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6-01肖建华
肖建华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肖建华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 探究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2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通过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前侧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平均骨折愈合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24%,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2.3)w、9.52%,(17.6±3.2)w、52.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通过后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同时可促使患者膝关节的功能得以恢复,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后侧入路手术;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临床疗效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属于比较特殊的骨折类型,同时伴随关节面压缩、关节面移位。现阶段,这类骨折的发病率每年呈上升的趋势发展,这个手术治疗提高了难度[1]。若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关节面的复位工作,固定工作,比较易于产生关节面坍塌的症状,以及创伤性关节炎,严重的患者还会造成膝关节功能受限。所以,对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需在早期实行锻炼,以保障患者的预后[2]。本研究选取42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探究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观察组男15例,女6例;年龄20~72岁,平均(46.5±5.7)岁;其中包括交通伤14例,重物压伤5例,车祸伤2例;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9例。对照组男18例,女3例;年龄22~68岁,平均(45.3±5.6)岁;其中包括交通伤15例,重物压伤3例,车祸伤3例;左侧骨折13例,右侧骨折8例。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神经损伤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拍摄膝关节正位片、侧位片,同时实行CT扫描、重建三维。取患者俯卧位,实行器官的麻醉后进行手术。观察组进行后侧入路手术,手术方法为:后外侧入路顺沿患者的股二头肌腱后缘设置切口,将神经和肌腱充分进行分离,以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间缝进入,然后将胫骨后外侧骨折充分暴露,结合患者骨折实际状况实行复位、固定。然后对患者入路进行检测,然后顺着患者半肌腱、腓肠肌间缝位置进入,将患者的半肌腱附着部分全部切开后,实行骨膜的剥离,将患者的内侧关节面充分暴露,然后实行复位和固定手术。对照组实行前侧入路手术治疗,将患者的筋膜皮瓣有效分析,于其胫骨内侧髁、骨干交接的位置实行骨窗,然后把后台侧塌陷的骨折向上顶侧位置推。以骨窗的方式矫正患者的骨折块移位位置,完成固定工作后将患者的切口位置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实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24%,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对比 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3.5±2.3)w,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7.6±3.2)w,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中存在关节炎和感染患者各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1(9.52%);对照组中有关节炎患者4例,感染患者3例,皮肤坏死和固定松动患者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21(52.3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属于临床方面比较特殊关节内骨折类型,其产生的原因为膝关节于屈位/半屈位的过程,受到严重的垂直、内外翻应力所引发骨折。此外,原始骨折线构成冠状面。为确保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获得较好的预后,应在第一时间实行复位、固定工作。然而,由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解剖学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手术的难度系数较高,应采取合理的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传统入路手术由于剥离的范围非常大,所以比较易于造成患者韧带受损、神经受损[3]。与此同时,术野不能充分的进行暴露。胫骨平台骨折,一般多通过前侧入路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然而,这种手术的方式,会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受到局限,主要的原因为前侧入路不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患者的偏后骨折线,不可实行直视复位,进而难以实现解剖复位效果。由此可见,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需将患者的骨折部位充分暴露,进而对患者骨折四周的软组织进行充分的保护,利于固定和安放工作。后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方式,同时不需要将患者的血管神经暴露,即可将其骨折端暴露,于直视下对患者即可实行骨折复位[4]。以后面向前对骨折块加以固定,同时可预防患者出现骨折移位的情况。
综上所述,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通过后侧入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并且能缩短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1] 仇俊峰.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6):18-19.
[2] 李学深.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内侧入路单切口内固定术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11):42-43.
[3] 郭志刚.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8(18):2712-2713.
[4] 唐礼明,胡靖,刘立明,等.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 (1):71-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