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在白虎汤中解热作用的研究
2017-06-05明继阳李洋丁彦王知斌匡海学王秋红
明继阳,李洋,丁彦,王知斌,匡海学,王秋红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广东药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知母在白虎汤中解热作用的研究
明继阳1,李洋1,丁彦1,王知斌1,匡海学1,王秋红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部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及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广东药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目的:研究白虎汤中知母的解热效果。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白虎汤组和无知母白虎汤组,采用干酵母、2,4-二硝基酚和细菌内毒素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体温变化。比较各个模型中白虎汤组和无知母白虎汤组解热效果。结果:3个大鼠发热模型中白虎汤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白虎汤组与无知母白虎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干酵母和2,4-二硝基酚发热模型给药1 h后有极显著性差异;细菌内毒素热模型仅在0.5 h有极显著差异。结论:白虎汤中知母有解热作用,配伍知母,在解热过程中,可以提前起效,增加疗效,最后达到良好降温的效果,尤其对高热症解热效果突出。
知母;白虎汤;大鼠发热模型
白虎汤,最早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中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白虎汤重用石膏,其辛甘大寒,清热不伤阴,又能除烦止渴,是为君药;知母苦寒质润,既滋阴润燥,又能助石膏清热,救已伤之津,是为臣药;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为佐使药[1-3]。近年来对解热经方白虎汤的研究主要是石膏的解热作用[1-2],对白虎汤中知母的解热作用研究很少,然而根据中医理论的经典方解,知母在白虎汤中发挥着重要辅助清热作用。因此本次课题选取古代经方白虎汤,研究白虎汤中知母的解热作用,采用干酵母、2,4-二硝基苯酚、细菌内毒素三种物质诱导大鼠发热模型,观察大鼠体温变化。通过对比白虎汤组与无知母白虎汤组大鼠温度差异分析知母在白虎汤中的解热作用[4-6]。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1.1 药品
知母产地为河北省,石膏产地为山东省,甘草产地为甘肃省,粳米产地为黑龙江五常市。中药知母、石膏、甘草均是由齐齐哈尔仙鹤中药饮片加工厂加工。粳米是由五常市贡米粮食品有限公司生产。
无知母白虎汤制备:取石膏、甘草、粳米,按照16∶2∶3的比例制备。用10倍量的水浸泡4 h。用14倍量的水提取2 h,共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并浓缩,干燥[6-7]。
白虎汤制备:取石膏、甘草、粳米、知母,按照16∶2∶3∶6的比例制备。用10倍量的水浸泡4 h。用14倍量的水提取2 h,共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并浓缩,干燥[6-7]。
1.1.2 试剂
酵母浸粉(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4-二硝基苯酚(台山市化工有限公司);细菌内毒素(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生理盐水(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射时要除热原);医用凡士林(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仪器和动物
1.2.1 仪器
小型旋转蒸发仪(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KQ-500DB超声波清洗剂(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FDU-2000冻干机(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送风定温干燥箱(东京理化器械株式会社);METTLER TOLEDO分析天平(郑州南北仪器有限公司);MC-612 瞬间电子体温计(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
1.2.2 动物
本次实验选用的实验动物为SPF级SD成年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00±20)g,许可证号SCXK(辽)2015-0001,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每个模型取SD大鼠32只,雌雄各半,实验动物在温度 (22±2)℃,相对湿度(50±2)% 实验环境中适应3 d,每隔12 h测一次体质量和肛温,每天测量的时间为8:00和20:00,一共测3天,筛选出体质量200~220 g、温差波动小于0.3℃的大鼠实验。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白虎汤组和无知母白虎汤组,每组6只。
2.2 给药
2.2.1 干酵母大鼠发热模型
模型组、白虎汤组和无知母白虎汤组大鼠皮下注射20%干酵母混悬液10 ml/kg[6-9],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5 h后给药。按照人与大鼠给药剂量折算比,得到无知母白虎汤给药剂量为1.94 g/kg。白虎汤为3.98 g/kg,用生理盐水配置成悬浊液灌胃给药,灌胃5 ml,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
2.2.2 2,4-二硝基苯酚大鼠发热模型
模型组、白虎汤组和无知母白虎汤组大鼠皮下注射2,4-二硝基苯酚溶液10 ml/kg[6-9],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45 min后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同干酵母给药剂量,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
2.2.3 细菌内毒素大鼠发热模型
模型组、白虎汤组和无知母白虎汤组大鼠皮下20%注射内毒素溶液10 ml/kg[6-9],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注射1.5 h后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同干酵母给药剂量,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
2.3 体温指标监测
