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区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以云阳县第五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为例
2017-06-01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卢兆明
□文/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 卢兆明
西部贫困区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以云阳县第五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为例
□文/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 卢兆明
教师发展空间是无限的,从新教师这个端点起航,有的跑得远、飞得快,有的却停滞不前。一些专家认为:教师的发展大致经历新教师、生疏教师、半成熟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或教学专家、教育家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中,大部分教师只能在教学能手层次左右徘徊。那么,骨干教师这个坎就成了教师发展历程的分水岭,尤其是省、市级骨干教师这一台阶更是教师发展的新支点。
伴随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剧,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优秀教师逐步走出大山,大批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涌进大中城市,大部分优秀教师被抽走,削弱了农村学校的骨干力量。为此,贫困区县农村地区应加快推进骨干教师培养,为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快速补员。把骨干教师朝着区县教育精英方向打造,让大批的骨干教师在区域内、学校内去引领示范,发挥辐射作用,促进区域内教师队伍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均衡发展。
要把骨干教师打造成区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精英,培训机构对其系统化的培训是关键,要着眼于农村教师长足发展、全面发展、纵深发展。如骨干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培训内容要全面化、培训形式要多样化、考核方式要过程化,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全面、深入、细致,培训周期要放长线,对每一个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至少要长达两年的培训和跟踪指导,打造区县级农村骨干教育精英。
下面以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开展的云阳县第五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为例,以下简称“云阳县骨干教师培训”,谈培训机构开展贫困区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策略。
表1培训前学员需求调查统计表
一、全方面能力摸底,了解学员素质现状
贫困区县教师队伍结构复杂。一是教师来源途径多:一部分教师来源于师范院校毕业生;一部分来源于非师范院校的“特设岗位”教师;一部分来源于“民办转公办”教师;一部分来源于“代转公”教师等。[1]二是教师分布散:包括村校教师、乡镇中心校教师、区县城内教师和郊区教师。教师来源的多样性和分散的地域差异导致区县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也导致参培对象培训需求各异。因此,开展高效的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学员需求摸底至关重要。在云阳县骨干教师培训中,培训机构从训前、训中、训后三个环节均对学员进行了教育教学各项指标摸底。
(一)训前摸底,弄清需求
科学地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是做好培训课程设置的首要任务。在云阳县骨干教师培训前,培训机构从学生教育、班级管理、课标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评价、学科整合、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等模块对参培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分别从各指标的需求人数和需求热度(需求的渴望度)两个维度开展,统计发现,各指标需求情况差异极大,数据统计如表1。
从表1看出:“学习评价”模块需求人数最多,需求热度也最高,而对“课题研究”模块需求人数较多,但需求热度不高,这说明学员关注的侧重点不同。
再将学员训前需求调查统计数据转换为更直观的折线图,由图1发现:课标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评价、学科整合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需求人数较多,且需求热度也较高,进一步说明培训机构在培训课程设置中,应重点安排以上五个方面的培训内容。通过训前摸底,培训机构初步了解了学员培训需求。
(二)训中摸底,微调课程
符合学员胃口的培训,不但能刺激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员新的需求与新的动力,而且能产生新的问题以及生成新的课程资源。那么,在培训期间如何对学员进一步摸底呢?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问题研讨”,学员在研讨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云阳县骨干教师培训中,开展的论坛活动:分享“我的主题班会”。学员在问题研讨活动过程中找准了自己与他人在班级管理、活动组织、文化建设等之间的差距,由此产生了新的问题和新的需求。随后,培训机构对培训课程进行微调,立即联系担任专题“班级管理与活动组织”的授课教师,要求其对授课内容进行微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员需求,增强培训时效。
(三)训后摸底,关注发展
如今,我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更多地关注培训课程设置和培训管理,而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没有对学员进行学业考核和能力检测。因此,培训方就不清楚学员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是否能将培训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样一来,培训机构在对学员实践环节进行跟踪指导的过程中,任务和目标就不明确,不清楚跟踪什么,指导什么,回访什么,也就无法进一步关注学员的发展。
