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气钡餐与CT诊断胃肠间质肿瘤应用价值分析

2017-06-01马晓华

当代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钡餐符合率胃肠道

马晓华

(大石桥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大石桥 115100)

胃肠气钡餐与CT诊断胃肠间质肿瘤应用价值分析

马晓华

(大石桥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大石桥 115100)

目的 研究胃肠气钡餐与CT诊断胃肠间质肿瘤(GIST)的诊断价值,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做出指导。方法选取35例GIST患者,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胃肠气钡餐和CT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进而比较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胃肠气钡餐检查确诊为胃间质肿瘤的患者为11例,肠间质肿瘤者为7例,良性12例,恶性6例,胃肠气钡餐对于黏膜、黏膜下病变可作出较好的诊断,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诊断的符合率为51.4%。经CT诊断为胃间质肿瘤的患者有17例,肠间质肿瘤者12例,良性15例,恶性14例,CT对肿瘤的基本特征、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情况可作出较好的诊断,符合率为82.6%,显著地高于胃肠气钡餐,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对GIS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胃肠气钡餐;CT;胃肠间质肿瘤;应用价值

胃肠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多发于老年患者。研究表明GIST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部隐痛、胃肠道出血以及腹部肿块[1]。由于GIST多发生于黏膜下,因此术前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依赖于临床和影像学检查[2]。为了进一步提高对GIST的影像学认识,现选取35例GIS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了胃肠气钡餐和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大石桥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35例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56.8±13.5)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肿瘤分布为胃间质瘤20例,肠间质肿瘤15例。良性18例,恶性17例。

1.2 方法 胃肠气钡餐检查:全部患者均采用北京万东HF81-3数字胃肠机。检查前空腹10 h,先服产气粉5 g,钡剂浓度为1∶3,嘱患者翻转体位,使钡在消化道涂布均匀,摄取不同部位的双对比相、黏膜相、充盈相及加压相。CT检查:全部患者均使用美国GE LightSPeed 64排128层螺旋VCT。检查前空腹8 h以上,仰卧位扫描,层厚5~10 mm,层间距5mm。增强扫描选用优维显,剂量按1.5mL/kg经静脉注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胃肠气钡餐和CT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的发病部位、黏膜变化、肿块大小、形态、密度、生长方式等,以及分别通过胃肠气钡餐和CT确诊的患者例数及良恶性情况。符合率=确诊人数/患者总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5例经胃肠气钡餐检查的GIST患者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狭窄并呈偏心性特征,腔内充盈缺损、龛影,可见局部黏膜皱襞隆起、变平或者消失,肿瘤周围粘膜不规则破坏、中断,小肠肠腔狭窄和胃肠道外压性改变。良性者边缘相对光整黏膜展平,同正常组织存在清晰的边界,恶性者病灶大多不规则,并存在明显的浅表分叶、龛影。经CT检查的主要表现为:平扫显示与胃肠壁相关的软组织肿块,大多呈圆形或者卵圆形,也可呈分叶状。大多数边界清楚,少数恶性间质肿瘤存在浸润周围组织的情况,但浸润程度较轻。良性的肿块密度较均匀,恶性肿块可见坏死、囊变形成的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实质部分呈中度甚至明显强化,恶性者多为不均匀强化。

经统计,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胃肠气钡餐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经胃肠气造影、CT检查后与病理检查对比结果

3 讨论

GIST是一类独立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GIST大部分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结直肠约占10%~20%,食道占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3]。GIST的患者20%~30%是恶性的,第一次就诊时约有11%~47%已有转移,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GIST的主要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无特异性,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研究表明,胃肠道间质肿瘤直径1~20 cm,呈局限性生长,大多数肿瘤没有完整的包膜,偶尔可以看到假包膜,体积大的肿瘤可以伴随囊性变,坏死和局灶性出血[4]。

本研究对患者进行了胃肠气钡餐检查,诊断的符合率为51.4%。该种诊断方法能较好的显示腔内GIST或者小的腔内型肿块,此外还可以显示胃黏膜形态、走向及管壁功能。但不可否认的是胃肠气钡餐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准确的显示肿瘤和其他器官之间的关系等,因此还需要更加有效的临床检查方法。本院还采取了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符合率为82.8%,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胃肠气钡餐(P<0.05)。螺旋CT可弥补胃肠气钡餐及其他检查的局限性,可同时显示肠腔内病变及腔外情况;可检查出其它检查难以发现的<1cm的肿块,对于诊断早期GIST做出了重要贡献[5];除此之外,螺旋CT对病灶定位准确,可清楚地显示肿块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CT增强检查可较准确的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既能清楚的显示肿瘤的外部形态,又能显示内部结构,如出血、坏死和囊变。

综上所述,胃肠气钡餐对于临床诊断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存在局限性。CT检查的优势更明显,可作为GIST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其结果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吴耀初.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和MSCT诊断[J].吉林医学,2013,34(18):3531-3534.

[2]谢红琴.21例胃恶性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 2012,18(22):73-74.

[3]郭顺顺.胃肠气造影和CT对胃肠间质肿瘤的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7):172-173.

[4]张进跃,孙培祥,万会丽,等.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2,9(9):109-110.

[5]李其祥,李红兵,程寿林,等 .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5(1):18-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2.019

猜你喜欢

钡餐符合率胃肠道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 扫描及X-线钡餐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比较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全消化道钡餐及钡滞留拍片在肠神经元异常性便秘的诊断价值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基于灵敏度和特异度任意赋权的广义标准化诊断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