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设计教学目标,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2017-06-04林春晓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字目标语文

林春晓

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奠基作用。所以教好语文非常重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许多教师的语文课堂日趋模式化、呆板化,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深刻反省,从有效设置教学目标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灵活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师生学在课堂,乐在课堂,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大海中的航船无目的地,只能在海洋中盲目漂泊;同样,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教学方向,没有教学思路。只有先制定好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才能有序地展开教学工作,使教学目标转变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是展开教学活动的前提。要做到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忠于教材,慎辩活用

所谓“以本为本”,即教材应该是教师设置教学目标的根本。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这法儿那法儿,不钻研好教材就没有法儿。”任何一篇课文,教师都要反复多读几遍,深入理解钻研教材,才能确定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识字、理解词语是首要目标;其次就是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写作意图,进而逐步过渡到情感的熏陶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可是,许多教师认为这样的目标设计没有新意,就想另辟蹊径,推陈出新,连教材都没有钻研,就盲目地找来各种各样的教学案例,然后东拼西凑地设计出一份自以为有创新性的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舍本逐末的做法完全脱离了教材,虽然新意是有了,但是学生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掌握。

例如,霍懋征老师在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设置的基本教学目标就是先认识理解生字“庐”“瀑”,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九天”“川”“日照香炉生紫烟”等,最后通过诗人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1]。霍老师这样的教学目标没有太多的新意,但是确实是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字词,同时培养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因此,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基本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在目标设置中落实好,并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效果。

二、了解学生,心中有人

低年级的小学生,心理特征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具体性、无意性,情感还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理解书面语言和运用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比较低下[2]。另外,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性格和智力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有的比较活泼,有的却比较内向;有的智力发展比较好,有的思维却比较迟钝。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做到因材施教,设置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感。

例如,德高望重的斯霞老师在执教《乌鸦喝水》时,其中有一个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在课堂上,他请一位男生读课文,但没读好。斯老师发现学生是过于紧张了,他没有批评学生读得不好,而是一边把学生歪到脖子一边的红领巾戴正,一边亲切地说:“读错了没关系,再试试。”于是那位学生不再紧张,而且有了自信,第二遍就读得正确、流利了[3]。

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了解学生,心中有人,设想这一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什么,在践行这一教学目标时学生的反应等。只要这样,教学目标的设置才有价值,才能在课堂上落到实处。

三、转变提问方式,引起兴趣

小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都抱有好奇和新鲜的心态,对于新知识,他们是渴求的,也是向往的。所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认真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每次在设计提问时都要求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来认识生字,学生听多了就不会再有学习新字词的兴趣,反而把学习新知识当作一项枯燥乏味的任务,不会再有激情可言。相反,同样的知识点,如果教师换个方式提问,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爬山虎的腳》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完成“认识新的生字”这一教学目标,就不必把要学的生字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再让学生自己查字典。因为直接查字典来认识生字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很传统的方式,完全没有趣味性可言,学生对于新学的生字印象不会很深,有可能下课后学生就不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会了什么新字;而如果教师转变提问方式,要求学生以交新朋友的方式学习新生字,就会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激发学生学习新生字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认识新字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新理念,其中一个新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正如魏书生老师所倡导的“教师不替学生讲学生自己能讲清楚的问题,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而是以一个主导者的身份立足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助探索,领略新知。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民主教育的要求。李镇西老师是这一理念的支持者之一。李镇西老师在上课文《冬天》时,设立的一个教学目标是“读出问题,理解文章”。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他并不是单纯地把问题列举出来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然后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我渐渐地快睡着了。我觉得这‘渐渐和‘快叠在一起有些不大通顺”的问题后,李老师不是直接给这位学生答案,而是让其他同学发表观点,最后李老师才总结并阐述自己的看法[4]。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践行了民主教育,做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使师生双方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互动,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教学目标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也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弘扬者,肩负着教育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实践出真知,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探索,才能不断进步,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真正做到有效设计教学目标,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才能有效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红,任庆世.做创造的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08-111.

[2]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9.

[3]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6.

[4]韦美日.语文特级教师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27-341.

猜你喜欢

生字目标语文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斯诗私塾
生字变身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