我们通过其口述史料编写专门文献资料。除此之外,从情感上来说,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许多卫国者战死沙场,尸骨无存,甚至没有留下姓名,那些死里逃生的战士,如今已成耄耋老人,但他们在复员后因为种种原因,大部分老兵甚至受到误解、批判,如今将他们的事迹编撰成书纳入地方文献系统,不仅是我们的应尽之责,更是对这些抗战老兵所做历史贡献的认可和尊敬,如抗战老兵王佩文所说:“我这辈子没有什么追求了,就想能不能给我发个勋章,死了也闭眼了。”

第三,從口述史在地方志领域的应用来说,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能有力促进和推动阜阳地区文献编撰工作。首先,地方文献的编撰一般要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只能让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发言,但当下地方文献的编撰,都是第三者根据文献资料进行编修,这种舍本逐末的方式所编修的地方文献,在真实性上无疑是打了折扣;其次,口述史理念中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回到历史现场,这是符合地方文献编撰内在要求的,若是地方文献的编撰不能与历史同步,不重视对原生历史资料的采集,则不能保证地方文献的原生价值和现场价值,对地方文献本身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也有所损伤;再次,“口述历史的引入突破了以往历史著述偏重政治与上层建筑,较多地‘自上而下写历史的传统,使普通人的生活,社会的变迁,人民大众对历史的认识更多地带入史学领域。”[2]因此将口述史引入地方文献的编撰,扩大了地方文献编撰的历史视角,使其具有多元性的特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文献的史学价值;最后,在地方文献的编撰中引入口述史,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题中之义,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思想,但“应当指出的是,在地方志编撰中,关注历史与人的关系,并不意味着要浓墨重彩的记述个人的命运,而是要将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一个观察事物的基本视角,简言之,就是要以人为本。”[3]所以阜阳地区文献编撰工作的展开,运用口述史的方法,获取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并将其纳入到阜阳地区文献编撰工作的内容中,是符合理论要求的。

总之,在阜阳地区文献编撰中增加抗战老兵的历史贡献记载比例或专门为这些抗战老兵著书立传,不仅能使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和阜阳地区文献资料相互补充和印证,而且符合口述史在地方志领域的应用的理论要求,通过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所编撰的文献资料,更是阜阳地区文献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口述史料充实了阜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是充实阜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来说,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是始于20世纪20年代,终于今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的最为宝贵、独特、具有强大力量的素材;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也是为人师者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多得的甚至是最为有力、最为真实、最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

第一,我们在历史课堂中若仅仅采用教材中或者是网络上、文献中的历史资料,则只能将历史课堂教育停留在知识层面,很难让学生与历史产生共鸣,达到精神层面的教育目的,而辅以口述史料进行教学后,往往能达到精神共鸣的程度。

第二,从口述史的角度来说,“事实上,传统历史教学的手法具有浓重的以‘精英史学为中心的色彩,‘大众史学的地位长期被边缘化,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传统历史教学中所依据的某些文献材料的真伪程度也是值得商榷的,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文献史学家们出于各种原因而对史实加以主观臆造甚至可以篡改的不足和缺陷,口述史方法应用于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些不足和缺陷,也可使教师和学生从单纯依靠文献资料的书斋式教学模式中抽身出来,得以深入到现实生活中,直接来倾听普通大众对于历史变革的独特见解,并从中得到对历史本真面貌的切实体验领悟,历史教学也由此而展现出别具一格的教学路径与样态,进而迸发出源源不绝的生机与活力。”[4]“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口述历史不仅是一种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口述历史资源极大地补充丰富历史教科书,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口述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培养高尚的情感。”[5]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理论上口述史在历史教学中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是崭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更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更可以产生“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的历史思维,达到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

第三,在初、高中历史教育课程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明确提出初中历史教育要促使学生逐渐了解中国国情;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等。高中历史教育要促使学生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的本质所在,然何为之?吾以为,关键在于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从何处得到。

首先,历史教育当下所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无外乎古人与其英雄事迹或者今日之大家,这些人或早已仙逝,或离我们的生活较远,于学生而言,只能停留在想象中,并无多少真切之感,但诸抗战老兵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有些甚至就是我们家人、亲戚,对于他们在新中国建设的历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对于他们心中的爱国情感我们是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另外,诸抗战老兵在参军之前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他们用普通的身躯做出了不普通的事,这本身就是非常具有感化效果和教育意义的。

再者,诸抗战老兵大多数都愿意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来,更愿意用自己的事迹对年轻一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老兵倪绍贻:“我有个孩子在国外留学后不回来了,我经常说他,也这么和别人说,我说你是我们国家培养的人,我们国家辛辛苦苦把你培养成才,现在正是我们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回来,你不回来对得起国家吗?”另外,还有老兵已然用实际行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老兵李登山说道:“我前段时间到阜阳的一个小学做报告,我就告诉学生,要爱国,要好好学习,长大要为我们的国家做贡献。另外我还告诉我周边的年轻人,要爱国,要爱党,要相信真理,不能屈服,要敢于同不公平的现象做斗争。”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人所采访的老兵中,愿意用亲身经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正在进行的老兵占了绝大多数。

最后,众所周知,诸老兵已是耄耋之年,有些已过百岁高龄,所剩无多,我们在他们愿意和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何不让这些历史的见证者为我们的学生、为我们的年轻人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负责,更是对祖国年青一代的负责。

总之,对于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和阜阳地区教育而言,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来说,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的运用不仅让教师能在历史课堂上将知识完整的教授给学生,还能让学生与历史产生共鸣,达到精神层面的教育目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也是为人师者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多得的甚至是最为有力、最为真实、最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

三、小结

本人通过对所得口述史料研究,结合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的应用价值为基础,简单论证了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在阜阳地方历史文献编撰、充实阜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推动阜阳市抗战历史的研究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在阜阳地区文献编撰中增加抗战老兵的历史贡献记载比例或专门为这些抗战老兵著书立传,不仅能使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和阜阳地区文献资料相互补充和印证,而且符合口述史在地方志领域的应用的理论要求,利用抗战老兵口述史料所编撰的文献资料,更是阜阳地区文献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阜阳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而言,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来说,阜阳地区抗战老兵口述史料的运用不仅让教师能在历史课堂上将知识完整的教授给学生,还能让学生与历史产生共鸣,达到精神层面的教育目的以及为人师者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多得的甚至是最为有力、最为真实、最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

【注 释】

[1] 熊月之.口述史的价值.史林,2000.3.

[2] 李玉平.关于口述历史在地方志工作中的应用.广西地方志,2009.6.

[3] 劉善泳.口述史在地方志领域的地位与价值.中国地方志,2007.9.

[4] 杜钥.口述史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教育导刊,2012.1.

[5] 牟象森.试析口述历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

【作者简介】

黄俊杰(1993.03-),安徽阜阳人,任职于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方向:口述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
探究充分发挥当地红色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策略
新时期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反思
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对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及途径
简论博物馆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基础课”教学中的国家形象教育探析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乡土历史教学应做到功在外利在内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