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研究

2017-06-05齐彦军王岩

中医药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犀角汤加减肾小球

齐彦军,王岩

(1.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204;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研究

齐彦军1,王岩2

(1.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204;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目的:探讨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结合氯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结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尿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MA/C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MA/Cr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延缓肾病进展,对患者预后有益。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犀角地黄汤加减;临床观察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组病变累及双肾肾小球的疾病,疾病起始于肾小球或病因不清晰均认为原发性。蛋白尿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大量蛋白尿可导致肾小球损害加重,促使肾小球发生硬化,使得肾功能恶化[1]。临床治疗时通过降低尿蛋白可有效保护肾脏,延迟肾衰竭进展,临床多用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但西药治疗可带来一定副作用,且停药后容易反复[2-3]。中医药于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具有一定优势。故本研究旨在观察分析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常规疗法作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42例,女41例,年龄35~72岁。将83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4.34±16.29)岁;体质量43~82 kg,平均体质量(63.32±9.38)kg;IgA肾病23例,膜性肾病12例,局灶节段增生肾小球肾炎3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微小病变性肾炎分别有2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4.92±16.15)岁;体质量42~82 kg,平均体质量(63.92±9.13)kg;IgA肾病22例,膜性肾病11例,局灶节段增生肾小球肾炎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微小病变性肾炎分别有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诊断标准参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4],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2)患者年龄35~72岁;3)近3个月未使用激素、酶酚酸酯、雷公藤多苷等免疫抑制剂者;4)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精神病患者;2)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断疗效者;3)妊娠和哺乳期患者;4)近3个月使用激素、雷公藤多苷酶、酚酸酯等免疫抑制剂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降脂和饮食营养补充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组给予常规疗法结合氯沙坦口服治疗,氯沙坦剂量50 mg/d,连续治疗16周。观察组患者给予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药物组成:广角粉(冲服)10 g,知母10 g,黄柏10 g,生龟板(先煎)30 g,鲜生地黄30 g,鲜茅根30 g,鲜小蓟30 g,旱莲草15 g,女贞子15 g,紫草15 g,赤芍15 g,侧柏叶15 g,牡丹皮12 g,三七粉4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6],连续治疗16周。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证候积分减少≥95%,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95%,症状、体征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之和[7]。

1.6 检测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24 h尿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MA/Cr水平。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比较

由表2可知,两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治疗前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比较

由表3可知,两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治疗前血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肌酐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血肌酐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比较

由表4可知,两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治疗前肾小球滤过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MA/Cr比较

由表5可知,两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治疗前尿MA/C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MA/Cr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MA/Cr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文献中虽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纳入“腰痛”“水肿”“尿浊”等范畴,其发病机制包括湿热证、水湿证、湿浊证和血瘀证等,在治疗上可采取利水渗湿、清热、收涩、补益类、活血化瘀类药物进行治疗[8-9]。

本研究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采取凉血祛瘀疗法,方用犀角地黄汤并随症加减,以发挥凉血祛瘀作用。犀角地黄汤凉血祛瘀功效确切,对尿血、热病劳伤、肌肤斑疹等均有效[10-11]。尿血明显者加白茅根、小蓟和侧柏叶可强化凉血止血之功;肝肾阴伤者加旱莲草和女贞子可滋养肝肾;阴虚阳亢者加石决明和珍珠母等以平肝潜阳;阴虚火旺者加知柏地黄丸以滋阴降火;尿少浮肿可加猪苓,以利水消肿[12-13]。

本课题观察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可知,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改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本课题组又观察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24 h尿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MA/Cr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 h尿蛋白、血肌酐、尿MA/Cr均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可明显降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及尿MA/Cr值,升高肾小球滤过率。

综上所述,犀角地黄汤加减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蛋白尿,延缓肾病进展,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1] 伍新林,邝昱,张伟君,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研究综述[J].中药材, 2007,23(9):1179-1183.

[2] 张春艳,王建明,吉勤,等.血尿安胶囊治疗湿热下注型原发性肾小球性血尿3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13(10):22-24.

[3] Masashi Mizuno,Yasuhiko Ito,Takahiro Hayasaki,et al.A case of acute renal failure caused by cholesterol embolization afte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that wasimproved by peritoneal dialysis[J].Internal medicine,2011,50(16):1719-1723.

[4]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131-134.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

[6] 屈欢欢,陈小娟,何岩等,等.健脾祛湿和络方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5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18(21):1834-1836.

[7] 朱有光.小蓟白茅根藕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蛋白尿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4(9):56-58.

[8] 刘文军.从标本缓急论治慢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J].现代中医临床,2014,12(3):12-14.

[9] 赵涛,杨秀炜,史焱.温补脾肾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5,32(3):88-90.

[10] 左强,吴伟,王嵩.从热毒内陷心包辨治肾病综合征合并结核性心包炎举隅[J].中医药学报,2015,43(4):70-71.

[11] 顾小狄,王军.朱宗元教授肾病证治探析[J].中医药学报,2016,44(2):133-135.

[12] 杨永忠.银白玉屏风汤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6,24(6):55-56.

[13] 李佑富.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中医药治疗进展[J].河北中医,2001,14(1): 72-74.

齐彦军(1974-),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肾内科的临床工作。

2016-12-01

R285.6

B

1002-2406(2017)03-0086-03

修回日期:2016-12-30

猜你喜欢

犀角汤加减肾小球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犀牛有角久成器
犀角雕刻艺术
犀牛有角久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