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2017-06-06
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以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为核心,跟进指导中小学建设和发展。一是开展跟进式视导,诊断教与学的问题。充分借助教科研单位的优势,深入课堂,研究学生的学习环境,建立跟进视导制度,每学期安排一次集体视导活动。二是指导教师深入研究改革变化,指导教学改进。针对综合改革及考试改革的变化,教科研单位充分发挥研究优势,指导学校调整课堂评价,以课程标准为统领,协同做好学科计划的制定、教学目标的研究、教学任务的设计,深入推动课堂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三是深入课堂,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教研员以示范课、指导课、观课议课、集体备课等方式引领教师进行学科课堂教学等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积极建设“学科+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案例: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学校原名酒仙桥一中,2014年5月学校正式更名,与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办学。教研中心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科研资源的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建立融合运行机制。
1.“三大推动”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覆盖
整体推动:从课堂教学、学科建设、教师发展、课程体系、课题研究、信息建设方面全方位推动学校办学品质的提升。机制推动:关注管理和教研组建设、制度建设,充分利用机制推动学校全方位发展。学术推动:发挥学术与专业优势,研究引领、指导提升。将区域优质研究资源和高校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学校管理,全方位推动学校课程、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2.“三课引领”凸现专业引领成效
教研中心以初中教研室为重点,课程室、教科所、网络教研室整体联动,实现对附属学校的“三课引领”。
课堂引领。初中教研室承担附属学校课堂教学改进、学科建设、教师发展的职责。围绕打造“阳光·智慧”课堂,全体教研员引领教师关注学科育德,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初中教研室每学期安排一次为期3天的集体视导活动;双周周二下午,全体教研员到校与教师共同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教研员个人来校听课每学期不少于8次,每学期在校举行一次区域教研活动。
课程引领。课程室组建“三位一体”的研究团队,开展“学术团队研究诊断、区域科室联动教研、基于校本持续改进”的多层次研究。高校、教研中心、学校通过“课程”主题的例会研究机制,初步重构了学校课程体系,为学校提供了个性化的菜单式资源群,极大地激发了管理团队和学科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兴趣,提升了研究能力,也形成了很好的研究合力。
課题引领。从校本科研入手,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指导教师用科研的方式进行教育实践,提升教师的教育行动研究能力。网络教研室借助区级网络教研平台,搭建学校的常态化网络教研平台。
两年多来,附属学校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快速提升,教学观念不断更新,课程意识明显提升,更加重视对学科本质化的理解,进一步关注学科育德,注重全员德育;课堂教学发生明显变化,打造“阳光·智慧”课堂,突显探究与合作,突显学科核心能力,以发现学习为主要方式,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法,聚焦学科素养和课程育人;学校课程体系已初具雏形,建构了人文与社会、科学与创新、艺术与审美、生活与健康四大课程体系;学校美誉度不断提升,家长、社会对学校认可度显著提高,区域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编辑 _ 王雪莉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