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生为本的初中化学课堂
2017-06-07张玉臣
张玉臣
摘要:初中化学课堂,应该或在“趣”字上,或在“动”字上,或在“拓”字上,打造一个以生为本的理想课堂。这样的课堂是一个有滋有味的展示场、开放场和拓展场,身处在这个“场域”中的学生必将得到多重滋养和锻造。
关键词:趣味引入;自主合作;拓展延伸
人教版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是介绍有关燃烧和灭火内容的。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文明,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那么,如何引领学生揭示燃烧的秘密和真相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以唤醒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构建以生为本的教学时空,创设能够紧密联系现实的拓展课堂,或能引领学生在化学王国的田野中精耕细作。
一、以生為本应该体现在“趣”字上
一堂优秀的化学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静态呈现,也应该是动态的趣味引入;吸引学生的化学课堂不应是单项灌注,而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优秀的化学教师,不是机械灌输,而是创设浓浓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
就《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而言,尽管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很多,但如果教师不能以新颖的设计、风趣的开场白等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么,学生仍然可能对燃烧“漠不关心”,不妨通过以下方式让学生步入“兴趣之门”:
1.魔术欣赏:烧不坏的手帕
2.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曹操率领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诸葛亮“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什么。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什么。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与火势有什么关系。
“优秀教师在课堂和学校能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气氛。”所谓“积极的气氛”首先应该以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为前提。上述设计中,“烧不坏的手帕?”“赤壁之战”中的有关章节,已经在上课伊始就创造出积极的气氛,最大限度地唤醒了学生曾经沉睡的细胞,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诸如“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材料方法”等颇具意味的问题,也在学生的兴趣激发中渐渐明了,进而成为吸引学生的心理动因。
二、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动”字上
好的教学或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所有感官。教学中的很多环节关键要看是否体现了以学生的“动”为主,是否与学生真正的自主自悟挂上了钩,是否在更大的意义上解放了学生,提升了学生?显然,当教师始终抱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对待教学时,课堂必将发生质的飞跃。
仍然以《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为例:
1.分组进行“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请你预测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谈谈你的推测理由。
2.自主探究: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什么?
3.合作归纳: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5.自主探究: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仔细探究,以上环节设计步步上升,引领所有学生动手参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货真价实”的互动,如此,学生对“燃烧的三个条件”逐渐明了,“师生间、学生间相互影响,共同成长,构成一个良好的课堂生态。”这表现在所有实验、所有活动和后续教学环节的走向,教师都引领学生全员参与,而不是个别能手“包办一切”,特别是尽可能地让那些学困生亲自操作,每一个人都不会冷落,正所谓:“多一点自主、让学生解放;多一点合作,让学生分享;多一点探究,让学生提升。”
三、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拓”字上
“化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确,好的化学学习应该引领学生和现实紧密拥抱,和丰富多彩的现实进行有意义的拓展、对接和印证。而在这样的拓展、对接和印证中,才培养出了睿智、多彩、厚重的学生。身处在这样场域中的学生是迷人的,课堂是迷人的,化学也是迷人的。而这,不正是化学学习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比如,以下延伸就充分注重了一个“拓”字:
1.炒菜时油锅和火的关系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可用什么方法呢?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应该怎么办?森林着火时应该怎么办?
2.自主探究干粉灭火器的原理
3.选择题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4.假如遇到火灾,你如何自救
这样的拓展既与教材紧密联系,同时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实际上引领学生在更广阔的化学时空内与化学对话,与思维对话,这也正是化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之理念的真正体现。这样的拓展,具有滚烫的温度,是一个有滋有味的展示场、开放场和拓展场,身处在这个“场域”中的学生必将得到多重滋养和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