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多境”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尝试与思考

2017-06-04田俊华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

田俊华

【摘 要】“一例多境”教学方法是情境化教学的最新探索。文章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中的《意识的作用》课堂教学片段为例,谈谈“一例多境”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尝试。

【关键词】一例多境 高中政治课堂 《意识的作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思想政治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1]。为此,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提出富有层次和梯度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与合作探究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政治教师认同的教学方法。“一例多境”教学方法是情境化教学的有益探索,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青睐。

“一例多境”教学方法,是指在一堂课中,以一个典型事例为主题线索,结合教学目标,立足学生实际,设计一系列相关的情境和问题,将各知识点融汇其中,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引导学生在系列情境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探究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重要特征为:“一例”为主、贯穿始终、层层剖析、前后呼应。本人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感到“一例多境”下的课堂充实、饱满、连贯,师生和谐共鸣,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构建生态、和谐、开放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环境。

在本文中,我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版)中的《意识的作用》课堂教学片段为例,谈谈“一例多境”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

一、“一例多境”下的“一例”事例引入,创设主题情境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2]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在《意识的作用》教学中,我立足学生实际,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以我国的探月之旅为主题事例,创设了本节课的系列情境。

【序幕篇:“嫦娥三号”探月之旅】

播放视频《嫦娥三号登月之旅》,配背景音乐《中国范儿》

分析与思考:“一例”是“多境”中共同关注的焦点、共同讨论的主题,是一条贯穿“多境”的主题线索。该“一例”的选择,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在他们的情感心理上产生共鸣,才能使课堂实现由抽象到形象、由空洞到直观、由单调到生动的转变,才能使学生认同事例与教材所蕴含和阐述的知识观点和价值观念。在本课教学中,我把“嫦娥三号”登月这一时政热点作为主题事例,以视频的形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景寓情,以情激趣,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中国探月工程的自豪感,从而意识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而且将学生引入自主學习和合作探究的课堂情境。这是点燃求知火种的起点。

二、“一例多境”下的“多境”探究

“多境”是“一例”中的“多境”。事例的多层次、多维度思考,话题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一次经历所遭遇的多个事件的质疑与思考,均可构成“多境”。“多境”注重与知识点的结合,“点”上设境,立足学习目标,关注学生实际,服务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围绕中国探月之旅这一主题事例,多维度地挖掘其内在价值,设置了“鸟类飞翔PK人类探月”“五星红旗耀月球与某市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等具体关联情境。

【合作探究篇:品探月之旅,思“意识的作用”】

(一)情境一:鸟类飞翔PK人类探月——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展示鸟类飞翔和嫦娥三号落月的图片,同时呈现文字补充材料《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国航天领域的“七大创新”》。

探究问题一:

1.观看以上图片和资料,思考动物的活动和人类的活动有什么区别。

2.科学家们为什么能够提出和实现探月计划?材料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哪些特点?

3.这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什么意义?

分析与思考:这些材料来自社会时政热点,具有典型性,而且生动形象,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彩灵动的空间,从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以上问题的设计也完全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设计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带着一个个彼此关联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因为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又是前一个问题的发展、补充和延续,所以这些问题形成一个具有梯度和逻辑结构的探究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自觉主动地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情境二:五星红旗耀月球与某市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展示图片《中国人的“奔月梦”》,同时呈现文字材料《某市“1122”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认定为责任事故》。

探究问题二:

1.是先有“玉兔号”探月车,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玉兔号探月车”的设计?

2.科学家关于“玉兔号探月车”的设计理念是从哪里来的?

3.玉兔从“方案设计”到“登上月球”的过程,意识发挥了什么作用?

4.嫦娥三号的成功与某市输油管道泄露的事故共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点评:“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也要跌宕起伏。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设置一些思辨性的情境,诱发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教材中的表述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等等。这一系列理论化的表述使得充满生活智慧的哲学反而显得抽象、枯燥。我通过设置“五星红旗耀月球与某市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这一正一反教学情境,在这个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了四个问题,形成问题链。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反刍、小组合作探讨、教师不断追问,学生不仅领悟到人的意识作用的实效性,而且他们通过社会上出现的错误意识指导下的不良现象,学会辩证思考: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可以指导人们成功地改造世界,错误的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必须自觉树立正确意识,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这为下面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三、“一例多境”下的实践探究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是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与责任。高中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日渐成熟的理性思维,他们关注时政热点,对一些社会问题有着独特的认知,他们热切期望能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乐于讨论交流,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探究过“中国探月之旅”后,我移步换景,设置情境“扫雾霾,清除我们的心肺之患”,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实践篇:扫雾霾,清除我们的心肺之患——一切从实际出发】

呈现材料《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

探究问题三:谈谈我们在“治霾”过程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分析与思考:以上情境和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必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自觉地在情境和问题下调动已有知识。比如说“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治霾”过程中不能蛮干,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即“两个结合,两个反对”。将教材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勇于探索、解决困境的情感体验。

四、“一例多境”下的主题升华

课进行到这里本来应该结束了,但是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目标,让学生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态度,立志探索尚未被人类认识的事物,我设置了最后一个情境。

【尾声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播放音乐《奔跑》

点评:激情谢幕,留给学生无限遐想,知识建构与情感升华,德育目标在知识目标达成之际也悄然达成。

综上所述,利用“一例多境”的教学方法,以贯穿一气的情境载体,让学生通过情境的一扇扇“窗”带动活動的开展、问题的分析、内容的拓展、情感的体验和价值的牵引,在主题明确的感性学习中走向理性把握和能力提升,最终使我们的高中政治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Z].2004.

[2]【德】阿道尔夫·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课堂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贯彻生活教育理念,全面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育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注重评价,关注主体发展
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分析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导入方法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