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探讨

2017-06-01萧汝南

当代医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房间隔室间隔先天性

萧汝南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护理研究--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探讨

萧汝南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11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114例患者中,113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9.12%。其中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室间隔缺损患者成功率均为100.00%、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率为97.06%。患者封堵后微量残余分流2例,3个月随访时消失。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51%)低于对照组(16.07%),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8.25%)高于对照组(87.50%)(P<0.05)。结论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确切,科学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效果;护理措施

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心脏扩张、心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心衰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技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2]而被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科学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从2012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疗指证,同时行介入治疗。11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57例中,男26例,女31例,年龄3岁~52岁,平均(21.36±2.42)岁,体质量11~73 kg,平均(55.01±3.01)kg,其中动脉导管未闭22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分别18例、17例;对照组57例中,男25例,女32例,年龄4~53岁,平均(21.84±2.53)岁,体质量11.3~74 kg,平均(56.28±3.32)kg,其中动脉导管未闭23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各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常规行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分别经右股静脉穿刺、股动脉穿刺,放入导管,术中均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明确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封堵器进行封堵。术中注意进行监测。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做好超声心动图、肝肾功能、凝血时间等生化检查、血常规等常规检查,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患者进入手术后,帮助患者摆好体位,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术后加强心电监护、持续吸氧,保持病室整洁、舒适。术后12 h,若无异常,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避免剧烈活动[4]。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1)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及家属有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及不良情绪的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多给予患者关心,注意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护理操作时要熟练、轻柔,以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2)健康教育。通过面对面讲解、组织讲座等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介入治疗的必要性、适应症、手术过程、注意事项、患者的配合等,让患者了解该方法是安全的,以消除其疑虑。必要时和让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3)并发症的护理。常见的有封堵器脱落、心律失常、穿刺部位出血等。术后注意病情监测,注意心脏听诊,若杂音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注意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发生。注意尿液的观察,若出现茶色、红色等,应考虑是否为残余分流[5]。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

1.3 观察指标 采用RV(右室横径)、RA(右房横径)、LVESD(左室收缩末前后径)、LVEDV(左室舒张末容量)、LA(左房前后径)及EF(射血分数)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114例患者中,113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9.12%。其中45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35例室间隔缺损成功率均为100.00%(45/45)、(35/35),3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率为97.06%(33/34),1例因术中封堵不满意转为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封堵后立即进行检测,微量残余分流2例,3个月随访时消失。

2.2 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患者均为治疗后LVESD、LVEDV低于治疗前,房间隔缺损患者治疗后RV、RA低于治疗前,LVESD、LVEDV、LA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13例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2.3 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7例、56例(1例转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分别为(12.58±1.61)d、(15.12±1.73)d,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3.51%,其中1例为心律失常,1例为穿刺部位出血,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16.07%,其中2例为心律失常,4例为穿刺部位出血,3例排尿困难。均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57例、56例,对护理工作满意的分别56例、49例,满意率分别98.25%,87.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6,P<0.05)。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被临床证明有较好的效果,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对于病情较严重患者如复合畸形或右向左分流者,无法进行完全矫正,只能进行姑息性手术[6]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介入治疗具有避免开胸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介入治疗包括采用金属材质的封堵器堵闭异常缺损和球囊扩张法解除瓣膜狭窄等。

本组资料中,114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9.12%,仅有1例因术中封堵不满意转为手术治疗。患者封堵后仅有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且3个月随访时消失。患者治疗后心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提示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与资料报道一致[7-8]。但是介入治疗时应注意适应证,该方法并不能完全替代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时应注意操作要轻柔,以免心脏受导管刺激后引起心律失常。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中一旦发生封堵器误放,应即刻套出,以免发生栓塞。

科学的护理是介入治疗成功的基础。患者及家属不了解介入治疗方法,常有疑惧心理,常对治疗及效果产生影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减少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而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并发症的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术前护理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术后护理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尽快恢复。本组资料中,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是有效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总之,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科学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姚青,宋治远.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与评估[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5):599-603.

[2]张振忠.介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8):109-110.

[3]何丽艳,贺琼.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1473-1474.

[4]付晓萍,杨明武.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与要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21):146-147.

[5]李萍,王苗苗,吕艳,等.介人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0例围术期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275-276.

[6]樊星,张宏家,刘迎龙,等.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姑息术后血气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4):342-345.

[7]陆阳,李松华,赵仙先.37例冠状动脉瘘经皮介入治疗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3,40(6):400-401.

[8]吴友平,王梦洪,彭景添,等.江西省先天性心脏病2113例介入治疗分析[J].江西医药,2012,47(5):454-4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73

猜你喜欢

房间隔室间隔先天性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房间隔缺损家系致病基因筛查分析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成功救治1例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四种方法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可调弯鞘经颈内静脉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