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经验的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创新
2017-06-06江生忠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江生忠 费 清 单 言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基于国际经验的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创新
江生忠 费 清 单 言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一、引言
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的延伸,从社会角度来说,应是保险机构对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建设的积极响应;从行业角度来说,保险机构介入养老产业,可以拉长保险机构业务链条,拓宽盈利来源,进一步增加保险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市场参与度与服务能力,培养与提高核心竞争力;从公司角度来说,商业养老保险及其产业链的发展,有利于保险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保险产品优势,建立与扩展新的优质客户平台,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解决保险机构资产负债错配问题;从理论角度来说,研究商业养老保险及其产业链延伸是利用产业链等理论基础发现保险业发展规律的有益探索,也为保险机构延伸传统业务,拓宽业务领域与利润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总体上看,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专门进行商业养老保险及其产业链的研究较少,国外相关经验介绍的文章较多;分别研究养老产业和保险产业的较多,将商业养老保险及其产业链与养老产业结合起来研究的较少;概括性地研究保险机构如何投资、介入养老产业的较多,从产业链的角度如何投资、介入养老地产、老年金融服务等则更是少见。本文在总结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创新定位及战略选择,以前沿的思考和创新的视角分析了我国保险机构应当如何在老龄化深化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利用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减轻社会养老压力,进一步发挥保险的经济保障、资金融通及社会管理职能,另一方面抓住老龄化带来的市场机遇,促进保险业拓宽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发现与创造新的公司价值,提高保险业整体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概述
(一)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的内涵
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的合理延伸取决于养老保险的功能和地位、老龄化产业链各方面的服务领域和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产业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产品在劳务、客户群体和产业间投资等方面的链接来分析人寿保险产业与养老产业之间的关联。
从图1的关联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在产品领域,保险机构的现有产品(养老保险产品、企业年金、个人保险产品、长期护理保险、养老社区产品)和预期产品(以房养老反向抵押产品)基本覆盖了目前的老年金融业和养老服务业,为养老产业提供充足的养老储备金,以及相应的养老服务等一系列养老解决方案;第二,从客户群体的角度讲,保险机构的养老保险产品客户与养老产业的客户群体有天然的重合,而事实上所有的保险客户未来也都面临着养老的需求。商业养老保险产业有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同样,这有助于推动保险机构拓展业务体系,更多地参与到养老服务业中来;第三,从产业间的投资联系来看,目前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保险机构对长期住房投资热情高涨,养老地产已经成为保险机构资金配置中最为重要的长期资本工具。因此,从产品、客户群体、投资关联这几个角度来看,商业养老保险业都与老年金融业、老年地产业、老年服务业等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本文将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内涵界定为:基于老龄化趋势、养老产业的未来市场空间以及保险机构自身业务机构、资金运用机构的需要,保险机构为了抓住现在以及未来老年群体客户,提高自身未来竞争能力,并提高保险业在金融业以及国际保险业的地位,整合资源,优化产业链环的联结状态,突破当前产业边界,进入新的价值创造领域。
(二)我国保险业进行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的定位
保险机构要拓展商业养老保险的产业链,首先,必须对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界定一个标准,即公司的哪些经营行为属于产业链延伸,哪些不属于。然后,再结合当前的政策、行业环境,确定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的主要领域;其次,保险机构还应该确定商业养老保险在现有产业链延伸中所处的大致地位,这便于商业保险机构更加轻松地做出战略选择和策略抉择。
