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保险企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2017-06-06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保险 2017年5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企业

李 琦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我国保险企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李 琦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布“一带一路”步入全面推进阶段。“一带一路”沿线辐射53个国家、94座城市,覆盖44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29%。沿线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是目前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15年5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投资额达1612亿美元,占国内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0%,超过80家央企在“一带一路”线路上设立分支机构。

2014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十条”),提出鼓励中资保险企业尝试多渠道、多形式“走出去”。

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为保险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保险企业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推出新型保险服务是关键;选择好合作对象是基础;建立专业人才队伍是条件;严格内部控制流程是方法;创新业务管理模式是手段;建立全新风控体系是保证。

一、“一带一路”为保险企业带来的机遇

在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面临与国内完全不同的社会、经济及政治环境,这将进一步带动商业保险的需求,而企业对于保险保障的购买意愿也逐渐从传统的购买保险产品转变为风险管理需求。同时,国内保险公司往往在国内的项目上就已经与“走出去”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国内企业主导保险安排的一带一路项目上有着强烈的承保意愿,在价格上也相对有优势。

就风险保障而言,与企业海外投资模式相关联的险种主要涉及财产险、工程险、责任险、水险、贸易信用险等传统保险产品。总体来讲,使用频率较高的风险转移产品主要是信用保证保险,其次是工程保险,货物运输险,以及与人员相关的保险。由于信用保证保险的专业性与政策性,目前商业保险公司承接的险种主要为工程险及与人员相关的险种。

(一)工程险及财产险类

工程险承保建设项目中的一系列风险,包括延迟开工、设计错误、材料错误、工艺错误以及设备和机械故障等。财产险承保厂房设备等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物理性损坏及间接经济损失。“一带一路”将提振市场对工程险和财产险的需求,瑞再企商保险有限公司联合瑞再经济研究及咨询部发布研报预测,2015年至2030年间,“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国内保险公司带来分别为104亿美元的工程险保费收入和76亿美元的财产险保费收入。

(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提供自施工设计至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服务。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要求项目的总包单位投保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特别是原法属、西班牙属国家的项目都对此有强制性要求。

以某险企2015年参与国家商务部对外援助成套项目工程质量缺陷保险为例。该项目保险由工程总承包企业投保,对外援助工程包含民用建筑、市政工程、道路桥梁、水利水电、港口码头等,标的国包括塞内加尔、坦桑尼亚、玻利维亚、约旦、几内亚、苏丹、刚果(金)等国。保险公司成立专业服务团队,确保承包方在投保后能够获得风险管理咨询,同时还聘请专业的质量鉴定机构,在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为成套项目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及质量监督服务,包括针对工程设计、规范、工程量清单等工程相关文件的检查、施工现场查勘检测、其他检查服务及检验报告的编制等专业服务,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源头控制。发挥保险作用,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和援外体制改革进程。

(三)水险

水险承保船舶和货物损失或损坏、相关的第三方责任,以及集装箱码头和港口的财产和责任风险。“一带一路”项目也催生了货物运输保险的需求,承保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货物储存于码头仓库的风险(主要包括被盗风险以及火灾、闪电、洪水和洒水所造成的货物损坏风险)。根据瑞士再保险研究数据预测,2015年至2030年间,“一带一路”相关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水险保费总计将达到41亿美元。

(四)责任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

责任险承保与人身伤害、死亡、财产损失或经济损失有关的法律责任风险。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的风险情况不同,而“走出去”项目不少属于基建项目,涉及众多人员,不仅仅是管理人员,还有一线工人,他们的人身安全以及福利待遇都是需考虑的问题。同时,每个国家当地的劳动法规、用工规则和习惯不同,有些企业“走出去”的人员人身安全风险在所有人员风险中仅占小部分,更多的是组织保障风险和人员管理风险。根据瑞士再保险的预测,到2030年,总体业务机会预计将达到3亿美元。主要受益险种包括:单项工程职业责任险、产品责任险和雇主责任险。

(五)贸易信用险

贸易信用险为商品或服务卖方提供保障,承保因买方无法履行其义务所造成的风险,传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因战争、动乱所造成的经营损失。通常,出口增加一般会推升贸易信用险保费,“一带一路”有望大大提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

二、“一带一路”为保险企业带来的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家风险参考评级结果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水平为5.5级左右,程度较高,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将可能面临较多的经营管理、法律、政治、经济、自然等风险,对于国内保险企业来说,也将面临包括国家风险、汇率风险、监管风险、经济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风险的承担问题。

(一)国家风险

国家风险主要分为战争和内乱、国有化与征收、国际制裁等。

战争与内乱常发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表现为政局不稳、政权更迭,宗教、民族冲突此起彼伏,甚至是爆发内乱或国家分裂,带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国有化与征收,即东道国政府采取国有化歧视性的行为,导致企业丧失其通过投资获得的收益和收入。国际制裁,包括东道国政府贸易保护主义驱动的政治暴力风险、劳动权益问题引发的政治暴力风险,以检查偷漏税、走私、卫生、安全条件为名,搜查企业,动辄处以高额罚款、课以重税,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甚至借助上述事由,没收企业财物。

(二)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指由于货币汇率的变动而给国际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带来的价值不确定性,即获益或受损的不确定性。应对汇率风险时,保险企业需调整好现金流量,收入和支出要匹配,或利用远期外汇期货市场或货币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同时,提前或推迟结算也可以转移汇率风险。若从长期来看,保险企业想要规避汇率风险,还需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策略方面进行调整。

(三)法律风险

国际投资中的法律风险主要是指法律缺少对FDI(外商直接投资)的保护且存在法律变更风险。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已经与一百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为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然而,由于各国的政治局势与文化环境完全不同,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并购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依然高企。保险企业需充分了解该东道国的法律情况,尽量选择海外投资及运营法律健全的国家。