干酵母发热模型在给药前和给药后0.5 h、1 h、2 h、3 h和4 h后测肛温[5,9];2,4-二硝基苯酚发热模型在给药前和给药后0.5 h、1 h、2 h、3 h和4 h测肛温,脂多糖发热模型在给药前和给药后0.5 h、1 h、2 h、3 h、4 h和5 h测肛温,记录下体温变化趋势,进行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干酵母发热模型各组大鼠体温变化比较
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给药时模型组、白虎汤组与无知母白虎汤组升温均大于0.8℃,具有极显著差异(P<0.05)。白虎汤组和无知母白虎汤组与模型组进行比较,给药2 h后无知母白虎汤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0.5 h后白虎汤与模型组具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 h开始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白虎汤组和无知母白虎汤组对比,给药1 h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3 h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3.2 2,4-二硝基苯酚致热模型各组大鼠体温变化
结果统计,给药时,模型组、白虎汤组与无知母白虎汤组升温均大于0.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虎汤组和无知母白虎汤组与模型组比较,给药1 h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白虎汤组与无知母白虎汤组比较,给药后与无知母白虎汤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1h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3.3 细菌内毒素致热大鼠体温变化比较 对各组大鼠的体温测定,数据结果如表1~3所示。
表1 干酵母模型大鼠体温变化比较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无知母白虎汤组比较,△P<0.05,△△P<0.01。
表2 2,4-二硝基苯酚模型大鼠体温变化比较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无知母白虎汤组比较,△P<0.05,△△P<0.01。
表3 细菌内毒素模型大鼠体温变化比较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无知母白虎汤组比较,△P<0.05,△△P<0.01。
结果统计,给药时,模型组、白虎汤组与无知母白虎汤组升温均大于0.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虎汤组和无知母白虎汤组与模型组比较,给药无知母白虎汤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 h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给药白虎汤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为极显著性差异(P<0.01);白虎汤组与无知母白虎汤组进行比较,给药0.5~3 h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给药1 h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
4 分析与讨论
4.1 模型特点分析
2,4-二硝基苯酚、干酵母和细菌内毒素三种致热模型特点不同,干酵母和2,4-二硝基苯酚发热模型共同点为发热的温度最高点都较高,属于高温发热。干酵母发热模型特点是起热用时长,发热强度较温和,发热持续时间长,是一种由注射部位的局部溃烂引发的剧烈炎症反应导致,动物全身表现与临床常见明显炎症的里热证类似[10-11]。2,4-二硝基苯酚发热模型特点是起热用时短,发热强度高,发热持续时间短,适用作用快速且强大的药物[12]。细菌内毒素大鼠致热模型其诱导发热起效较慢,宜较早给药, 并伴有寒颤、轻微腹泻和精神萎靡等症状,与临床感染性炎症所致发热相似, 是经典的炎性发热模型。
4.2 白虎汤解热特点
本实验中白虎汤组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给药后与模型组一直都有极显著的差异,但在2,4-二硝基苯酚和干酵母诱发大鼠发热实验中,解热强度很大,可以从39.5~40℃左右降至正常温度,而细菌内毒素诱发大鼠发热实验一般从39℃左右降至正常温度。
4.3 知母在白虎汤中解热效果
4.3.1 各模型中知母在白虎汤中的解热效果
干酵母诱导大鼠发热模型中,白虎汤的解热效果明显优于无知母白虎汤,从起效时间上来看,知母加入白虎汤,可以使解热效果提前,给药后就开始起效,提前无知母白虎汤组2 h起效。从解热的强度上观察,加入知母,白虎汤药效从开始就强于无知母白虎汤组,在1 h后疗效与无知母白虎汤有极显著差异。说明知母在提前起效和增强效果方面都作用明显。
在2,4-二硝基苯酚诱导大鼠发热模型中,知母的引入使给药后就开始起效,提前无知母白虎汤组1 h起效,给药后与无知母白虎汤组比有显著疗效,在1 h后疗效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在该模型中白虎汤的解热效果明显优于无知母白虎汤,知母可以促进白虎汤提前起效并提高疗效。
在细菌内毒素诱导大鼠发热模型中,知母引入白虎汤,从起效时间上来看,可以使解热效果提前,给药后及时解热,并且可提前无知母白虎汤组2 h起效。从解热的强度上观察,白虎汤药效从0.5~2 h强于无知母白虎汤组,并且0.5 h具有极显著的区别。说明知母在白虎汤中发挥提前起效和增强效果的作用,且作用明显。
4.3.2 知母在各模型中解热效果区别
白虎汤中配伍知母,可是使其提前发挥解热效果,在细菌内毒素致热模型中最为明显,依次为2,4-二硝基苯酚和干酵母发热模型,分别提前0.5 h,1 h,2 h。在解热过程的强度上,知母的配伍,3个发热模型都表现配伍知母给药后与不配伍比有显著差异,2,4-二硝基苯酚和干酵母发热模型都是在1 h才有极显著疗效,然而细菌内毒素模型是开始有极显著疗效,1~2 h就变为有显著疗效。在解热4 h时,白虎汤都基本将温度降到正常温度,此时间点与白虎汤强度对比,效果顺序为干酵母,2,4-二硝基苯酚,细菌内毒素发热实验。
以上说明,知母能在发热初始就开始起效,在大鼠高热发热模型中,解热效果突出,1 h就发挥极显著的疗效,能达到理想的降热效果,这可能与知母在白虎汤中清热的作用有关。在大鼠低热发热模型中,也有很好的疗效,给药后就发挥极显著疗效,后来有显著疗效。而低热一般为阴虚发热,因此知母在此模型中可能发挥滋阴的作用。
5 结论
清代柯韵有“知母气寒主降,苦以泄肺火”之论述,而张锡纯论白虎汤用法,曰:“用知母者,取其凉润滋阴之性”[10-16],充分说明了知母的清热滋阴之疗效,实验证明白虎汤对高热症状的解热效果良好,符合古方中白虎汤主治气分实热、临床症状高热的论断,科学的探讨了中医配伍理论中白虎汤知母配伍意义,为科学阐述中医配伍理论提供依据。
[1] 李冀.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 赵娇.白虎汤中石膏清热作用的成分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3] 杨炳友,高云龙,张晶,等.知母水层化学成分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6,44(3):10-12.
