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反思
2016-12-30杨顺琼
杨顺琼
【摘 要】本文试对新时期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据笔者调查,目前,我们一些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在荒芜。新时期,爱国,正远离我们的青少年。目前某些中小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笔者调查分析认为,目前某些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政治地位低,工作不能与时俱进
中小学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其积极作用不用多说,但由于校长个人素质的不全面,意识的不够充分,导致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政治地位低,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在校长负责制下,某些校长片面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党支部的事,而学校党支部书记、副书记,自然而然变成支持协助校长做好行政工作,无权也无钱组织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活动。支部管辖下的团支部,少先队教育工作者,地位也无法确立,工作积极性不高,开展活动,走走形式,发展一下队员、审批一下团员。同时,作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主管者的学校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大多数学校是行政指派的临近退休的老同志,几十年的拼搏,几十年的风雨让他们精力,体力适应不了新形势下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让他们无法与时俱进。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下,爱国主义教育成为班主任的事情,有责任感的班主任非常重视,反之,则令人担忧。
二、中考、高考的激烈竞争挤压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空间
从二000年高校扩招以来,现在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在六百万左右,几千上万人去竞争一个公务员职位的情况已数见不鲜。面对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片面:只要成绩好就行,别的都不在乎。学生读书的目的是能考一个好大学,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为了迎合社会,某些校长、班主任片面的以中、高考高分、名校率、一本率为中心,爱国主义教育淡化,一切活动围绕学生的分数转,要求学生发扬白加黑、五加二、朝九晚五的拼搏精神,形成了“天下熙熙,皆为分来;天下攘攘,皆为分往”的局面。
三、五一、十一放假对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冲击
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国庆节是以深化国民情感、强化国家认同、巩固政治合法性为宗旨,倾力打造国民身份,全力激发国民爱国热情的节日。这两个特殊的节日,是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载体。可某些班主任,不辩证考虑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的爱国教育作用,没有合理安排爱国教育活动的时间,让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理所当然的变成了学生放假娱乐的狂欢节。要么举家出游,疯狂购物;要么电子游戏、通宵达旦……强化国家认同,激发爱国情感的机会就这么失去了。
笔者学习成功学校的工作经验,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认为,要做好中小学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者素质,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课堂。在学校党支部配备不得力和行政领导不重视的情况下,班主任要抓好课堂这个爱国主义教育主战场,注意组织爱国主义专题培训,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想方法动员科任教师领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共识。让科任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找准切入点,寻找结合点,有机、适度、自然、和谐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充分挖掘本地爱国主义基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诗篇,班主任只有想方设法让爱国主义教育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扎根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肥沃的土壤,爱国主义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厚重的底蕴。
再次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长期的安逸生活,往往会淡化忧患意识,使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情感走向低落。针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借助国际国内一些重大事件,如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神舟八号载人飞天、涉叙决议案中俄投反对票等问题,在学校组织专题报告、学生演讲、集体讨论等系列活动,不但能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颖性和吸引力,而且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感染力和渗透力。
最后利用传统民俗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爱国主义情感实际上就是民族认同感,我国有很多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在班级教育中,如果对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得太少,会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失去可以依托的根基,成为飘渺的空中楼阁。
班主任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抓住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生动活泼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铸造学生“国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动力。笔者浅见,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宣传部1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