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017-06-04张清和
张清和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课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质量,作者提出了完善当前教学方式的方法。以作者所在学校某班级的学生为测试对象,从提升体验式环节的课时分配、引导式授课方式的引入、体验式教学环节的实施等方面验证教学改革措施的可行性,进行了一学期的新教学方法试运行。学生在学习、学习兴趣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小学《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塑造儿童美德、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生活技能,以达到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素质、善于探究和热爱生活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针对授课对象是儿童的特点,为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达到既有利于学生在人生启蒙教育阶段的良好品德培养,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和做事技巧的双重目标。因此,探讨合适的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我校采取的是以教师讲台授课,学生台下听讲的传统教学方法。尽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大量的故事引入,并在一些生活技巧介绍中,设置有体验式动手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学生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但却也存在显著的弊端。主要的问题有:第一,理论与实际脱节。虽然在授课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学生也能懂得许多的道理,但是由于知识点主要来源于书本,而缺乏相应的实践知识,故造成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无法在生活中做到身体力行,即学习的效果不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二,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有限。虽然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体验式教学环节,但是所占课时比例偏少,且针对性不强,以至于让学生亲自动手的程度不够,故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2]。综上所述,当前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即从各个细节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
(一)课时分配的调整
在《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基本的思路[3]为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体验式环节,即有意识地减少理论课时的授课比例。首先需要进行改变的,是在总课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于理论和体验式环节的课时调整。根据本校该课程的特点,一学期该课程的课时调整情况,如表1所示。
(二)引导式授课方式
引导式授课方式[4],是指在理论知识点的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引导学生多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该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将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角色转变为主动探索者角色,通过主动参与的方式,强化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至于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引导,可以采取提问、思考、讨论等环节,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内互动。例如,在课程教学中,涉及关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品德的知识点中,可以采取如下教学措施:第一,通过多媒体以动画视频播放的形式,为学生开篇引入一些经典小故事(如孔融让梨、扇枕温衾等);第二,待学生看完这两个故事之后,由授课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觉得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道理?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如何组织学生按照小组展开讨论,积极思考;第三,待学生讨论完毕,让学生回答自身的感受,并整理答案;第四,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进行梳理和总结,最后引出做人应该尊老爱幼的主题。通过引导式的理论教学,由于增加了學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过程,其学习兴趣能够有所提高,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体验式教学环节的实施
体验式教学环节[5],是指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生活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布置相应的实际任务,使学生更多地去体验生活细节、感悟人生的环节,即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该环节的实施中,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授课教师则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例如,为培养学生节约、低碳环保以及反对铺张浪费的人生价值观,可以设定一个题目,即让学生们搜集生活当中的废弃物,然后将这些东西组装成简单、有用的产品进行循环使用(如可以用废纸、盒子等做成精致的垃圾桶,用废弃的易拉罐,通过简单的操作,做成笔筒等),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并进行操作,教师则主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帮助他们解决以及监控学生的体验环节。通过该环节的实施,既培养了学生的高尚价值观,又训练了动手能力,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目标。
(四)考核方式的变革
基于该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以分数高低为学习判别标准的考核形式并不适用。因此,课程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形式[6],即通过理论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互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动手参与情况以及最终的作品展示等,每一部分均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成绩,最终的总成绩,由各部分的成绩综合评定。考核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一卷定终身”的传统模式,更加重视的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案例分析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本人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试运行,研究对象为本校4年级某班的学生,教学实施细则按照上述教学改革措施来开展。当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完毕之后,为追踪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对15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调查。其中,学生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第一,你认为自己在生活技巧方面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第二,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你的学习兴趣如何?第三,总体学习效果如何?家长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经过一学期学习之后,你认为孩子的道德品质是否有所提升?第二,你认为孩子的生活技能是否有所提升?第三,你对该课程中,孩子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具体的调查结果,如表2表3所示。
由上表可知,完善教学方式之后,从学生方面,认为自己在生活技巧方面提升较大的人数为12人;觉得自己对该课程有很兴趣的有7人;认为课程的学习效果较好的有8人。可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自己的学习收获较大。从家长方面,认为小孩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技能提升较大的均有13人,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满意的家长有11人。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整体学习情况也基本满意。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和家长的问卷调查数据来看,进行教学改革后,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动手能力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的提高,证明了新教学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通过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从课时分配调整、引导式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完善。从教学实践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为后续进一步优化教学措施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陶琳娜.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究[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3.
[2] 潘茂春.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9):231-232.
[3] 王静.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2013 (9):18-19.
[4] 王旭.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机电技术,2013,36(4):162-164.
[5] 黄尧.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课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 (10):43, 64.
[6]王旭. 基于CDIO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4):164,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