现阶段,我国的保险机构在养老产业链上基本处于补充性地位,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并不能成为整个产业链的市场主导。因为,养老产业发展的根本己任是养老事业的开发,虽然有些服务业务可以被商业化,但无疑,一些服务业务,特别是为收入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业务是福利性的,不具备商业化的条件。我国长久以来,对于这些福利性的老年服务项目,多是由政府作为主体提供的。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需要更多的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如图2所示,在老年金融业、老年服务业和养老地产等方面,养老产业也将出现多层次的服务体系,由不同性质的主体来操作。由于养老行业的性质是福利性和营利性的结合,因此在商业养老行业中延伸业务的过程中,在符合商业保险机构的商业性质的前提下,商业养老保险机构所进行的养老事业服务行为也不应该完全排除在政府鼓励和支持的范围之外。在保险机构方面,除了争取政策支持外,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公司自身的业务能力、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水平,从他们最熟悉的产品和服务开始延伸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
▶图1 保险产业与养老产业间关联分析
▶图2 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的核心图
目前,关于扩大养老保险产业链的主要领域的基本思路是:保险机构应以老年人(考虑城乡差距、区域差异等)的需求、消费习惯、投资特点和风险要求为依据,充分发挥其财务和风险控制专业能力,帮助老年人规划自己的未来生活。利用自己的资金、制度优势,以及在产业链延伸上的经验和能力,通过自主建设、股权投资、对外购买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化、便利性的相关养老服务。因此,就目前来说,确定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的主线和拓展方式,是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的首要任务。拓展到其他老年服务的需求。日本养老产业的延伸则表现出政府主导的特征,完善养老制度法规,鼓励及引导市场力量进入养老产业。
三、商业养老保险及其产业链发展的国际经验
本文主要分析了养老产业较发达的美国和日本。美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有比较明显的市场主导特征,养老需求最先释放的是医疗照护的需求,包括长期护理和专业化的精细护理需求,在医疗照护需求释放的同时也释放出养老居住的需求,随后养老产业链
(一)美国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模式
美国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的延伸从商业养老地产开始,在此基础上扩展至医疗护理行业,同时美国寿险公司提供企业年金账户和个人退休账户的管理。
1.以财务投资的方式购买REITS参与养老地产
美国寿险公司涉及养老产业链多是以财务投资的方式购买REITS。得益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宽松完善的监管政策,美国保险资金运用呈现以下特点:广泛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高稳定性的保险投资追求、多重的保险资金管理模式。
在表1的数据中,根据联邦层面的保险公司投资示范法和州层面的保险法规定,统计来源在不动产一项下专门划分了自有物业(occupied by company)、投资性长期持有物业(investment,hold for income)和投资性出售物业(investment,hold for sale)。其中,投资性长期持有物业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分别是22632和24244(十亿美元),其主要组成部分便是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美国寿险公司涉足养老社区多是以投资商的角色出现,通常采用财务投资的模式。
REITS是当前养老社区的主流投资商,保险公司多以财务投资的方式购买REITS,从而延伸自身业务链,拓展养老服务,实现产业整合和投资回报。在鲜明的利润导向下,美国保险公司投资于REITS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一是收益流可预期。REITS的可靠收入来自于不动产(包括养老社区在内)长期出租的租金收入以及资产融资的利息收入。二是收入透明。大多数REITS采用直接和简洁的商业模式,即通过入住率和租金的增加来获得更高水平的收入。呈报财务报表时,REITS也应当提交按照会计准则核算的每股收益。另一种核算方式是比较FFO,即营业现金流量。三是总体回报高。红利和资本利得的收入可以使REITS的总体回报非常可观。分析表明,同时有分红和股价上升使得REITS的回报远远高于其他投资工具,包括大盘股票、固定收益证券等。
2.在合理的贷款担保机制下参与发行反向抵押贷款
