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品行问题的可控性干预措施探究
2017-06-04胡明军
胡明军
【摘 要】中职教师的课堂时间一半用于教学,一半用于管理,而管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纪律问题。中职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认真听课的,要么左顾右盼,要么低头玩手机,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文章就中职学生所存在的品行问题展开针对性分析,进而综合探讨具体可控性的干预处理措施,以期更好地提升中职课堂教学成效。
【关键词】品行问题 中职学生 可控性干预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中职学校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果,师资力量也得到了扩充完善。然而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的教育管理问题,诸如中职生源素质能力同高校统招学生素质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成为阻碍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诱因。而中职学校在现实中又未能针对学生的本体发展需要,辅以相对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导致学生品行愈来愈差。因此,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品行问题构建一套教育管理机制,实现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很现实而必要的。
一、中职学生品行问题原因分析
(一)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类信息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广,中职学生经常会接触到各种低级趣味或商业性的内容。长时间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学生就会盲目模仿一些不良行为,部分学生甚至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来。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但普遍基础较差,自控能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绝大部分学生来中职学校主要是为了学一技之长,而对文化课基本不重视,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到中职学校学习就是为了混一张文凭。随着青春期的来临,中职学生的好胜心越来越强,叛逆心理也越来越突出,喜欢挑战教师的忍耐极限,而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从而出现了一系列品行问题。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绝大部分中职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将所有的事情公事公办,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管理方法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性格特点,未考虑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坐得住,是否愿意接受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基本上未对学生的文化差异、社会经济背景、性别差异以及能力水平差异等问题进行分析,他们认为学生只需要明白在课堂上以及日常生活中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就行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是自编自导,未注意学生的配合情况,学生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归属感,从而出现了一些不良品行。
二、中职学生品行问题的处理方式
(一)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中职教师应该具备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对学生给予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与学生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与相互尊重的关系。此外,中职教师还需通过自身的态度、行为与表情传递给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创造最佳的课堂环境,有效干预学生的品行问题。例如,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创造一个书声琅琅的环境,教师可以激情澎湃地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或者让学生大胆开放自由地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者自认为读得最好段落来读。这样,既摆脱了传统烦琐、生硬的讲解,又可以激发中职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即使再差的中职学生也是会读书的,而不会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课堂自然也就可控了。
(二)班内分层,强化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意愿、习惯、学习能力与文化课成绩,将其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中层次的学生,扶持低层次的学生,并帮助高层次学生发展,采用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协助或同层次集中教学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采用这种分层的方式,教师能够充分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练习内容以及讨论题目,确保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均能得到有效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编成一个学习小组,在课堂上按照学习小组来安排座位,并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组长,让其负责辅导、帮助层次较低的學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
采用合作方式进行教学时,须将小组作为教学单位。在计算小组学习成绩时,一定要将每位学生完成练习或提问的成绩计入其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给高层次学生制造发展自我与表现自我的机会,还可以加强集体与个人之间的联系。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分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与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概率,使学生将绝大部分精力用在学习上。
(三)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教师作为教学管理者,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品行问题,就要及时干预,并确保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在对学生的品行问题进行干预时,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品行问题的程度设计最佳的干预措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干预:首先,表扬学生的正确行为,让行为不正确的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此来降低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概率;其次,发现学生出现品行问题时,最好先用眼神提示,对转瞬即逝的小动作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眼神提示无效,则须采用言语对其进行提醒,以此确保学生行为的规范。此类正面强化是对学生的主体行为进行精神层面的表扬嘉奖,促使学生品行问题在表扬嘉奖中得到进一步解决;而对于一些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个人行为,要予以相应的惩罚,要将不好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此外,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学习与生活,做到学有所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这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品行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进行可控性干预,引导学生自主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以使中职教育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余凌洁.中职校园欺负行为的调查和干预[J].读写算(教研版),2015,5(10):13-14.
[2]黄蓉.浅议中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方法[J].学园,2012(07):190.
[3]徐克楠.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2008(10):19.
[4]马玉秀.中职学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及应对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