[4] 夏怡,李祥,陈建伟,等.石膏及白虎汤清热泻火功效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2):48-51.
[5] 唐晓峰,薛漫清,王晖.大鼠发热模型及发热机制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3): 327-330.
[6] 陈慧慧,张敏,虞慧娟,等.柴胡和黄芩配伍解热抗炎作用研究[J].中成药,2011,33(9):1596.
[7] 雷霞.知母性味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8] 笔雪艳.知母的性味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9] 左泽平,王志斌,郭玉东,等.常用大鼠发热模型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22(2): 52-57.
[10] 赵伟国,李运景,彭侠彪.菌毒清颗粒的解热作用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2,29(3):36-37.
[11] 王艳宏,王秋红,夏永刚,等.麻黄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及其解热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28(5):7-10.
[12] 庞来祥,王玉香,刘燕,等.清咽亮嗓口服液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28(1):52-54.
[13] 清·柯韵伯.古今名医方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14] 清末民初·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5] 钟可,王文全,靳凤云,等.知母道地药材史学探讨[J].中医药信息,2013,30(1):29-33.
[16] 苏晓琳,李媛,张婕,等.知母对糖尿病小鼠脑内APP和BACE1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5,32(3):17-19.
Antipyretic Effect of Rhizoma Anemarrhenae of Baihu Decoction
MING Ji-yang1,LI Yang1,DING Yan1,WANG Zhi-bin1,KUANG Hai-xue1,WANG Qiu-hong2*
(1.Heilong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ffective Substance Ba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Natural Medicine,Key Laboratory of Basi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North Medicine,Ministry of Education,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China;2.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pyretic effect of Baihu decoction of Rhizoma anemarrhenae. Methods: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blank group, model group, Baihu decoction group and Baihu decoction without Anemarrhena group. Observe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using dry yeast, 2,4- dinitrophenol and bacterial endotoxin fever model in rats. The antipyretic effect of each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Baihu decoction group with Anemarrhena and that of Baihu decoction group without Anemarrhena.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models of fever rats. The Baihu decoction group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Baihu decoction without Anemarrhena group, dry yeast and 2,4- dinitrophenol fever model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1 h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and the bacterial endotoxin hot model only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0.5 h. Conclusion: The Baihu decoction has an antipyretic effect,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Anemarrhena, in the process of antipyretic, can have an effect in advance, increas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finally achieve a good cooling effect,and it has an especially outstanding antipyretic effect on high fever.
Rhizoma Anemarrhena; Baihu decoction; Rat fever model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274103)
明继阳(1982-),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级中药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化学专业复方方向研究工作。
王秋红*(1969-),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炮制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工作。
2016-11-15
R285.5
A
1002-2406(2017)03-0047-04
修回日期: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