回顾美国的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开办的历程,美国政府对反向抵押贷款给予了极大的政策优惠和支持,贷款发放机构也对其提供的产品结构不断进行完善,以占据美国反向抵押贷款市场近90%市场份额的HECMs(Home Equity Conversion Mortgages for Seniors)为例:美国住房管理局下属的联邦住房管理局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发行HECMs,由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具体开办并向贷款人提供贷款。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HECMs产品的结构进一步改善,主要表现为提高贷款限额;降低贷款费用,包括最终由消费者承担的贷款机构的发行费和保险费;允许消费者一次性付清贷款;保证消费者及时足额拿到贷款。并从2009年1月起,HECMs贷款可用于购买新房屋,这一举措对希望出售原有房屋后搬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住房拥有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美国反向抵押贷款有完善合理的贷款担保机制,贷款发放机构把所有发放的贷款全部出售给联邦全国贷款联合会,再由联邦住房管理局保证贷款的回收额不低于预估的房屋价值,并负责贷款发放机构贷款意外受损时的赔偿。反向抵押贷款机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长寿风险和房价波动风险,联邦住房管理局和联邦全国贷款联合会的担保使得HECMs的贷款发行机构避免损失,保险公司发行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向贷款人发放贷款可赚取可观的贷款利息。据美国Reverse Market Insight.Inc的调查数据,2008年发行反向抵押贷款的机构共有2949家,其中保险公司732家,占24.8%。
3.纵向一体化的模式参与管理式医疗
一体化医疗服务网络是指保险公司与数量有限的医疗机构结成形式各异的纵向一体化联盟,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资源共享,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商成为管理式医疗的运营主体。在管理式医疗之下,被保险人向保险机构购买医疗保险,保险公司作为医疗费用出资者和医疗服务提供方有机结合,保险公司直接介入医疗过程,通过经济杠杆调整和配置医疗资源。美国保险公司纵向一体化模式参与管理式医疗的原因在于医疗费用的激增,使得医疗保险的赔付额不断上升。而政府的支持和法律的认可是保险公司以医疗保险组织的形式开办管理式医疗的前提条件。
4.提供企业年金账户和个人退休账户的管理
企业年金账户和个人退休账户的经营是美国寿险公司在商业养老产业链延伸中的重要环节。美国寿险公司养老产品的消费群体不仅包括老年人群,也包括即将退休的中年人,以年龄阶段划分主要包括:60岁以上年龄阶段的老年人群、50-60岁年龄阶段即将退休的中年人、40-50岁年龄阶段为退休做积极准备的中年人。宽泛的产品组合能够满足消费者全生命周期的消费需求,以产品性质划分可分为健康保险产品和退休计划产品:健康保险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还包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保险;退休计划产品均具有税收递延性质,包括企业年金产品401(K)、非营利性组织年金产品403(B)、个人退休账户产品以及税收递延额度更高的递延年金产品。
▶表1 美国寿险公司2007-2012年金融资产分布(单位:十亿美元)
美国保险公司以利润为导向、购买REITS做财务投资布局养老产业之模式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美国宽松监管制度和完善的投资法规;保险公司乐于提供反向抵押贷款也是建立在安全可靠的贷款担保机制的基础上;保险公司纵向一体化模式参与管理式医疗的前提条件也是法律对健康维护组织的认可。美国商业寿险产业链的延伸主要是市场的驱动,其发展完善的过程也得益于政府的许可和监督。可以说美国商业寿险产业链延伸的动力是市场,而其进一步延伸的保障则是制度政策法规的完善。
(二)日本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模式
日本在十多年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推动了老年商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的完善和发展,并形成了老年商品市场。如表2所示,目前,日本老年商品市场通常分为老年住宅市场、养老医疗市场、运动休闲市场、金融市场、食品市场、服装市场等,其市场参与度以住宅和护理为主。按照日本老年服务振兴会的分类,老年服务产品可以分为家庭护理、家庭洗浴、送餐服务、老人搬运、老人用品的租借和销售、老人临时寄养、养老培训、投诉和信息提供、紧急呼叫服务、收费老人院、老人公寓、老年住宅建设与装修、金融保险商品、老年读物、老年教育、旅游等十七个门类。
1.日本寿险公司投资养老机构
2009年日本养老护理市场的整体规模达到42000亿日元(约2872亿元人民币),2010年的整体规模超过79000亿日元(约54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10%,预计2025年将达到15.2万亿日元。巨大且持续的市场需求刺激了资金的流向,寿险公司也积极参与投资养老机构。日本施行的介护保险制度带来老年产业旺盛的需求。此外,自2006年以来,日本根据《特定设施入住者生活护理规定》严格限制每年新增的收费养老机构数量,使得新建养老机构的成本大为增加;大量资金雄厚的企业涌入养老产业,拉动了市场发展,而原先进入市场的中小企业受制于自身条件,出现了诸多破产的情况。养老机构破产为寿险公司提供收购契机,寿险公司以股东的身份出资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参与到养老地产项目。成立于1980年的专门经营高端养老地产的SunCity株式会社其股东所涉及的行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地产开发商、酒店等,依靠股东自身资源,解决了融资、运营服务提供等产业环节的需求。第一生命保险、富国生命保险都是该公司的股东。此外,日本寿险公司也通过股权收购的形式经营养老机构。2012年,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全资收购了私营养老机构Sunvenus Tachikawa,目前自营三家养老机构。据索尼人寿保险2012年度公司年报显示,公司以收购私营养老机构的方式投资养老地产达11家。
2.日本以房养老发展情况