在云阳县骨干教师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开展了训后摸底,对学员进行了全方面的学业考试和能力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设计、说课评课、论文答辩等内容。由实践可知:只有对学员科学地开展训后摸底,才能积极、有效、精准地指导学员训后实践,关注其发展。
二、全方位课程优化,促进学员协调发展
要系统化地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打造贫困区县农村教师队伍精英,了解培训需求是培训机构的首要任务。而要促进学员全面协调发展,全方位地做好培训课程优化是培训工作的重点。
(一)万变不离专业标准
为准确把握教师培训的方向性、目标性、针对性,教师培训内容必须依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而展开,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专业理念、师德师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维度进行课程优化。
(二)分层分科设置课程
分层分科设置课程是培训针对性的具体体现。在云阳县骨干教师培训中,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18个学科,涉及高中、初中、小学各层次教师共216人。为有序、有度、有效开展培训,培训机构把培训实施按“一合、二分、三合、四分”四个阶段逐步推进,具体做法如下:
一合,即培训第一阶段。所有学科教师聚在一起参加首轮集中培训,学习通识类培训课程,如师德师风、教育理念、教学研究、教育政策、心理健康、学科教学等内容。各学科教师合在一起集中学习的优势凸显在:一是有助于“全科教师”快速成长。由于部分贫困山区的教师紧缺,一个小学教师常常担任语文、数学、艺体等学科的教学,在培训期间,这些教师就可以相互交流。二是有助于“学段”之间的衔接,即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之间的衔接。
二分,即培训第二阶段。各学科教师返校自主研修与远程学习,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包括课标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评价、优化反思等内容。本阶段,培训机构主要借助“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资源开展培训,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教师通过继教网平台对学员进行教学指导和示范,以提升学员专业能力和开阔学员教育视野。远程学习凸显两个优势:一是有效解决教师工学矛盾。贫困区县教师紧张,部分山区教师甚至包班上课,如果教师长时间外出学习,会影响教学进度。二是平衡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国内知名教育专家不方便到边远山区讲学,而借助继教网平台,学员能聆听众多教育大师的点化及一线优秀教师的现身说教,享受优质教师教育资源。
三合,即培训第三阶段。参训教师再次汇聚培训机构,参加第二轮集中培训。培训机构对学员进行多角度的学业考核,学员汇报分散研修阶段的学习与教学实践成果,培训机构深入了解学员学业情况,以此对学员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研能力等进行新的目标定位,为下一步有效实施拓展培训导航。
四分,即培训第四阶段。此阶段也称拓展培训阶段,参训教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边实践边学习,培训机构分组分批选派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定期到学员所在单位进行蹲点指导,根据培训第三阶段的考核结果有的放矢地对学员施予导教导学,实践导师主要通过进班听课、评课、磨课等形式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进行实践性指导。拓展培训不同于以往单纯的训后跟踪回访,不走过场,而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阶段让培训执行力更强,培训时效性更好。
三、全过程学习管理,落实培训评价实施
加强培训管理,增强培训时效,关键是要注重对学员学习期间的过程性评价。在云阳县骨干教师培训中,分别从集中培训管理、分散研修管理、远程学习管理关注学员学习。
(一)集中培训管理
学习评价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集中培训阶段主要通过过程性评价考核与管理学员。
一是教委层面管理。在培训开班时,云阳县教委分管教师教育的领导参加开班典礼并宣布培训纪律。在培训期间,县教委派相关工作人员到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过程督导,另外,培训机构将每天的培训情况以简报形式报告教委主管领导。
二是学校层面管理。为推进培训顺利进行,培训机构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全面组织、协调培训事宜,并对培训工作管理人员进行过程考核,提高培训服务质量。
三是班级层面管理。培训班班级层面的管理是集中培训管理的核心,分别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培训项目负责人对培训班全面管理与协调。第二,培训班班主任全程跟班听课并参与培训班论坛交流活动。第三,培训班成立临时班委,推选学习组长,建立学习团队,负责组织集中培训期间的论坛交流活动和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并辅助班主任对组内学员进行学习过程考核。
(二)分散研修管理
首轮集中培训结束后,各学员返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进行分散实践研修。此阶段,管理难度极大。培训机构主要采取任务驱动式对学员进行考核,即通过给学员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研后作业进行间接管理。学员在一年的分散研修时间里,须完成20则教学反思、发现10个典型教学问题、上好5堂校级公开课、发表一篇或获奖两篇教研论文等。除采取任务驱动式管理学员外,培训机构还与学员工作单位建立“联动管理”平台,送培单位协助培训机构对学员的实践研修情况进行管理与考核。
(三)远程学习管理
学员在远程学习过程中,由于管理对象的虚拟化,管理语言的网络化,这给培训机构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2]比如如何与学员建立有效沟通,如何解决学员生活、工作、学习之间的矛盾等。在云阳县骨干教师培训中,远程学习管理更是到位,培训共设18个学科,培训机构聘请了36位相应学科的远程学习辅导教师,负责组织学员定时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定时完成课后作业,定时开展论坛交流,定时完成研修日志等工作,并在网上评价学员作业质量和帖子质量,推荐优秀作品供同行交流,评选远程学习优秀学员,激发参训教师学习热情。