(四)汇兑限制风险

汇兑限制风险也称转移风险,是东道国为解决国际收支困难而采取的外汇管制措施,即禁止或限制外商、外国投资者将本金、利润和其他合法收入转移到东道国境外。为降低汇兑限制风险,企业应提前购买禁止汇兑险。禁止汇兑险(也称外汇险)是对企业无法将投资成本、利润及其他正当合法收益自由兑换成外汇汇回本国的风险进行承保,是专门为汇兑限制风险提供保障的险种。

(五)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包括国外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延迟支付风险。

国外企业信用方面,应对国外客户信用进行评估,对客户地区、公司背景、银行资信情况、商品类别、交易记录、付款条件、信用证条款等予以评估,控制风险。违约风险主要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政治体制脱轨的国家。延迟支付风险,通常指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即由于东道国政府停止支付或延期支付,致使外商无法按时、足额收回到期的本息和利润。此外,还有第三国干预风险等。

此外,相对于全球性的国际保险集团来说,国内保险公司要服务好“一带一路”项目,还缺乏全球化的网络、专业的技术以及完善的风险控制服务能力,大部分的国内保险公司在再保安排上还很难为工程项目延迟营运、恐怖袭击、战争等风险提供保障。

三、保险企业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

(一)推出新型保险服务是关键

为“走出去”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是通过利用先进的定价模型、依托合作伙伴的全球网络,在具体险种、保障范围、费率水平、售前售后咨询、风险排查、事后处置等方面提供可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力争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二是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实现了客制化定制服务,快速高效地为每个境内外客户定制专属产品和服务。三是对于保险金额巨大的项目,逐步探索国外已比较成熟的分层共保(按照标的物的风险情况,将标的物风险划分为不同超赔层次,保险公司投保选择某些层次进行承保)、委托出单式共保(即不具有国外保险营业牌照的中国保险人,需参与境外资产的保险安排,可通过境外的保险代理机构进行委托合作共保)、分层再保等多种全新的承保模式。

以保险公司参与巴基斯坦国家水电项目为例,2015年8月,水电站建设期保险项目启动,该项目是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巴经济走廊的重点开发项目。投资方为中方,具有明显的中国利益,丝路基金首次参与。该项目的保障险种为工程一切险和货物运输险。工程一切险保障范围为物质损失、第三者责任和延迟完工三部分。

(二)选择好合作对象是基础

将主要目标客群定位为具有国际业务经营经验的国内企业,加强与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与此同时,加强与国际保险人、经纪人、相关政府机构的合作,优势互补,为中国“走出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服务。

(三)建立专业人才队伍是条件

选拔优秀业务骨干、精英出国培训;邀请内外专家业务培训;配备专门“走出去”保险研究人员,定期开展涉外保险业务培训;提升整个公司员工涉外保险业务水平。

(四)严格内部控制流程是方法

“一带一路”业务项目大、投资数额大,保险风险高。为此,保险企业应制定内控流程:

1.捕捉收集信息,做到信息准确、及时、畅通。

2.了解保险需求,向客户介绍公司承保能力、理赔情况,在双方意愿条件下,达成意向。

3.开展风险分析,对项目开展市场分析、技术分析、法律分析、政策分析、财务分析、管理分析、风险分析等。

4.设计保险方案,列出各种出现的风险,查阅国内外相关保险条款,结合此类业务的承保和理赔经验,编制满足客户需求的保险方案。

5.审核保险方案,保险方案经审核、评估,最后报批准。

6.经公司审批后,方能进行保单签约。

(五)创新业务管理模式是手段

探索直保、再保等多种业务模式:采取项目制,A、B角互动等模式。在核保、再保、风险管理、查勘、理赔等方面安排快速通道,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加快与国外的再保、中介机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与合作机构共享数据库、理赔信息、地区风险地图等信息,进一步提高风险管控,提高业务质量等。

(六)建立全新风控体系是保证

“一带一路”业务保险标的位于海外,各国各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文化不同,对保险公司风险防控能力带来诸多挑战,使得此类业务在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方面与传统业务区别很大。

1.严格的风险防范机制

保险企业应事先进行调研,对比国内国际类似产品,从产品形态设计到费率设定都尽量考虑多种风险。如同样是营业中断保险,美国部分州的法律规定,理赔范围是赔偿企业恢复到出险前的经营状态,而非恢复营业,即恢复到企业出险前的市场份额和水平,这和国内只需恢复营业即可的承保范围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上述这些因素都需纳入到承保时的风险考量之中。

2.进行“隔离型”业务管理

依托国际业务经验,建立“地区风险地图”和“职业风险地图”,形成分险种、分区域、分行业风险管理体系,与国内业务设立“隔离墙”,尽可能减少承保风险。

3.借助外部力量管控风险

与国际知名机构合作,利用其丰富的经验和精确的数据分析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全球客户“红名单”(优质客户)和“黑名单”(高风险客户)机制。对标的物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努力提高承保质量。

4.从前、中、后端进行风险识别和防范

实行“核保核赔联动”机制和保险期间内风险干预措施,对“一带一路”业务所识别的风险进行干预,进行定期查勘、提供专业化整改咨询及整改意见,最后在核赔端对上述行为进行综合考量,降低整体风险。

5.通过分散风险实现风险的降低

给予新项目适当的再保安排,合理控制自留风险,真正实现稳健经营。在风险管理方面遵守审慎原则,有效降低合作企业的整体风险,提高了社会信誉度,完善了区内社会保障体系,起到了“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驾护航作用。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