日本高福利的介护保险制度和国民年金制度在日本经济发展陷入瓶颈时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尽管日本政府对现收现付的年金制度进行多次改革,仍旧无法改变年金系统长期亏空的局面。在此背景之下,日本政府开始推行两种形式的“不动产担保型生活资金”,其一是由政府直接贷款给借款人,其二则是由金融机构贷款,设计金融产品并销售。然而不仅仅是保险公司,甚至其他金融机构在开展反向抵押贷款金融产品上都不太热衷。日本最早于1981年引进反向抵押贷款,最早由部分学者积极倡导,但在推广时被当局“以不符合当地风俗民情”而多次拒绝。直到2002年,日本政府迫于国民年金亏空的压力,才由政府开始推广反向抵押贷款,然而从民众到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各金融机构均反应冷淡。据日本学者的统计,自1981年反向抵押贷款引入日本20年间仅有100件反向抵押贷款的案例。
▶表2 日本老年产品服务于相关产业之间的关联性
日本以房养老倍受冷落的原因除了文化因素中所涉及的“遗产观念”“土地观念”之外,建筑物的折旧甚至损毁是日本寿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不愿参与反向抵押贷款的重要因素。根据日本1998年修订后的《建筑基准法》,日本住宅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折旧年限缩短为47年,木质结构的建筑物折旧年限仅为22年。折旧年限的缩短使得被抵押房屋的价值出现一定缩水,另外考虑到日本经济的不稳定环境和地震频发的自然环境,日本金融机构普遍不乐于长期持有住宅类的抵押品。另外,日本人均寿命不断提升,长寿风险难以控制也使得反向抵押贷款不被金融机构所接受。
3.日本人寿保险信托产品发展情况
日本中央三井信托银行与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的日本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名为“支援安心生活的信托”的人寿保险信托产品。由信托银行与人寿保险公司共同合作开发寿险信托产品则是市场需求和日本金融监管政策放松的共同产物。
人寿保险信托(Life Insurance Trust)也称为保险金信托,其特点是在人寿保险的保障功能基础上,附加了信托的灵活交付财产功能,该产品具有人寿保险和信托双重功能。寿险信托是以“人寿保险合同中的死亡保险金”为信托财产,可以按照客户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制,以满足投保人的各种信托需求。例如,投保人在投保时,指定其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子女为保险金受益人,信托财产仅用于特定用途如教育经费。
日本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的延伸建立在国家福利养老事业的基础之上,以政策变更为突破口,以日本当局允许社会力量进入护理服务行业为标志。日本商业养老产业链随后的发展也表现出政府主导的色彩,如制定各项行业标准规范产业发展,修订老年退休政策保障老年人的收入。日本养老产业链延伸的过程中,市场力量驱动也渐为明显,如日本寿险公司与信托银行共同开发人寿保险信托产品,这一趋势也是建立在调整保险监管政策引导保险业与养老产业融合的基础之上,现阶段日本商业养老产业链的延伸仍旧以日本政府为主导。
四、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的创新发展策略
在结合当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日本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经验,从老年金融业、老年服务业与养老地产等三个角度,分析当前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保险机构介入老年金融业的创新策略分析
保险机构介入老年金融业主要分为开发“以房养老”产品、延伸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介入人寿保险信托以及介入企业年金四个方面。
1.以房养老产品创新策略
保险机构开发以房养老产品,现阶段应以“非参与型”先行试点,避免传统文化观念、房价波动、产权法律等方面带来的风险,对于大型保险机构(集团),建议利用其资产管理、产品精算等优势进行独立开发。对规模较大的保险集团公司而言,它们拥有分布广泛的营业网点、成熟的营销员团队、不亚于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同时在业务管理、资产负债匹配、产品精算等诸多方面具有自身优势。这类企业在开发以房养老金融产品时可以采取独立开发的模式,充分调动集团内资源,成立专门的业务部门负责,“一条龙”地解决产品开发相关问题。
对于中小保险机构,特别是具有银行股东背景的中小保险机构,应以“银保合作”的形式开发以房养老产品。中小规模的保险机构在资本实力、业务规模、销售网络、人力资源等方面不如大企业,但仍然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例如,目前中国市场上有一些中小险企拥有相应的大型商业银行背景,如果能够借助其大股东的雄厚资本和业务渠道,就可以解决当前困扰中小型保险企业开发以房养老产品的后顾之忧。另外,中小险企联合开发此类产品也是一条可选之径。
2.延伸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创新策略
延伸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创新策略应从保障对象的扩展方面着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对象应不断进行扩展,路径可以为保险系养老社区住户群体—保险机构保险客户群体—其他老年人群体—年轻人群体。目前保险机构投资的养老社区目标客户群体一般为高收入人群,其既有未来长期护理的潜在需求,又具备一定的购买能力。因此对于已经投资养老社区的保险机构而言,可以从养老社区入手,以附加险的形式提供长期护理保险,对入住或即将入住养老社区的老年人群体进行开发。在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及经验的基础上,将保障对象进行扩展,放开年龄限定,向其他已有客户推出附加在保险或年金产品上的长期护理保险,进而面向整个老年人群体,推出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最后,通过长期护理需求较大的老年群体开发及相关理念的不断宣传深入,再将长期护理产品推广到年轻人中。此外,考虑到不同年龄阶层客户的消费心理特性及其消费能力的提高,保险机构可以尝试将长期护理保险与终身保险或年金产品进行组合,开发混合型保险产品,并考虑到通货膨胀的问题,加入相应的预防条款。
