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非文化异质性对中国在非投资企业的影响研究

2017-06-07吴倩

商场现代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吴倩

本文是企业海外投资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兴趣培养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着眼于中非文化异质性,研究文化差异对中国在非投资企业的影响,为企业减少文化冲突,在非洲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在非投资企业;文化异质性;对策建议

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这一构想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路径,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新的机遇。非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地,也是“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上不可或缺的关键点。非洲自然资源丰富,金、铬、磷等矿产资源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存储量占世界存储量的绝大部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多年来,中国与非洲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商业合作关系。据统计,2014年中非贸易额高达2200亿美元,2015年我国对非投资存量超过300亿美元;截止2015年末中国在非洲投资企业近3000家,占中国在境外投资企业总数的9.6%,投资领域遍及建设业、制造业、采矿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

然而,在当今复杂的政治经济格局下,中非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中国在非投资企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文化异质性导致的冲突是中国在非投资企业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社会发展历程、经济制度等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文化异质性是不同文化之间必然存在的一种特性。科斯认为文化差距与交易成本成正比,因此,本文着眼于中非文化异质性,研究文化差异对中国在非投资企业的影响,为文化差异带来的贸易摩擦提供解决方案。

一、中非文化异质性的表现及对企业的影响

非洲和亚洲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但是,非洲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原始、野蛮、神秘、落后。对于非洲文化的认识,更是如此。非洲文化是本土文化、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大融合,与中国文化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文化。不同文化氛围下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必然对商业活动也会有不同的见解。下文列举了中非文化之间差异明显且对企业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

1.历史发展的差异及影响。亚、非、澳几大洲的诸多国家都曾沦为西方侵略者的殖民地。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非洲的殖民统治侵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侵略方式最残暴,给非洲带去了严重的灾难。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采取一种不同于其他殖民地的侵略方式--黑奴贸易。侵略者们直接将人作为交易对象,将大量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开荒“新大陆”,为美洲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却导致非洲劳动力大量流失,经济严重衰退。中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西方国家对中国殖民统治主要是建工厂,开口岸,将中国作为原材料的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这些侵略活动虽然也带来了“流血”,但是客观上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一定程度上加快中国小农经济的崩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非洲境遇则没有如此“幸运”。黑奴贸没有使非洲建立起新的经济制度、社会结构,这也是非洲长期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被殖民导致近代非洲经济制度落后,市场制度不完善,在非投资企业没有良好的经营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威胁。

2.宗教信仰的差异及影响。非洲有三大宗教:非洲传统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传统宗教是非洲本土宗教,崇尚自然、崇拜图腾、相信巫术,信徒多为当地土著居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宗教正在走向没落。伊斯兰教在7、8世纪传入非洲,它的教义与非洲当时的封建制度、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很接近,所以得到了广泛的接受。现在是非洲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等国家几乎全民信伊斯兰教。基督教是15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开始在非洲广泛传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现在影响力大不如从前。在中国,少数人信仰佛教和基督教,大多是无神论者。据民调机构盖洛普国际2015年的调查显示,全球宗教信仰比例最低的是中国大陆地区,仅有7%,而非洲宗教信仰比例高达80%。可见,中国与非洲在宗教信仰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非洲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对非洲人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影响最大。例如,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徒)每天需要礼拜五次,每天耗费在礼拜上的时间至少半个小时,有时他们甚至会不顾一切突然停下手中的事务去做祈祷;每年的斋月期间,穆斯林员工上班时间缩短,许多商店也不营业。不可否认这些会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

3.语言文字的差异及影响。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它包含了本民族的人文、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等诸多方面。非洲语言种类繁多,占世界语言的1/3左右。部落多、被殖民等因素造就了非洲多语种并存的现象,语言环境较为复杂。同一个国家可能存在官方语、通用语、母语等不同的种类,其中官方语可能便有几种。在非洲,被广泛使用的官方语言有阿拉伯语、法语、英语和葡萄牙语,具体分布如下表:

表 非洲部分国家官方语言统计

中国的母语是汉语,一般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但是,非洲只有不到1/3的国家官方语言是英语,这就给那些在不讲英语的国家投资的企业带来了许多不便。一般中资企业员工掌握的第二语言是英语,掌握小语种的人相对较少。语言差异给各方的沟通交流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解,造成企业沟通成本提高,影响企业运行效率。比如,在商务谈判中,由于语言不通,还有在语言背景下形成的不同思维方式、做事风格的差异,都会影响谈判的结果。

4.时间观念的差异。非洲人在对时间的认知上,“慢”的观念根深蒂固。从“拖延不碍事,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好”的谚语,足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以前非洲生产力落后,农耕社会下人们对时间大多依靠天象的变化,没有精确的度量,从而形成了非洲这种“慢”的时间观。这对非洲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你跟一个非洲朋友约好7点见,那么非洲朋友晚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是常事;甚至某些非洲国家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也时常推迟召开。而中国人的观念与之截然相反。中国文化中的时间观念是“准时”、“今日事,今日毕”。这两种极端的时间观碰撞到一起必然会产生冲突矛盾。在非企业的管理人员常常抱怨非洲人懒惰、不守时、没有上进心,不愿意雇佣他们,导致在非企业中当地员工比例很低。对此,非洲某些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劳动法要求企业雇佣更多的当地劳动力。一方面,中资企业普遍认为非洲人技术不精、效率不高而不愿意雇佣他们;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和法律要求企业必须雇佣当地员工。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困难。

二、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國与非洲国家在文化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文化异质性对中国在非投资企业的商业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商业活动不断增加,中国与非洲各国在进行贸易活动时,必须正视文化异质性并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摩擦。

1.国家层面。不同的民族存在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增进互相的理解和包容,进而减少由于文化异质性给企业带来的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和各部门应加强文化交流平台的构建,通过利用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构建新型文化交流通道、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文化上的全方位交流。以此加深双方的理解,减少在商业活动中的摩擦。

2.企业层面。企业是投资主体,企业应当理解异质文化对企业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促进企业在东道国的持续发展。首先,面对中非文化异质性,企业应当保持求同存异的思想,充分了解并尊重东道国的文化,在不同中寻求平衡点。其次,中国企业应加强本土化经营战略。本土化的实质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源、生产、管理和营销等诸多方面融入东道国的经济社会文化中。人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企业在文化管理中不能忽视对人的管理。定期对员工开展文化培训,加强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相互交流,增加互相理解,有助于减少在工作的摩擦。最后,企业应积极构建共同的价值观。认识文化存在差异远远不够,还需要构建统一的价值观,才能集中人心,汇聚力量,使得企业上下所有员工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

参考文献:

[1]周凌霄.东道国文化环境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J].亚太经济,2006,5:80-83.

[2]张宏明.非洲传统时间观念[J].西亚非洲,2004,6:39-44.

[3]刘鸿武.非洲文化与当代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00-247.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