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2017-06-04贾学福
贾学福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在智力、基础、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想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教师就必须学会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文章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分层教学的意义,然后提出了目前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究了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 问题 尝试
一、引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所讲的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安排,都是以教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不同的学生只能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下被动地学习。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必然会造成教学效果的两极分化,即优等生会学得更好,而学困生则会更差。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国实行了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分层教学法正好符合这一理念,逐渐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青睐,并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分层教学的含义与作用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根据各组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學环节和教学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合理的分层策略和有效的课堂互动中实现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对于促进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中的“层”既是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依据。通过因“层”施教,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从而使得优等生能够实现学习拓展,学困生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和信心的支持下,积极挖掘自身潜能。
第二,有利于教学评价的合理化。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反馈。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心;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则会使学生在失望中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甚至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反馈中了解自己的能力情况,增强学习信心。
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分层教学中,各个层次学生的基本情况相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会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教师重复讲授的概率,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消化,提高教学效率。
三、目前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分层含义理解存在误区
分层教学理念与因材施教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虽然在目前的小学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已经采用了分层教学,但是其对于分层教学的内涵理解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例如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分层教学就是给学生划分等级,只按照学习成绩给学生分层,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会挫伤学生尤其是差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分层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标是教学的向导,只有目标科学明确,教学才能够顺利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惰性或教学能力的欠缺,无法根据课程要求制定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一些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没有依据本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参照其他教师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跟风行为必然会造成教学目标的模糊或者目标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脱节等弊端。
(三)分层环节落实不到位
分层教学环节如果细分,可分为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测验、分层评价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教学环节划分得不合理。如有的教师过分关注作业的布置,而缺乏相应的教学辅导和教学评价,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完成查漏补缺的学习过程,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四)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
分层教学的精髓不仅在于因材施教,还在于它在教学中引入了竞争机制。竞争是推动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外在动力。教师所划分的学习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自己的层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没有及时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导致各层次结构长期固定。这就使得学生的努力成果得不到及时认可,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一)明确分层含义,实现科学分层
科学分层是实践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分层之前应该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日常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并综合考虑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潜力等,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学习能力较强)、B(学习能力一般)、C(学习能力较差)三个不同层次。在分层后,教师还要对各层的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例如分层会对一些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向学生、家长明确分层的目的、意义,消除学生消极应对学习的心理;同时,教师还要坚持动态管理,实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流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积极性。
(二)合理制定目标,激发学生兴趣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指引。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差异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不同目标的引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小数乘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C层学生的目标较为基础,主要是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B层学生的目标在C层基础上有所提高,即理解将小数乘法转变为整数乘法的根据以及相应的数学原理;A层学生则需要在前两层的目标上再进一步,即能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转化思想,并形成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当然,对于这三个层次的学生而言,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理解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他们共同要完成的情感目标。这样划分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方向感。
(三)优化教学环节,发挥教学效果
所谓优化教学环节,是指教师在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评价的过程中,要牢记因材施教的理念,合理规划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各层次学生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转化思想的掌握情况,并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对于C层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操作实践、问题引导等多种方法进行新课导入,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新课过渡;而对于A、B层的学生,教师应适当缩短新课导入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讲解和知识应用上,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转化思想和逻辑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辅导和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检测题目,从而让学生测验中既能够巩固知识,又能够有所提高。
五、结论
总之,分层教学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而构建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落实中,分层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尝试改进,以增强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宏程.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1):195.
[2]李敏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1):152-153.
[3]李莹.在小学数学学科尝试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收获[J].学周刊,2015(30):96.
[4]陈丽云.关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02):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