3.介入人寿保险信托创新策略
人寿保险信托是以保险受益人的权利为信托标的,把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与信托的资产保全功能相结合的金融产品。人寿保险信托产品的设计一般出于以下几种目的:第一,由于目前美国的死亡保险金给付一般都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可以免除遗产税,而选择一种适合的人寿保险信托产品可以使继承财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全,降低继承成本。第二,提供专业的资产理财服务给缺乏理财能力的受益人,充分发挥保险金的效用以实现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第三,当未来出现突发变化或紧急情况时能够基于合同行使保险金裁量权,按照委托人事先的规划支配保险金,使受益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享有保险金利益,从而使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规模较大的保险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资金与技术优势,尝试将客户资产交付给公司自有的资产信托管理部门加以长期规划利用,这些资产范围广泛,可以包括保险保单也可以包括实物资产,客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符合自身需求的合同内容,充分发挥保险资产的长期性和信托投资的灵活性优势,开发出技术含量高、个性化强的保险信托产品。
4.介入企业年金创新策略
与保险机构内部的专设投资部门相比,专业的养老险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机构,不受保险机构整体经营情况的影响,提高企业年金运用的安全性与透明度。养老保险机构针对不同人群的养老需求,开发出缴费灵活、支取方式多样、账户转移便捷的多种养老年金产品,在产品设计和个人账户管理方面经验丰富,为经营企业年金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市场上的养老金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而企业年金方案的受益人是不同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行业的不同,职工年龄、性别、学历等的不同对于未来养老的看法、需求也不尽相同;青年职工的风险偏好高于老年员工,对高收益的权益类投资需求较高;员工流动性较强的企业,对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转换的便捷性要求较高;不同规模的企业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企业年金计划应该根据客户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产品和投资方案,提高灵活性和适用性。保险机构依托强大的精算技术支持,在产品研发方面比其他机构更具优势,应发挥优势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缴费和领取方式多样化的企业年金产品。
(二)保险机构介入老年服务业的创新策略分析
未来养老产业的主体是服务业。在发展养老服务业特别是医疗服务业和护理服务业的过程中,我国保险机构有两种投资方式,一种是直接投资建立医疗机构和护理机构;另一种是通过投资参股现有的医疗机构和服务机构,通过股权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项目和经营深度。前者投资方式针对大型保险机构,后者更适用于中小保险机构。
1.保险机构开展管理式医疗的策略分析
由于医疗机构的运作具有独特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保险机构如果没有很强的经营医疗机构的经验以及雄厚资金,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风险和阻力。因此,大型保险机构可以采用直接投资拥有医疗机构这种方式进入医疗产业,而中小型保险机构可以入股集团化公立医院,成为其战略投资者。双方不仅可以在业务领域深入合作,建立保险机构、医疗机构、客户三方良好的信任关系,更加优化保险产品和提高保险机构收益率;同时保险机构也能利用集团化公立医院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升自身品牌价值。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入股地方公立医院改革,保险机构以战略投资者身份,通过现金增资、托管、租赁等方式投资地方公立医院,全权负责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股权投资地方公立医院模式所需资金相对较少,同时对于地方性资源,资本竞争较小,医院改革涉及部门相对容易沟通,股权结构相对简单,投资控股模式比较容易实现。此外,保险机构和民营连锁医院的股权合作可以作为其投资医疗行业的有效补充,帮助保险机构建立更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在更有效控制健康风险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保险机构介入护理机构的策略分析