表2云阳县第五批骨干教师培训教学设计考核成绩统计表
四、全视角培训考核,导航拓展培训方向
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开展的各类各层次教师培训,不管是“国培计划”,还是省、市级培训项目,培训机构为了提高培训满意率,在培训过程中都把培训内容和培训服务放在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忽略了对参培对象的学业考核,培训结束即结业,以致学员学习过程中没有丝毫压力,缺乏学习内驱力。[3]从培训机构的角度来看:没有学员的学业考核依据,培训机构就无法对学员进行后续跟踪指导,拓展培训内容无法确定、目标无法定位、方式束手无策,从而阻碍培训深入开展。由此,在云阳县骨干教师培训第三阶段,培训机构对学员进行了理论考试、教学设计、课时说课、论文答辩等环节的考核。
(一)理论考试映射学员基本素养
培训机构对216名学员进行了理论层面的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包括教育法、教育理论、教师心理健康调试、专业素养四个模块。根据测试结果统计发现:教师对心理健康调试和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最欠缺,换句话说,此内容是部分学员通过集中培训后的进一步需求。这一测评结果告诉培训机构在开展拓展培训期间,应选聘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导师对学员进行补课,以进一步提高学员理论素养。
(二)教学设计映射学员教学思想
在教学设计考核方面,培训机构组织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学科教学设计。经学科教学考核组审阅发现:学员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修,绝大部分学员能基本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但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部分教学设计三维目标表述不清楚、定位不精准,且部分内容与课标脱节。二是部分教学设计中缺少对学习者的分析,即备课也要备学生。三是部分教学设计的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四是部分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逻辑不严谨。五是部分教学设计的学习评价不科学,操作性不强。在考核过程中,一方面以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级对教学设计进行整体考核,另一方面以优、良、中、差等级对各区间内单项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统计如表2。
在216名考核对象中,其中优秀占25%、良好占35%、及格占32%、不及格占8%。在优秀区间内,除学习评价总体为“良”外,其余四项均为优等;在良好区间内,除学习评价总体为“中”外,其余四项在“良”以上;在及格区间内,除学习评价总体为“差”外,其余四项在“中”以上;在不及格区间内,除教学过程总体为“中”外,其余四项均为差。由此可见,学员在拓展培训阶段,培训机构应及时派实践导师做好如下工作:首先是对教师如何开展学习评价内容要重点补课;其次是对教学设计不及格的学员各项指标均须补课;再次是对教学设计考核及格的学员按“单项考核”情况分权重进行跟踪指导。
(三)说课考核映射学员教学技能
说课考核是承接上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而开展的,每位学员将教学设计转换成说课设计,接着进行10分钟左右的说课,重点对教学设计的意图进行说明。大部分学员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强调做什么,而弱化了怎么做和为什么这样做;说课过程中,有约30%的学员没有分析教材,不明确所教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内容的前后逻辑关系。这也是实践导师在跟踪指导环节应注意的内容。
(四)论文答辩映射学员教研能力
学员在分散研修阶段,完成了一篇不低于三千字的教研论文。在培训考核时,培训机构组织学员进行了10至15分钟的论文答辩。学员在答辩的过程中,评委主要从格式标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论证科学、思想价值、学术价值、文献价值、文本价值、操作性强九个指标对学员撰写的论文进行量化考核,每项考核指标达标率如统计图2所示。
由统计条形图清晰可见:在216名学员论文答辩中,81%的论文调理较清晰,大部分论文有理有据,论证科学。但其它指标不容乐观,只有18%的论文格式正确,多数论文各级标题方号混用,格式不标准导致论文论述中缺乏层次感,且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仅23%的论文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30%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由此,在拓展培训阶段,培训机构应派各学科教研员加强对学员教研论文撰写的指导,以提高农村骨干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可见,只有对学员进行全面深入的培训考核,才能充分了解学员培训所获与不足之处,培训机构才能有的放矢开展拓展培训,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以便更好地达成培训目标。
总之,培训机构要做好贫困区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全方面能力摸底是培训的关键,才能充分了解学员素质现状;全方位培训课程优化是培训的重点,才能促进学员协调发展;全过程学习管理是培训的保障,才能落实培训评价实施;全视角培训考核是学习检测的手段,才能导航拓展培训的方向。也只有培训机构全面深入开展区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才能促进农村教师快速成长及城乡教师协调发展,打造区县农村师资的骨干力量,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明代唐寅归思
[1]卢兆明.“五大要素”让送教培训生实效[J].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2015,(9):16-20.
[2]朱祥平.网络培训:实践、困惑和创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8):18-20.
[3]熊伟荣.回归主体性实践: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1):15-17.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西部贫困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KB120427)阶段性成果。