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物理“导学案”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7-06-07李勇顺
李勇顺
摘要:“导学案”教学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当前的高中物理课堂应当借助“导学案”,概括学习重、难点,为学生预习提供便利;设计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开展课堂达标训练,检测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学案”;自主学习能力;概括重点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教学模式为广大物理教师打开教研新局面提供了思路,它主张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考纲和学科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对所要完成的教学重、难点知识进行分解,通过配备一定数量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以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借助“导学案”帮助学生明确本堂课学习目标,把握学习重、难点,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一、如何应用物理“导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概括教学重点,方便学生预习
高中物理知识容量大、教学节奏快,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多初中物理学得还不错的学生都表示:老师讲得实在有点太快了,一整堂课都忙着记笔记,书上画得密密麻麻的,也不知道哪些是重点。相比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上增设了很多新知识点,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選修3—4、选修3-5等内容非常多,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加快进度。当教师急于向学生讲解这些知识时,学生生怕有某一句重要的话没有记,恨不得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笔记记得特别累,但是仍然没有抓住重点。随着时间的积累,物理书上和笔记本上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也不知道应该重点记忆哪些知识点,学习质量难以提高。
对于课本上重难点知识的划分,教师应当借助“导学案”使学生一目了然。高中物理“导学案”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预习,在上课之前,学生就要对本次课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有初步了解,知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是什么、哪些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教师应当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概括出本章节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在预习时知道上课后应当重点听教师讲哪些内容、笔记上需要着重记录哪些知识点。
例如,鲁科版必修1第4章《相互作用》知识教学过程中,本章节一共有23页,但是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三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以本章第一节《重力与重心》“导学案”设计为例,教师应当为学生指出本节4个重点知识:力的概念、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重力、重心。在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问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发生形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画力的图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有何区别?等,学生在预习时,需要通过自己查找教材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重点关注教师所给出的这些问题,学生就能知道本章节基本知识点有哪些、上课时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有哪些,就不必担心上课时什么都要听却什么都听不好了。
课本上的知识是具有关联性的,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使前后知识环环相扣,将新知识系统、整体、有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在预习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带着问题走向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2.讨论难点问题,展开实验探究
在学生预习“导学案”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对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讲解。对于那些只需要略读教材就可以掌握的问题,教师一带而过即可,而对于那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应当进行小组讨论。方便学生预习是“导学案”的重要作用之一,但是在设计预习问题时,教师不可完全设计那些学生马上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这会使学生产生误会,以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简单,不利于求知欲望的激发。“导学案”在为学生概括出本节课所需要掌握的重、难点知识之外,还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供讨论的问题,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尽量为学生留有合作探究的空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合作学习的问题。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倡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和认知经验有限这一问题。合作探究并非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来实现头脑风暴,群策群力解决问题,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次升华,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探究对于讨论难点问题、展开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与本章学习内容有关的探究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例如,在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可知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直线运动,但究竟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呢?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这样的实验:将系有纸带的重锤从课桌面上空自由下落,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锤的下落过程,再对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数据记录如下表:
学生分为两两一组完成实验,可让学生动手测量一下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位移,然后代入s2-s1=s3-s2=s4-s3=s5-s4=aT2,可粗略判断加速度a不变,即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每一个实验现象的发生、实验规律的诞生都需要经过严谨的实验进行验证。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融入实验探究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做实验的技能与方法。教师应当借助“导学案”中的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不适宜将实验结论太过直白地写在上面,以免学生失去探究兴趣。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章节的实验难度不是很大,随着学生学习的逐渐深入,往后会接触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平抛运动、电磁感应现象等实验,这些实验难度会逐渐增大,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实验探究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绝不是平白无故设置学习障碍,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在“导学案”中,教师要为学生指出实验所需用具、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3.课堂达标训练,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作为“导学案”的设计者,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本堂课学习重、难点,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还要实时掌握学生自主学习进程,及时获得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信息反馈,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每章节进行课堂达标训练,通过查看学生对“导学案”达标训练的完成情况,获得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反馈。在自由落体运动章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上设计一些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和解答题,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重、难点知识。
“导学案”中课堂达标訓练的设计应当紧扣本堂课教学内容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在问答题设计中,尽量多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在抽丝剥茧中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于不同年级学生问题的设计,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高一学生重点掌握基础知识,高二、高三学生应重点考查他们能力培养的情况。课堂达标训练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使学生能通过检测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学习反馈。根据学生在达标训练中完成题目的质量,教师要及时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学习需要。
二、应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内容不宜过多
“导学案”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起到了辅助自主学习的作用,但不应当让“导学案”代替教材或者是教师的讲解,以防本末倒置。在“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上,教师应当尽量控制在10个问题以内,课堂达标训练学生用15分钟就能完成,太多的“导学案”易使学生丧失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紧紧围绕教材
“导学案”最终是服务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在进行“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紧紧围绕教材实际,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对教材所要学习知识的网络。“导学案”以教材为依据,并不是完全照搬教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适当进行删除、整合和补充。
3.满足不同学生
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平时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能感到富有挑战性,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可以获得学习成就感。“导学案”以基础知识为主,但适当增加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关注。
借助“导学案”,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学会反思和总结,教师也可以获得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我们倡导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不代表滥用、随便使用。教师在利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度的问题,以求“导学案”在物理课堂中真正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在“导学案”之外,广大物理教师还要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