不同类型的保险机构介入护理机构的策略理应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对于已投资养老地产、运营养老社区的保险机构而言,养老社区就是其介入护理机构的最佳平台。公司可以在养老社区中自建护理机构,也可以引入第三方合作者。在自建护理机构的情况下,保险机构会成为长期护理服务的提供者。而在合作模式下,双方各自都发挥自身的优势,保险机构提供客户及相关信息,第三方则提供服务,保险机构在合作中需要占据主导地位。此外,考虑到我国很多城市提出的“9073”格局,即,将有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保险机构也可以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在满足社区护理需求后,将服务范围进行扩大,提供包括居家护理在内的全面服务,包括家庭护士、个人护理、康复锻炼、就医服务、陪伴照护、特殊服务等。在构建养老社区的同时介入护理机构建设运营,不仅有助于保险机构解决长期护理的相关问题,也能够使养老社区形成更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增强自身吸引力。
而对于没有投资养老社区的大型保险机构而言,介入的方式可以是全资成立护理机构,可以通过股权投资或合作的方式介入护理机构的运营,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合作方专业化服务弥补保险机构的不足。这样可以在保证保险机构对护理机构可控性的同时,使护理机构能够有效地为保险机构发展服务。考虑到直接建立护理机构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保险机构可以从向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指导的初级阶段开始,逐渐从虚拟服务向实体服务过渡。
(三)保险机构介入养老地产的创新策略分析
目前,保险机构对养老地产的投资方兴未艾。大型保险机构在介入养老地产方面有资金、品牌与客户资源上的优势,应当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尽可能抓住有效盈利点。中小保险机构介入养老地产的商业模式与大型保险机构不同,要特别注意选择恰当的开发模式与投资模式,尽可能地控制风险,缩短盈利回收区间,保证偿付能力。
1.大型保险机构投资养老地产的创新策略
大型保险机构在介入养老地产方面有着资金、品牌与客户资源上的优势,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尽可能抓住有效盈利点。在开发模式上定位于具有消费水平的中高端客户群体,在投资模式上除全资持有外,可以考虑利用医疗护理机构的专业优势,并在自行运营时要注重控制成本与保险产品对接问题。大型保险机构具备雄厚资金实力,在开发模式上可以具有更多选择,除综合化老年社区外,还可以扩展大型社区内养老单元、建设大型多社区共享的高档养老机构。从而充分利用大型保险机构的品牌和客户优势,形成与保险产品、老年金融产品一体化的老年服务体系。
大型保险机构可以考虑利用社区间的零散用地,新建养老或疗养机构,或者收购、改建原来宾馆、诊所等成为综合性养老医疗机构。由于可以辐射多个老年人集中居住的社区,因此这种开发模式的规模要更大一些,提供的服务也更为全面,同时可以利用大型保险机构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知名度与消费认知优势,便于复制和打造连锁品牌,快速回收资金。
2.中小保险机构投资养老地产的创新策略
中小保险机构的资金运用规模较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对养老地产的投资,但合作方式下的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方式可以帮助中小保险机构规避养老地产投资的过高门槛及过长的回收周期。因此中小保险机构介入养老地产的策略及商业模式与大型保险机构不同,要特别注意选择恰当的开发模式与投资模式,尽可能地控制风险,缩短盈利回收区间,保证偿付能力,同时中小保险机构可优先考虑发展养老服务机构等轻资产类投资。
中小保险机构可以选择以投资小型养老机构、与相关机构合作共建养老机构等形式介入养老地产投资,从而适应其资金规模与经营灵活的特征。中小保险机构应当更多地利用相关合作机构的资源,抓住介入养老地产的投资机会,同时特别注意与政府间的开发合作。中型保险机构可以开发一定规模的综合养老社区或老年公寓,小型保险机构应衡量自有资源,建设易于开发经营、较快回收资金的医疗看顾、康复护理等机构。
五、结论
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业目前发展水平比较低,其保费收入只占到人身保费收入的较小部分,产品同质化严重,业态发展呈现封闭化、碎片化,对养老实体服务、健康管理领域涉足过少,产业延伸与多元化社会化养老需求对接基本处于空白或分离状态,作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三支柱的重要补充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延伸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做好养老保险创新将成为其扩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做好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下的养老保险创新,要求进一步提高保险机构产业链延伸意识,积极参与产业的布局、标准的制定以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明确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是一个分阶段、多元化的选择调整过程,加强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延伸的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特别地,在养老地产与保险产品衔接方面,明晰服务给付和保险金给付间不同的法律关系,体现保险产品资金储备优势;在投资养老服务方面,注重对第三方服务机构的遴选与树立品牌。在投资养老地产方面,现阶段宜采用财务投资方式,避免流动性与收益性风险。在养老地产的运营方面,通过实践逐步调整完善、整合行业资源,建设养老信息与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